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
【人物后羿】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后羿[1]。一位生于堯帝(伊放勛)時代;一位生于夏朝時代,屬有窮部落。堯帝時代的后羿,善于射箭,傳說中曾助伊放勛(堯帝)射九日。傳說天帝(十日的父親 叫 帝俊或帝嚳或帝夋 )實(shí)在看不過去,就派擅長射箭的 “羿” 下凡解除災(zāi)禍。夏朝時代的后羿, 夏王朝第六任帝,嫦娥的丈夫,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lǐng),同堯帝時代的后羿一樣,也善于射箭。
【歷史故事】夏朝時代的后羿 有窮氏,夏王朝第六任帝,在位八年,嫦娥的丈夫,他和殺他的寒浞為歷史上少見的幾位改姓未改朝代的篡權(quán)者(寒浞為夏朝第七任帝,在位六十年)當(dāng)時夏王「姒啟」的兒子「姒太康」耽于游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姒仲康為夏王,實(shí)權(quán)操縱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顧四出打獵,后來被親信「寒浞」所殺。夏啟當(dāng)上國王以后,有一個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啟和有扈氏的部落發(fā)生了一場戰(zhàn)爭,最后啟把有扈氏滅了,把俘虜來的人罰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樣子,沒有人再反抗了。 夏啟死后,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去了一百天還沒有回家。 那時候,黃河下游的夷族,有個部落首領(lǐng)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奪取夏王的權(quán)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是個機(jī)會,就親自帶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著一大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回來的時候,走到洛水邊,對岸全是后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太康沒法,只好在洛水南面過著流亡生活。后羿還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dāng)夏王,把實(shí)權(quán)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在促康在位期間,廣羅黨羽。姒仲康死后立姒仲康的之子姒相為帝,兩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時機(jī)成熟,罷黜姒相并將姒相放逐到斟灌(山東曹縣),奪了夏朝的王位,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他仗著射箭的本領(lǐng),也作威作福起來。他和太康一樣,四出打獵,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瞞著后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 寒浞殺了后羿,奪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爭奪,一定要?dú)⑺辣缓篝鄶f走的相。 相逃到哪兒,寒浞就追到哪兒。后來,相終于被寒浞殺了。那時候,相的妻子正懷著孕,被寒浞逼得沒法,從墻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叫少康。 少康長大后,給姥姥家看牲口;后來聽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兒。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lǐng)。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后來,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于把王位奪了回來。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jīng)過大約一百年的混戰(zhàn),才恢復(fù)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少康滅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間的斗爭還沒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們的弓箭很厲害。后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發(fā)明了一種可以避箭的護(hù)身衣,叫做“甲”,戰(zhàn)勝了夷族,夏的勢力又向東發(fā)展了。后羿與嫦娥后羿得到了夏王朝的寶座,是個傳奇的人物,不過他的妻子更傳奇,眾所周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嫦娥。未稱帝時的后羿,曾得到王母娘娘賜給的一包長生不老藥,但王母娘娘告誡后羿,不可現(xiàn)在食用,須等到后羿榮登大寶后才可。而嫦娥知道后,在后羿登寶的當(dāng)天,偷吃了藥,后怕后羿追究,加上對人世不再留戀,于是一陣輕煙,飛到了月球上。但換來的是長達(dá)幾千年的孤寂。李商隱曾有詩哀之,曰: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夏朝時代射日的后羿很多人都誤認(rèn)為射日的后羿才是嫦娥的丈夫,其實(shí)這是個極大的錯誤。嫦娥的丈夫的確叫后羿,但這個后羿是上面講到的那個夏代第六任君王的妻子,和這個射日的后羿一點(diǎn)關(guān)系都沒有。至于為何民間有一部分人會有這樣的誤會,可能有這樣幾點(diǎn):1,射日和篡權(quán)在百姓看來前者更英武,一般人只知道或者只記得前者,而兩人都是歷史神話中做過響當(dāng)當(dāng)事跡的人物,一般人就隨之把兩人把兩人做過的事跡混同為一人之事;2.歷來儒家極度避諱夏朝的后羿篡權(quán)的事實(shí),更不能容忍一朝多姓的歷史存在,但后羿在位八年、寒浞更是當(dāng)政六十年,這是不可回避也無法回避的事實(shí),所以古代儒學(xué)者苦心積慮地在字面上做文章,要么干脆不提夏有后羿這個人,要么用各種方法不承認(rèn)夏朝曾有兩位異姓的當(dāng)政者,使得從字面流傳出來的一次次加工過的民間故事漸漸地給人一種誤區(qū),甚至是淡忘了夏朝那個當(dāng)了帝王的、嫦娥真正的原配,而一部分人誤以為史上只有一個射日的后羿。而兩個后羿的年代相差數(shù)百年,那些儒者改得了史實(shí)改不了年代,所以索性邊嫦娥的身世也改了。我想,這正是像許多像嫦娥這樣的歷史、神話人物身世復(fù)雜多樣的緣故之一吧。嫦娥奔月是十在不可能,但嫦娥此人的存在是可信的,歷史上也多有記載,只不過明明確確為夏朝后羿的老婆的嫦娥,因為后羿被政治掛帥,也就隨之成了政治犧牲品。下面是一個關(guān)于在伊放勛(堯)時代的后羿的傳說。在伊放勛(堯)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伊放勛請來了后羿,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相傳后來后羿從黃河河伯的手中救出了落難的宓妃,并懲罰了河伯,然后兩人在洛陽居住了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為表彰他們懲治河伯有功,天帝還封后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傳說中后羿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zāi)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xié)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zhàn)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rèn)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xù)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jìn)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yuǎn)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yuǎn)貶斥到人間。
【圖書《后羿》】在《后羿》一書中,著名作家葉兆言重述了這個神話,并賦予其全新的現(xiàn)代色彩;嫦娥忍辱負(fù)重?fù)狃B(yǎng)神的后代--羿,羿在嫦娥的幫助下完成了從神到人的轉(zhuǎn)變,而嫦娥在羿成為皇帝后失寵,羿在瀕臨絕境時意識到只有嫦娥的愛才是他力量的源泉,進(jìn)而放逐嫦娥,使其飛天以避開危險——由于嫦娥的愛,后羿從神成為了人;由于后羿的愛,嫦娥從人成為了神。在葉兆言令人目眩的精彩重述中,陰謀與愛情、奉獻(xiàn)與貪婪、忠誠與背叛、欲望與尊嚴(yán)在小說中輪番上演,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神話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驚世情緣。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zāi)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钌朴诜馍浼暮篝嘞碌饺碎g,協(xié)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zhàn)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rèn)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xù)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jìn)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yuǎn)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yuǎn)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jù)《淮南子》的記載是,后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yuǎn)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后羿后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fā)生暖昧關(guān)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dú),倍覺凄涼。 關(guān)于后羿之死,戰(zhàn)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椙?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一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傊@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里。有的傳說里還說,后羿死后陰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鐘馗神。這一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xué)家顧頡剛(1893-1980年)根據(jù)《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shí)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還有一傳說是說后羿死于桃棒,所以后世驅(qū)鬼均用桃木長枝,稱法尺。相關(guān)記載《淮南子》說:“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羿上射十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山海經(jīng)》載: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fēng)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神話后羿射日之地就在屯留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三嵕山。其山名因由三峰所聚而得
中國古代政經(jīng)軍事人物——禹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散官和勛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