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務于“學科” “技術”致力于“教學”全面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泰興市泰興鎮(zhèn)中心小學“十一五”課題階段實驗匯報
近年來,我校在“科研興校、科研促教、科研強師、科研惠生”戰(zhàn)略呼喚下,確立了“以教研帶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工作思路,先后榮獲“江蘇省電化示范學?!?、“江蘇省實驗學?!薄⑷珖皣L試教學先進單位”等殊榮,承辦省十一五“科學認讀”、全國少先隊課題等活動現(xiàn)場,學校實現(xiàn)規(guī)模由小到大、質量由弱到強、品位由低到高的快速跨越。去年,我校申報“十一五”電教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有力的探索?,F(xiàn)將學校工作匯報如下:
一、 科研促教,強化課題意識
?。?chuàng)設“有效整合”實驗新保障
1.理論為核心。信息技術:主要是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
小學學科教學:是指在小學階段以班級授課制的形式,集中學習有關各學科較之獨立的、以及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本課題研究范圍以“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社會、藝術、思品、體育”學科為主。
有效整合: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就是追求信息技術在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實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指以實現(xiàn)教育的優(yōu)質化為終極目標,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作為實驗的指導,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
2. 隊伍為先導。由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江蘇省少年兒童研究會理事、省少先隊文化建設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姚恒章校長掛帥、江蘇省實驗先進個人程瑤校長、泰州市學科帶頭人王梅蘭校長擔任主持,組成一支支名教師能領,骨干教師會干,青年教師肯學的科研隊伍。做到一周一議會,一月一小結,一學期一展示。陸續(xù)派出近百名課題實驗老師赴外地學習交流,邀請周德藩、華耀國、徐兆蘭等知名專家蒞臨我校講學。與農村中心校、鹽城阜寧、南京等蘇南實驗學校聯(lián)手開展互學互訪活動。
3. 技術為臺階。依靠原有的財力資源,增設了電子閱覽室、電子讀吧、網絡教室,制定科研制度、健全科研網絡,開放科研網頁,為科研投入近一百多萬元;依靠現(xiàn)有的人力資源,開展寒暑假、晚間和雙休日培訓活動,為教師培訓教學設備的正常使用、pp、photshop、網頁制作、個人博客的創(chuàng)建,為班主任培訓遠程教育!
二、科研強師,開展課題研究
?。铝ψ非蟆坝行д稀敝笇戮辰?/p>
1.構建學習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學校制定了《中心小學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心小學教師培養(yǎng)方案》,設立了“中心小學名師實驗指導站”,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動。借助校園網、校務平臺,及時上傳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實用的教學資源,供老師自主選擇學習,達到了資源共享和學習促進的作用。
2.構建實踐平臺,實現(xiàn)研討互動。
集體備課采用“一人主備、多人研討、反復研磨、最終定稿”的方式,各年級組各學科組教師根據(jù)學科備課組長安排的內容,精心備課,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初稿發(fā)布到教研平臺相應學科的“集體備課室”中。其他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在線研讀,參與網上研討活動,發(fā)帖回復修改意見。網絡集體備課,真正實現(xiàn)了交流對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機會的充分均衡,無障礙的參與與探討。開展制作課件互動與共享,從而引進課堂,進行實踐分析、量化比較、總結完善,形成定案,共同享用。
3.構建交流平臺,實現(xiàn)思想互聯(lián)。
——網絡教研。學校把qq群網聊引入教研,建立不同學科的qq群,例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綜合學科等,不定期地開展qq網聊“零距離”主題研討活動。
——個人博客。借助“教育博客——學習發(fā)展共同體”平臺,教師人手一博,全校上下組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通過案例研究、教學反思等,實現(xiàn)了教師新研修資源的共享和思想互聯(lián)。
——教育網站。鼓勵師生登陸教育在線網站,建立個人與班級主題帖,展示師生研究成果,就相關教育問題與各地同行和兄弟匹配學校進行研討,實現(xiàn)異步交流。與市宣傳部聯(lián)誼,開展了校園全民閱讀周活動,網上快樂讀書征文活動,在剛剛揭曉的省教育廳組織的《青少年網上主題性讀書活動》的征文評比中,有26人獲一等獎,超過了全省獲獎人數(shù)的50%。
三、科研興校,形成課題效應
?。瓓^力打造“有效整合”成果新品牌
1.圍繞“學科整合”,各課題組有序地開展了“三學三課三研”活動?!叭龑W”即讀一本課題研究專著,完成三萬字學習筆記,外地學習一次;“三課”即一學期內一節(jié)研究課,每組一節(jié)公開課,每科一節(jié)示范課;“三研”即參與一項課題研究,撰寫一篇教科研論文發(fā)表獲獎,以課題組為單位組織一系列活動,以課題組為首的老師撰寫的論文二百余篇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近三十篇,并形成了我校論文集《探索交流發(fā)展》和特色刊物《鐘曉春韻》。
2.針對“科研”,課題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賽課活動:高級教師示范月活動、骨干教師風采月活動、青年教師成長月活動、科研教師研討月活動、師徒結隊青藍工程月活動,至今為止我校陳俊華、于璇、朱燕愷等在省市獲獎老師達20人次,孫曉蘭、周群龍老師在泰州市網絡環(huán)境下課堂整合大賽榮獲一等獎;殷燕、黃晨老師在新體系研究課堂信息技術與語數(shù)教學有效整合獲省一、二等獎;趙留鋒老師代表泰州大市赴省參加“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研究”賽課榮獲二等獎;居春美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與科學識字整合在省一舉奪冠榮獲一等獎。就在前不久我校對全市開放的三十四節(jié)課堂全部引進了信息技術,學科涉及到語數(shù)英、音體美、思想品德中隊活動,給全市同行全新視覺。上月全國經典詩文誦讀實驗推進會在我校召開,來自全國近三百名專家教授,聆聽了我校兩節(ji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晚上,與市委領導、教育局和鎮(zhèn)上主要負責人一起觀看了我校師生表演的經典詩文晚會,氣氛熱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戴仁泉,市政府副市長周桂香給予了大力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