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這些年,我陸陸續(xù)續(xù)地看了好些書。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有《名師教學思想和經(jīng)典課堂》系列、《教學藝術(shù)論》、《牽到河邊的馬》等等,從老一代的于永正、賈志敏到新生代的王崧舟、竇桂梅、孫建峰、閻學等,這些名師的書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從中學到了很多。在這些大師中,最讓我難忘的是詩意語文的倡導(dǎo)者王崧舟先生。
欣賞他的課,他的課,精致、和諧、大氣、開放。在他的課堂上,你仿佛置身于一個滿目繁花的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深深地迷醉,你不愿錯過玫瑰,也不愿錯過牡丹,一處一景,一步一嘆,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在這樣的境界里,你驚喜不已,扼腕叫絕。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著他游走,你和學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憤怒了,又欣慰了。
欣賞他的語文觀。他這樣詮釋語文:謫仙筆落驚風雨,子美詩成泣鬼神。語文是精神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語文是感性的;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語文是兒童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是民族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是生活的。
欣賞他堅信的成才觀。古今之成大器者,無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在他的筆記本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深深的枯井。主人想不出好辦法來救它,就決定將枯井和驢子一起埋掉。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shù)谝荤P土落到井里時,驢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圖,發(fā)出了悲哀的號叫。但是,當?shù)诙P土落下去時,驢子反而安靜下來。人們發(fā)現(xiàn),此后每一鏟土落下時,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高一點。人們不斷往井里鏟土,驢子不斷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斷往上升。終于,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驢子瀟灑地走出枯井。王崧舟說,自己很像這頭驢子,不斷抖落著身上的泥土。許多時候,我們有太多的思想,卻少有扎實的行動;我們有太多的希望,卻少有踏實的耕耘。生命的能量就在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中被白白的耗費了。把該抖落的統(tǒng)統(tǒng)抖落吧!說得何其睿智呀!
欣賞他的博學和勤奮。眾所周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書本和實踐。他酷愛讀書,名不見經(jīng)傳時讀,成名后讀,閑暇時讀,忙碌時也讀,他讀了大量的書,宗教類、哲學類,文學類,美學類,人物傳記,甚至是奇門遁甲,周易看相之類的書。他聽了大量的課,各種各樣的課,每年累計不少于200節(jié)。為了上好一篇課文,他會反反復(fù)復(fù)地磨課,幾易其稿,常常是通宵達旦。記得冰心有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王崧舟的成功,不正是這首詩最形象、最生動的詮釋嗎?
我原來認為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個愛學習的人,至少是一個不討厭學習的人。沒有成家以前,看書是我的最大愛好。為人妻為人母后,看書的時間相應(yīng)就少了。但說實話,我還是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女兒學古箏,我也學;同一首曲子誰彈得好,我常和她比。如今女兒的古箏能通過三級了,我考三級也應(yīng)該沒問題了;女兒學英語,我更要學;和女兒用英語對話,趣味無窮。女兒學舞蹈學繪畫,我就在后面靜靜地看書。教學類的書,也多多少少看了一些,有時還會自費外出聽課。但靜下心來細細思考,我覺得自己很是慚愧。很多時候,卑微的虛榮心和難以抑制的惰性讓自己難以深入地學習和思考,還常常找借口自我原諒。相比較而言,看小說、看電視花了很多時間,教育方面的書籍,我總是率性所至,囫圇吞棗,常常是沒有看完便束之高閣。和王老師相比,真是汗顏!
……
一轉(zhuǎn)眼,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已經(jīng)走了xx年?;仨哌^的教學之路,有悲有喜,有苦有樂,迷茫和痛苦相隨,汗水與淚水相伴。
我相信,因為有書籍和名師的指引,我不再虛空和茫然。我還將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哪怕前方風雨凄迷,哪怕前方峰巒疊嶂!
淺談幼兒教師的素質(zhì)師德演講稿
上一篇:孩子需要怎樣的教師師德演講稿
下一篇:春天如畫教師師德演講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