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陰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賞燈,吃元宵的日子。可在今天,偏偏有一場大雪光臨了天津市,從我記事起,我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雪哩。在元宵節(jié),下這么大的雪,當(dāng)然就有一些趣事了。
白雪中的紅燈籠
趣味指數(shù):★☆ 罕見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白白的天空,白白的房屋,白白的車棚……一切都是白的。而元宵節(jié),少不了的是紅紅火火的氣氛,白中的紅自然就有了。白白的世界里,幾處紅火的顏色,那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大“元宵”和小元宵
趣味指數(shù):★★★★☆ 罕見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嘿嘿,這么“好”的天氣,這么好的日子,自然少不了我們小孩的身影了。我們打雪仗,堆雪人,攢雪球……今天的雪好,雙手一捧就是一個球。這球能打雪仗,攢得好的還能當(dāng)毽子踢……我呢,把球攢得比手掌略微大點,一路走來一路跳,把它帶回了家,包上塑料袋,放在了冰箱里……
“吃元宵嘍……”媽媽端來了元宵。我從冰箱里把雪球拿出來。它已經(jīng)快成冰了。把它放在桌子上。這就是一個“大元宵”。白白的,圓圓的,雖然不像湯圓那樣,看著年年的光澤,卻也發(fā)著亮晶晶的光。看著大元宵,吃著小元宵。呵呵,真有意思。
放鞭炮的“父子兵”
趣味指數(shù):★★★☆ 罕見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什么?放鞭炮還需要“兵”?當(dāng)然平常放炮不需要,今天可就不同了。放鞭炮是春節(jié)的習(xí)俗,過十五當(dāng)然也少不了它。而這雨點還落著,這雪花還飄著,這風(fēng)兒還吹著……這都給放鞭炮增加了不少的難度系數(shù)。
父親手插一根煙,女兒受拿一個打火機(jī)。父親先上陣:他蹲得低低的,又把頭朝上揚(yáng),先把煙頭輕輕地與“攆”碰一下,不著火。接著來……一次又一次,父親失敗,只好換女兒。她用胳臂挎起手提包,把出了鞭炮的線放到一邊。用打火機(jī)“叭”地一下便點燃了。
第一個劃算是完了,但是第二個可就不容易了。父女倆來來回回七八次,還是沒點燃。直到父親找線,女兒點,這才算點燃。“噼里啪啦……”紅紅火火過大年嘍。
“瑞雪兆豐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事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