教學計劃是將教學原則轉(zhuǎn)化為教材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來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恼憬贪媪昙壪聝浴遏敯鄬W藝》語文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魯班學藝》課文原文
魯班年輕的時候,決心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他拜別了爹媽,騎上馬直奔西方,越過一座座山崗,趟過一條條溪流,一連跑了30天,前面沒有路了,只見一座大山,高聳入云。魯班想,怕是終南山到了。山上彎彎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條,該從那一條上去呢魯班正在為難,看見山腳下有一所小房子,門口坐一位老大娘在紡線。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老奶奶,我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該從哪條道上去”老大娘說:“這兒九百九十九條道,正中間一條就是。”魯班連忙道謝。他左數(shù)四百九十九條,右數(shù)四百九十九條,選正中間那條小道,打馬跑上山去。
魯班到了山頂,只見樹林子裏露出一帶屋脊,走近一看,是三間平房。他輕輕地推開門,屋子裏破斧子,爛刨子攤了一地,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頭兒,伸兩條腿,躺在床上睡大覺,打呼嚕像擂鼓一般。魯班想,這位老師傅一定就是精通木匠手藝的神仙了。他把破斧子,爛刨子收拾在木箱裏,然后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上等老師傅醒來。
直到太陽落山,老師傅才睜開眼睛坐起來。魯班走上前,跪在地上說:“師傅啊,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師傅問:“你叫什麼名字從哪兒來的”魯班回答:“我叫魯班,從一萬里外的魯家灣來的?!崩蠋煾嫡f:“我要考考你,你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錯了,你怎樣來還怎樣回去?!濒敯嗖换挪幻Φ卣f:“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來了,師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p>
老師傅捋了捋胡子說:“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幾根二柁多少根檁子多少根椽子”魯班張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檁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shù)過,師傅看對不對”老師傅輕輕地點了一下頭。
老師傅接問:“一件手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會,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會。學三個月和學三年,有什麼不同”魯班想了想才回答:“學三個月的,手藝扎根在眼裏;學三年的,手藝扎根在心裏?!崩蠋煾涤州p輕地點了一下頭。
老師傅接提出第三個問題:“兩個徒弟學成了手藝下山去,師傅送給他們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掙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裏刻下了一個名字。你愿意跟哪個徒弟學”魯班馬上回答:“愿意跟第二個學?!崩蠋煾德犃斯笮?。
老師傅說:“好吧,你都答對了,我就得把你收下??墒窍蛭覍W藝,就得使用我的家伙??蛇@家伙,我已經(jīng)五百年沒使喚了,你拿去修理修理吧。”
魯班把木箱裏的家伙拿出來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長滿了,鑿子又彎又禿,都該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來。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兩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彎彎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一件件都閃閃發(fā)亮。他一件一件送給老師傅看,老師傅看了不住地點頭。
老師傅說:“試試你磨的這把斧子,你去把門前那棵大樹砍倒。那棵大樹已經(jīng)長了五百年了。”
魯班提斧子走到大樹下。這棵大樹可真粗,幾個人都抱不過來;抬頭一望,快要頂?shù)教炝?。他掄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這棵大樹砍倒。
魯班提斧子進屋去見師傅。老師傅又說:“試試你磨的這把刨子,你先用斧子把這棵大樹砍成一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一根毛刺兒,圓得像十五的月亮。”
魯班轉(zhuǎn)過身,拿斧子和刨子來到門前。他一斧又一斧地砍去了大樹的枝,一刨又一刨地刨平了樹干上的節(jié)疤,足足干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圓又光。
魯班拿斧子和刨子進屋去見師傅。老師傅又說:“試試你磨的這把鑿子,你在大柁上鑿兩千四百個眼兒: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楞的,六百個扁的?!?/p>
魯班拿起鑿子和斧子,來到大柁旁邊就鑿起來。他鑿了一個眼兒又鑿一個眼兒,只見一陣陣木屑亂飛。足足鑿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兩千四百個眼兒都鑿好了: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帶鑿子和斧子去見師傅。老師傅笑了,他夸獎魯班說:“好孩子,我一定把全套手藝都教給你!”說完就把魯班領到西屋。原來西屋裏擺好多模型,有樓有閣有橋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柜,各式各樣,精致極了,魯班把眼睛都看花了。老師傅笑說:“你把這些模型拆下來再安上,每個模型都要拆一遍,安一遍,自己專心學,手藝就學好了。”
老師傅說完就走出去了。魯班拿起這一件,看看那一件,一件也舍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件件擎在手裏,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每一件都認真拆三遍安三遍。每天飯也顧不得吃,覺也顧不得睡。老師傅早上來看他,他在琢磨;晚上來看他,他還在琢磨。老師傅催他睡覺,他隨口答應,可是不放下手裏的模型。
魯班苦學了三年,把所有的手藝都學會了。老師傅還要試試他,把模型全部毀掉,讓他重新造。他憑記憶,一件一件都造得跟原來的一模一樣。老師傅又提出好多新模型讓他造。他一邊琢磨一邊做,結果都按師傅說的式樣做出來了。老師傅非常滿意。
一天,老師傅把魯班叫到眼前,對他說:“徒弟,三年過去了,你的手藝也學成了,今天該下山了?!濒敯嗾f:“不行,我的手藝還不精,我要再學三年!”老師傅笑說:“以后你自己邊做邊學吧。你磨的斧子,刨子,鑿子,就送給你了,你帶去使吧!”
