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多種意義的事件陳述。它是人們所經歷的故事當中的有意截取。小編收集了關于案例的寫作技巧,歡迎閱讀。
1、案例的界定: 案例,又被譯為個案、實例、個例、事例,是一種通過對實證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演繹、推斷、歸納,最終推廣經驗典型或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其本身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實踐性和針對性的特征。
2、案例特點: ①情境性——案例研究首先需要進入一種情境,強調根據(jù)特定的時空情境解釋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慮問題、做出結論。這里的情境有兩層意思:一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而不是像實驗研究那樣通過人為控制產生的;二是真實發(fā)生的,而不是想象或虛構的。這就要求寫作者本身就是實踐者,要深入研究現(xiàn)場收集的資料,并且在篩選資料時,要做到客觀、中立、真實地再現(xiàn)事實,不能有某種期待和偏向。 ②典型性——案例研究抽取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地點和事件,要求所抽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意義,而不管這個案例是一個村(單位)、還是—個戶。因為該研究是以揭示某一現(xiàn)象的深層次內容為主要目的。 ③合作性——它要求研究者通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訪談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發(fā)生、產生了什么效果以及當事人對此的感受和看法。在這里,寫作者與被研究者要一起開展合作研究。 ④開放性——(a)題材開放。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都可以作為案例進行研究。(b)形式開放。雖然要把一個事件寫成一個優(yōu)秀案例必須具備種種條件,但這些條件具備以后,在寫作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c)人員開放。無論是理論工作者還是實踐工作者,都可以作案例研究。(d)對案例的分析和解讀開放。不管是什么樣的案例,都存在著從各個側面進行分析、研究和解釋。
3、案例寫作的程序: (1)前期準備 寫作者要了解當前龍泉鎮(zhèn)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大背景、大方向,還要通過有關的調查,搜集詳盡的材料,同時初步確定本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類型、結構等。必要時還要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2)收集材料 收集案例要求寫作人深入案例實際,主要有觀察法、訪談法等,同時要查閱相關單位的計劃、總結、經驗文稿等。 (3)分析研究 分析過程直接影響著案例研究的質量。理論分析階段可沿這樣兩個維度展開:(a)主觀——客觀維度。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問題癥結之所在。(b)現(xiàn)狀——過程——背景維度。這一維度的研究從現(xiàn)狀分析追溯其形成發(fā)展過程,并討論過程和現(xiàn)狀動態(tài)的因果關系,進一步分析過程發(fā)生的背景因素。 (4)形成案例 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分析的基礎上,可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案例。撰寫案例,一般要經過“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復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要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jié)合情合理,材料選取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生動。撰寫案例要防止“八股化”傾向,反對“空話”和“套話”的泛濫,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虛實并重,小中見大”。 案例具體撰寫時結構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過程——案例
反思”,“事例——問題——分析”,“主題與背景——情景描述——問題討論——詮釋與研究”等。 4、案例的寫作技能: 盡管案例的寫作幾乎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格式,但從案例所包含的內容來說,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大致都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標題——案例總是有標題的,總是要借助標題反映事件的主題或形貌的。 ②引言——引言也可以說是開場白,一般有一兩段話也就可以了。主述一下事件大致場景,隱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題。 ③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發(fā)生在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背景的敘述可分為:間接背景和直接背景。間接背景是與事件相關,且關聯(lián)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直接背景是直接導引事件發(fā)生與事件聯(lián)系至為密切的背景。 ④問題——案例區(qū)別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是圍繞問題來展開的。在論述中,需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fā)生的,問題是什么,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⑤問題的解決——這部分內容需要詳盡的描述,要展現(xiàn)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xiàn)的反復、挫折,也會涉及問題解決初步成效的描述。 ⑥反思與討論——主要涉及的問題有:問題解決中有哪些利弊得失?問題解決中還存在哪些新的問題?在以后的生產實踐中,如何進一步解決這些新的問題?問題解決中有哪些體會、啟示?等等。
以感恩老師主題的排比句
上一篇:小說寫作方法:雪花法
下一篇:關于讀書的排比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