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有詩書氣自華
總會羨慕一些博學的朋友,優(yōu)美流暢的詞句能脫口而出,一句話就把給人的感覺升格幾倍。
自然,他們的博學很快襯出了我的無知,當我還在為李清照的怎一個愁字了得苦苦思索,人家早已領略了南宋各大詞作家的歡喜與惆悵了。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仿佛是古代的書生一般,將書卷起握在手中,無限風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亦高尚乎。
二、我的金庸,我的武俠夢
金庸、古龍,已然成為武俠文學的一種代表,又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人們在祭奠古龍時感嘆的:世上無古龍。
僅看過金庸的《神雕俠侶》,還沒有仔細看,只是略略一翻,就不可救藥地迷上了江湖中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戳T,便哽咽地瞑目回憶,生出無限思緒。
那女子身穿青色長袍,腰間別著一把長劍,眉目清秀,談吐優(yōu)雅,高貴而不可侵犯。
只見她輕啟朱唇:莫見怪,在下正是羊羊派掌門,姓楊,名荔雅
如此自戀的句子還有很多,夢想著一天能成真。但終究是不可能的,只留一片想象的空間。
亦夢,亦思。
三、不變的余華,恒古的草根
我是個沒什么耐心的人,《兄弟》和《活著》都沒有看完。
唯獨感受了《徐三觀賣血記》,出看只覺平淡,細細品味才深深地被感動。
現(xiàn)在當然是不再會有像文化大革命那樣轟轟烈烈的動亂,而賣血以補貼家用的草根人民還在社會低層恒古地存在著。余華用他平淡、樸實的文字,給我們描述了一個荒誕,卻真實親切的故事。簡單,也深邃。
我說,我們周圍的大多數(shù)文化,都是草根文化。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行為,都屬于那不滅的草根。
許玉蘭原本是那么浪漫的人,卻也融進了草根這個大圓圈里。當平淡成為了一種習慣,自然會在夕陽西下之時,緬懷曾經(jīng)的風花雪月??梢矏凵狭诉@種生活。愛上了許三觀這個領她邁入草根生活的男人:
你看看,我們現(xiàn)在有的是錢,我們去吃炒豬肝,去喝黃酒,你想吃什么,我就給你要什么
《許三觀賣血記》
縱然世界千變萬化,草根是永恒的。而這不變的永恒,就成了心底的感動。
四、失眠,枕書入夢
睡覺前習慣捧著一本書看,有困意了,就回味著慢慢睡去,想象著明早的陽光。
也就是如此,漸漸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