魯班舍不得離開師傅,可是知道師傅不肯留他了。他哭說:“我給師傅留點什麼東西呢”老師傅又笑了,他說:“師傅什麼也用不,只要你不丟師傅的臉,不壞師傅的名聲就足夠了。”
魯班只好拜別了師傅,含眼淚下山了。他永遠記師傅的話,用師傅給他的斧子,刨子,鑿子,給人們造了許多橋梁,機械,房屋,
家具,還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所以后世的人尊他為木工的祖師。
《魯班學藝》語文教案
這篇課文講的是魯班年輕的時候,到終南山拜師學藝,經(jīng)過三年苦學,終于學好了手藝,成為木工祖師的故事。課文表現(xiàn)了魯班尊師敬人、為民造福、不謀私利的高尚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魯班“學手藝”的重點閱讀,密切聯(lián)系學生“學文化”的實際,不失時機地寓思想教育于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一)在揭題中“導”激學生以“思”
首先,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審題,感知整體。
師問:你聽說過木工的祖師是誰嗎?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最后一課——關于木工祖師魯班(人物)的故事。既然是祖師,為什么學藝?(時間:年輕的時候),到哪學藝?(地點:終南山),把“學藝”一詞擴充一下(事件:拜師學習木工手藝),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把回答的“四要素”內(nèi)容連接概括起來,便抓住了課文主要內(nèi)容。
其次,引言啟導,激發(fā)學生讀書欲望。
師述:我們剛才通過讀題僅知道了故事概貌,其實課文內(nèi)容遠比這豐富得多,生動得多。課文講魯班“學手藝”,而我們大家則是“學文化”,同學們讀課文的時候,看有沒有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這樣,學生便會在讀書中積極思考。
(二)在初讀中“扶”幫學生以“悟”
學生通過單一的瀏覽式讀書,對魯班印象興許是朦朧的,所以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要采用“扶”的手段,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悟解初讀自學中的疑難。
首先,教師提出初讀要求或步驟:
①初讀課文,說說課文大致意思;
②利用工具書,在閱讀中認識理解生字新詞;
③邊讀邊思考課后第一題中7個問題;
④根據(jù)課后第一題暗示,試給課文分段,想想各段分別寫什么。
其次,教師檢查初讀情況,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巧妙滲透思想教育。
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拜師學藝”一詞時,不是孤立地詮釋,而先讓學生弄懂關鍵性(疑難)的詞素“拜師”的意思;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拜師”的段落、“拜”的句子讀讀,聯(lián)系語境,學生不僅知道“拜師”是古代的禮節(jié),而且了解到魯班尊師的行為。最后,讓學生讀課文,看哪些地方描寫了魯班的尊師敬人,學生通過讀書知道魯班等師傅來,向老大娘作揖問路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里,對“作揖”一詞理解,可采用演示手段,讓學生切身感受敬人之舉。這樣,“拜師”一詞的教學,可謂起到了“觸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學生既理解了語意,又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既學到了知識與方法,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在細讀中“議”引學生“知”
雖然在初讀中,學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感染,但這僅僅是片面零碎的,還未能觸擊到文章中心。照如下線索,理清文章脈絡,弄清各段寫什么之后,直插“學藝”重點段的閱讀。
尋師—→拜師—→學兄—→別師
(1)坐等師傅(1)磨、用工具
(2)口試過關(2)拆裝模型
(3)學藝成功
教學要以讀書為本。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議、讀議結合,從而理解課文,掌握中心。師問:這段里講魯班學好了手藝,現(xiàn)在請大家邊讀邊想,魯班學藝為什么能成功?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到:
①魯班磨工具時,“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
②使用工具時,他砍樹“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
