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嘈雜的大街,來到魯迅公園。這是個周日,但園內(nèi)的人并不是很多,可能是被分布各處的活動散開了。
踏進園門,頓時一股清新的葉香撲鼻而來,摻和著泥土的氣息,讓人覺的很親切。沿著這樸素的石路向內(nèi)而行,見拐角處有棵“石樹”。近一看,原來是一把把鐵鎖,有許多已是銹跡斑斑。這些鐵鎖緊緊相扣,見證了它們主人的愛情。
正當(dāng)我感慨之時,又隱隱聞到悠悠的樂曲傳來。跟隨著樂聲,穿過布滿青草的小河。原來是一群老人組成的樂隊,樂器的種類可多了:手風(fēng)琴、電子鋼琴、笛子……
“喵——喵喵”旋律中又加入了幾個新的音符。原來,是一旁若無其事地舔食著碎肉的貓。
在貓的引誘下,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人煙稀少的林道中,向深處一打探不得了: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的墓園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坐在高處,凝視遠方的魯迅人像,好似在欣賞這大好江河。往內(nèi)行走,直到看見“魯迅先生之墓”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也未見魯迅之墓。最后本能地一低頭,才發(fā)現(xiàn)了那很不起眼的墓:不高,沒有任何裝飾,原色的石墓。這才想到,魯迅生前并不喜歡富麗堂皇——那他最愛的樟樹在哪呢?原來,她就在我的頭頂上,一直都在。
最后走的時候我更加欽佩魯迅,因為他為了拯救中國獻出了自己的一生,逝后卻沒有帶走任何。而這種精神在魯迅公園,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