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系列訓練之一:仿寫
材料:年輕的音樂家門德爾松到英國演出轟動一時。維多利亞女王召見了他,并且說很欣賞他的《伊塔爾茲曲》。在這樣空前盛譽和女王的恩寵下,門德爾松卻道出了實情——此曲非他所作,而是妹妹的手筆,只因家族反對女人署名……
話“誠實”
門德爾松在如此的盛譽和恩寵下,卻能說出事實的真相,這種“誠實”的行為,很讓人敬佩。時下,在某些人看來,“誠實”好像成了“無用”的代名詞,似乎沒有什么市場,甚至為人所不齒。而我卻不以為然,很想不識時務地有所議論。
在我看來,誠實千百年來就是萬物之靈的人所必須具有的美德。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廉頗將軍的敢于認錯,知錯就改;從海涅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到革命導師列寧敢于承認打碎花瓶的行為,無不體現著一個作為人應具有的美好——品德誠實。誠實,是立身、修德、處世之根本,無論什么時候都不可或缺。即使在“榮譽”和“真實”、“恩寵”和“坦誠”發(fā)生沖突時,我們也應像門德爾松那樣,毅然拋棄前者,保持自身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誠實,不只是一種美德,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待人以誠,人也會投你以實。馳名海內外的亞西亞集團,何以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獨領市場經濟的風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誠實,視顧客為上帝,以熱情、周到的“微笑”服務,贏來了海內外的顧客,以信譽至上、質量第一虔誠的“侍奉”“上帝”,誠招天下客,引來四方財,真可謂一“誠”財源滾滾來。事實告訴我們,誰要靠玩假弄刁,耍“小聰明”,來坑蒙招騙,結果只會反被“聰明”誤,搬器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僅如此,誠實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想當初,劉備智力孤危,只落得無處可托,無家可歸。但他有一顆厚道誠實的心,三顧茅廬,延請臥龍??酌麟m知出山助劉,乃逆天而動,但敵不過劉玄德一片赤誠之心,還是為劉備運籌帷幄,力挽狂瀾。劉備這一“誠”,請來了取之不盡的文韜武略,請來了一個智慧的化身,請來了三國鼎立的基業(yè)。正如大仲馬所說,“一兩重的真誠,等于一噸重的智慧。”此言是也。就說門德爾松吧,并沒有因為道出了實情而被冷落,相反更加受人敬佩,他的音樂才華也得到進一步的表現,成為有名的大家。
當然,要做到誠實,也并非易事,不僅要有一顆高尚的心,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觀。特別是與己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夠像門德爾松那樣,做到“誠實”為先,那才是真正的“誠實”。在改革開放,大搞市場經濟的今天,再說誠實,無疑是對那些市儈小人敲響的警鐘,是療救“弄虛作假”時弊的一劑良藥。
第一步:認真閱讀上文,就其結構與材料的運用進行賞析:
一、開頭:
1、概括敘述提供的材料。
2、例舉現實現象。
3、表明自己的觀點與態(tài)度。
二、析理:分為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述。
分論點一:誠實千百年來就是萬物之靈的人所必須具有的美德。
1、材料:中——孔子之言、廉頗之行
外——海涅之言、列寧之行
2、分析事例,緊扣觀點。
3、運用生活常理、假想矛盾論述美德的重要性。
分論點二:誠實,不只是一種美德,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1、以熟語為引入。
2、由果及因例舉亞西亞集團的事例,緊扣觀點進行論證。
3、反面設想其危害。
分論點三:誠實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1、以熟語為引入。
2、由因及果例舉劉備三請諸葛的事例,緊扣觀點進行論證。
3、大仲馬名言。
4、回扣話題材料。
三、收束:
1、怎樣才能“誠實”。
2、回扣話題材料。
3、聯系現實,點明其現實意義。
第二步:總結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正確——鮮明——新穎。
2、論據:充分——緊扣——分析
事例論據:宜概述,忌描寫;宜緊扣中心,忌天馬行空。
理論論據:生活常理,名言熟語。
3、論證:嚴密——多樣
方法:例證、引證、對比論證、喻證、因果法。
高一議論文系列訓練之二:議論文的審題與立意
[訓練目標]
學會審題與立意,使議論文“符合題意與文體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寫作指導]
根據考綱,基礎等級的一至三條要求是:⑴符合題意;⑵符合文體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符合題意”與“符合文體要求”以及第三條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實際上屬于審題立意的范疇。因此第一次議論文作文我們要求在這三點上要達標。一般情況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題意,“符合文體”與“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難達到的。關鍵是審準題意,確立正確的中心論點。
先談確立論點的一般要求。首先,確立論點要準確。其次,要根據讀者思想實際立論,否則就是“無的放矢”??瞻l(fā)議論,泛泛而談,是沒有求實作風的表現。例如根據作文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立論,如果針對領導者用人求全責備的現象,就可以立論為“人無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長”;如果針對歧視犯錯誤同學的現象,就可以立論為“世上沒有不犯錯的人(完人),我們要熱情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如果針對有的人獲得成功就驕傲自滿的現象,就可以立論為“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有了成績也不要驕傲自滿”。反之,如果不這樣針對某類具體現象發(fā)議論,只是用舉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論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的正確性,而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就屬于“無的放矢”。
2015年新聞評論的寫作方法
上一篇:2015關于電視新聞標題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