③拆裝模型時,更是廢寢忘食,“每一副都認真拆三遍安三遍”,時時琢磨,模型不離手。這樣感知后再經(jīng)過思考,從而明白,魯班之所以能學藝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勤奮學藝,刻苦磨練。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設疑:那么,是什么力量驅(qū)使他這么勤奮刻苦呢?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段,了解到魯班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明白魯班決心之大,這正是魯班學藝的巨大動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魯班所遇的名師,則是成功的外在因素。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弄清師傅是怎樣教的,主要弄清師傅收徒前,“三考”魯班是何用意(一看懂不懂木工基本知識;二看有沒有誠心;三看學藝是為自己發(fā)財還是給人民做事)。對此,魯班作了滿意的回答。這時,教師啟發(fā)體會魯班答話的含義,從而明白魯班學藝正確的目的、端正的思想。最后圍繞“魯班的故事為什么廣為流傳”的問題思考,從而歸納出文章中心思想。
(四)在總結中“點”促學生以“學”
在概括文章中心之后,教師要把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思想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加強人物形象對學生的感染??偨Y時,可以啟發(fā)學生圍繞
①你是怎樣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的?
②有魯班那樣的刻苦精神嗎?
③我們應該向魯班學習什么?等問題的討論,深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最后,教師在“結束語”中點化,實現(xiàn)知識遷移,使魯班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扎根,影響和支配學生由“知”到“行”。結束語可這樣設計:“魯班結束三年學徒生活告別師傅時,師傅對他曾說過一句話(頓,讓學生答出)。現(xiàn)在,同學們五年(或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即將結束,老師也有一句要送給大家,老師只要同學們不辜負老師和母校對你們的殷切希望,不管升學與否,都要以‘名聲’為重,像魯班那樣,品學兼優(yōu)?!?/p>
《魯班學藝》教學反思
《魯班學藝》這是一篇民間故事,課文講述了魯班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的故事。魯班在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師傅收下他后,就讓他自己磨斧子、刨子、鑿子,砍大樹、刨光、鑿眼,拆裝模型,憑記憶造模型。最后,師傅提出好多新模型讓他造,結果魯班都按師傅說的式樣做出來了,終于藝成下山。
魯班學藝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取決于魯班自身刻苦好學;二是得益于師傅授之以漁。魯班的手藝是在不斷的拆裝實踐以及再三的琢磨中磨練出的,而不是由師傅手把手地教會的,學生的學習也一樣。課標里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魯班的琢磨就是感悟和思考,拆裝就是閱讀實踐,魯班的師傅就是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注重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他學習的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漁”,魯班有了“漁”的能力,才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的東西。
教過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嘆:這篇文章好長!像這樣篇幅的文章,我們不可能像其他課文一樣,一字一句進行講解、推敲,只能抓住幾個典型的重點句,感受魯班的人物形象。如“魯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來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這句,就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感悟。這部分內(nèi)容描寫的老師傅在真正教魯班木匠手藝前讓魯班做的事情,但是這部分內(nèi)容與魯班之所以后來能成為一代大師有很大的聯(lián)系,所以就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事情都是老師傅隨意讓魯班做的嗎?他為什么要在教授他真正的木匠手藝之前,讓他做這些事情?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其實這是師傅在考驗魯班。考驗的過程就是學藝的過程。然后我們又從文章中找出了做這些事情的難度。從數(shù)字上,從做每一件事要求的苛刻上,都可以看出要完成這些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從這些不容易當中。我們看到了魯班的恒心、耐心、用心、細心,以及在木工上的創(chuàng)新。
魯班學藝,是個極其艱苦的過程,我們的教學錘煉、專業(yè)成長,又何嘗不是“魯班學藝”的歷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