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課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班會則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運用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班會意義,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謝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班會意義1
主題班會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規(guī)范自我行為,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班級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已為大家公認。目前,班會已經被教育部正式列為活動課程,排入課表,其地位已與學科課程同等重要。然而,多年來,人們卻忽視了它的作用,被班主任用來處理班級日常雜務,為班主任的說教提供了便利,導致班會流于形式,這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更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因此重視主題班會的作用,適時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勢在必行。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心得,我認為主題班會應重視以下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確立正確人生觀,增強班級凝聚力
主題班會的主要功用就是幫助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美丑,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主觀世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陶冶學生高尚純潔的情操。我們可以用打開心扉的方式讓學生暢談曾幫助過誰,或誰幫助過自己,使學生感受班集體溫暖,明確遇事先人后己、互相關愛、共同進步的重要性,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動力;我們還可以通過歌舞、演講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使他們在活動中受到感染,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的交流,使他們感受班級溫馨氣氛,明確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來自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以此提升班級凝聚力。
二、培養(yǎng)學生主持管理能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和途徑 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主題班會,同時也是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一個絕好舞臺,決不能成為教師搞一言堂甚至處理雜務的領地。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確定每次班會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自己主持開展班會活動的能力,通過班會使學生自行處理班級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針對班級中的現象及自己的困惑等加以討論、爭辯,還可以就爭論的焦點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拿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及應對措施。同時,通過活動讓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懂得什么應該做,什么應該摒棄,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
主題班會可以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松、和諧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夠消除學生表達中的膽怯心理,使其情緒獲得緩解,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愿說,便于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不知不覺中進行口頭語言的表達與訓練。
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采取討論、辯論、演講、分角色朗讀等靈活多變的主題班會形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抓班會主題、找議題中心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聽來比較,哪位同學說得好,好在哪里?為什么這樣說好?如果讓自己說應如何來說等,借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敏捷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等,從而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重視主題班會的作用,靈活多樣地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必將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班會意義2
第一節(jié)班會的意義
一、班會的概念和特點
班會是在班主任領導或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全班學生的會議或活動,是班主任對學生、班級進行組織管理、指導和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民主生活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班會上,班級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共同研討、解決班級中的各種問題。舉行班會是最普遍、最有價值的教育學生的方式,不僅對學生崇高理想的樹立、優(yōu)良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形成班集體正確的輿論,樹立良好的班風,進而建設好班集體。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培養(yǎng)班集體過程中,要善于經常組織、開展各種班會活動,以此做好班級教育工作。
班會的教學過程是教育者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過程,和一般的文化課相比,既有共同性,更有它自身的特色。
1班會與文化課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都要求教育者遵循因材施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方法都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逐步深化。
2班會區(qū)別于文化課的特點有:第一,和文化課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相比,班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直接的。文化課的教學過程,必須有機地結合品德教育,這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文化課教學過程中的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體系,品德教育受到學科內容的嚴格制約,是零散的、隱蔽的,明顯缺乏計劃性、系統性。“滲透”就是對其特點的最好概括。與此相反,班會則以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養(yǎng)為自己的直接和唯一的目標,可以有計劃、有系統地向學生灌輸正確思想觀點、思想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課教學過程中雖然應該有效滲透德育,卻需力戒政治化、德育化傾向,而班會教學中則應該力戒知識化傾向,班會和政治課的區(qū)別主要在此。第二,文化課教學重邏輯,班會教育重情感。在文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科內容本身的內在邏輯聯系,準確無誤地向學生傳授本學科的知識,學生也需準確無誤地接受知識。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準確度,是評價教學效果好壞,甚至決定升學就業(yè)方向的基本依據。而班會則更重情感,教育者應該以情感人,并使自己的情感最終也成為學生的情感。首先,教育者本身對所要論述的問題應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若教育者缺乏對黨和祖國的熱愛,缺乏對崇高理論的追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對社會腐敗現象熟視無睹,對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習以為常,就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育。其次,教育者應善于選擇恰當的情感表達方式,把自己有深刻了解深切體驗的道理,傳達給學生,使之內化為學生的內心情感,如果這種情感的轉化不能實現,德育課的教學仍然是一種失敗。
二、班會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班主任之所以應當經常組織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就在于班會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因為:
1班會有助于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
從班會的教育意義上講,主要是使學生通過班會明確、統一、強化對某個問題的認識。這些認識能力是提高來源于班會活動中的以某種主題為中心的積極的教育影響。
2班會是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個完整的班會,從設計到實施都要發(fā)動學生去參與,這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能夠極大地發(fā)揮,體現出主體的能動性。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的精神就會不斷增強,這樣就能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3班會促進班級集體的建設。
首先,班會可以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在班會活動中,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能得到增強,會形成很強的向心力和向上的意識,這又是增強班級團結的動力;其次,班會活動可以起到改變集體面貌的作用;第三,班會對建設班級集體的作用還表現在師生關系上。班會是形成師生間不斷建立親密關系的一種紐帶。
第二節(jié)班級例會
一、班級例會概述
1.班級例會的概念和特點
班級例會是班會的一種形式,它是指班級定期舉行的以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為主的班級學生會議。班級例會具有實效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班級例會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接受常規(guī)教育,做到自覺遵守學生守則,自覺維護集體榮譽,以保證班級正常秩序和學生健康成長。班級例會常常是針對班級工作的具體問題而開展的,一般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教育效果,因此班級例會具有較強的實效性。
班會與班隊范文大全
上一篇:2020的最新班會意義范文精選
下一篇:2020的最新班會怎么開精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