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問句在演講中出現(xiàn)的頻率特別高,演講的標題、開場白、結束語以及演講正文中隨處可見,有時是有疑而問,有時是無疑而問。不過,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些形式各異的問句。知道嗎?它能提醒聽眾注意,激發(fā)聽眾深思,增加語言的感情力量,從而更好地闡明演講者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當然,要想達到這種藝術效果也是有其條件的,那就是要堅持有力度、有廣度、有深度、有新度的四個原則。
一、一問驚人———設“問”有力度
所謂力度,就是問題的震撼力,一問驚人。有分量的演講,設置的問句也必須是有震撼力的,無關宏旨,不痛不癢的問句,就成了多此一問。生活中,有些問題因為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了的,人們就往往不對它加以深層的思考,從而忽視它的嚴肅性、嚴重性。高明的演講者,善于洞幽燭微,能從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出足以醒世的重大問題,提到聽眾的面前。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就像投出一枚重型炮彈,讓聽眾驚心動耳,在震撼中去認真思索。
如在題為《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什么》的演講中,演講者先是列舉了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悲劇,接著指出面對這悲慘的一幕幕,父母們只會發(fā)出無可奈何的嘆息:“我們給了他們那么多,沒想到……”在這之后,演講者不由地提出這樣一問:“難道這一切的過錯全都在孩子身上嗎?難道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就真的給了孩子們應該需要的一切了嗎?”
這一問,有震撼心靈之力,足以引起為人父母者的深刻反思。是的,“我們”的確“給了他們那么多”,但是,“我們給了孩子物質上的享受,卻沒有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我們給了孩子很多的休閑時間,卻沒有給他們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的機會;我們給了孩子飛向成功和輝煌的翅膀,卻沒有給他們一旦面對挫折和磨難時的勇氣”。因此,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一幕幕悲劇,很值得為人父母者的反躬自問:“難道這一切的過錯全都在孩子身上嗎?難道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就真的給了孩子們應該需要的一切了嗎?”有了這些觸及靈魂的反思,才能重新認識教育子女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只有把應該給予的東西教給孩子,才能使孩子在鍛煉中健康地發(fā)展成長,杜絕悲劇的重演。
二、一問三知———設“問”有廣度
演講者盡管是就某人、某事提出問題,發(fā)出疑問,但是如果問題設置得好的話,能激起聽眾從更廣闊的層面上去思考問題,尋找答案,獲得有普遍意義的演講主題。如《戰(zhàn)刀傳到我手中》,講了一位在空喀拉的老學友因到離哨所10公里的小河背水而犧牲的事跡后,發(fā)問:
“親愛的朋友們,你可曾知道在空喀拉哨所,像我的學友那樣,因為去小河背水長眠在雪山之上的中國軍人就有27名。如果不選擇從軍,他們也可以成為勤勞致富的開拓者;他們也可以成為商海搏擊的弄潮兒;他們也可以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的芬芳??墒?,他們就因為一桶水悄然無聲地離開了人世,難道他們的價值就是一桶水嗎?”
英語口譯中的演講技巧分析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真正的演講者的藝術
下一篇:演講中必須避免的十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