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辟邪,或者民俗中的辟邪應(yīng)該指一種行為以及它所引起的一些禮儀形式。我們在藝術(shù)史中說的辟邪是狹義的辟邪,是廣義的辟邪行為所寄托的一種實物形式,或者說是辟邪行為的一種工具。所以可將廣義上的辟邪稱為“辟邪行為”,將辟邪行為中所要使用的工具稱為“辟邪工具”,而將辟邪藝術(shù)品將稱為名詞“辟邪”。
要進行辟邪儀式,人們就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說念咒,跳神,祭祀,祈福等等,這樣就必然要借助一些外物的幫助,比如咒符、照妖鏡還有一些特殊的石頭等等。隨著辟邪儀式多次進行,一定的工具就會和一定的方式結(jié)合,就這樣我們所說的藝術(shù)中的辟邪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
辟邪的詞源
“辟邪”是一個音意兩譯的詞,它原本是波斯王朝parthia的譯音,意思指一種有翼翅的神獸,這是蕭兵先生著的《避邪趣談》里的話。但是在徐華鐺先生的《中國獅子藝術(shù)》一書中說到最早的辟邪先于獅子的傳入而存在,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辟邪的造型。
辟邪神獸的種類
經(jīng)過考證,原來這類辟邪神獸總稱為符拔,一角為“天祿”(鹿);二角為“辟邪”;無角叫“符拔”。其實符拔就是桃拔,應(yīng)該總稱為“辟邪”,細分有三種:
有翼的獅虎(有的翼獅徑稱“辟邪”辟邪
天祿:天鹿(麒麟一類吉祥動物)
桃拔:符拔或扶拔(由羚羊尊化而來的神獸) 辟邪形象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
辟邪形象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是在唐朝,形象逐漸向獅子*近,而且開始寫實化。
辟邪的傳說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而帶翼?!都本推罚骸吧漪n辟邪除群兇?!碧祁亷煿抛ⅲ骸吧漪n、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薄缎栄拧V言》:“辟,除也?!笨梢姳傩爸x,是驅(qū)走邪穢,被除不祥。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鐘紐等物,常用辟邪為飾,《博古圖》有辟邪車。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據(jù)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F(xiàn)都統(tǒng)稱“辟邪”。
1.避兇
“辟”即“避”,“邪”即“兇”、“不好”。辟邪是一類銘記歷史教訓(xùn)、避免重蹈覆轍的信物。廣義而言,民間使用的辟火、辟水、辟兵、辟車等都可稱為辟邪。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特怖符號,是禁忌的對象,與圖騰相對。不同部落形成的背景不同,圖騰和禁忌的對象也是不同的。
商周時期,饕餮紋飾在青銅禮器上廣泛應(yīng)用,是一類常見的辟邪。傳說饕餮是一類猛獸,貪婪狠毒,食人未半而死。商代和西周以此為禁忌,將其圖案鑄在青銅禮器表面,祭祀時,下面以炭火焚燒、上面以熱水蒸煮,使其倍受折磨和煎熬,以示懲戒。
東漢時,人們又常以龜為辟邪,已見有龜形爐灶、龜形水壺等文物現(xiàn)世。傳說龜為龍之九子之一,龍生了九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成龍,尤其令人難堪的是,其中一個竟是烏龜,是“龜兒子”。為了表示對“龜兒子”、“王八犢子”的懲治,漢人使其陷于大苦,或做成器物受烘煮,或令其馱碑負重,以示鎮(zhèn)壓。雷臺漢墓中,有八只石龜分別置于兩具棺槨的四角,即是“鎮(zhèn)壓”的意思,表達了雷臺漢墓主人對不肖子孫的忿忿之情,其情形無異于破口大罵。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是民族英雄,但被秦檜夫婦陷害,獲“莫須有”之罪而死。岳墳遂以秦檜夫婦為辟邪,鑄像于岳墳旁邊,以示紀念。
現(xiàn)代的辟邪除了保留傳統(tǒng)之外,種類更趨于多元。在我國東北,多以日本戰(zhàn)刀為辟邪。一件品相好、工藝精、又見過血的日本戰(zhàn)刀特別受到收藏家的青睞,市價每每過萬。廳堂之上高高懸掛殺我同胞的日本戰(zhàn)刀,以示永志不忘,表達了東北人的勇氣和尚武精神。
2.神獸辟邪
辟邪南方人稱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3.招財進寶話辟邪
中國文物學(xué)會監(jiān)制發(fā)行了“中國歷代名玉”系列復(fù)原品。10件歷代名玉,件件精美絕倫,每件都有其不同來歷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其中一件是漢朝時期的辟邪。
此次復(fù)原選取的辟邪高15.1厘米,長21厘米,采用上等的新疆玉雕刻而成。據(jù)悉,作品出自蘇州琢玉大師之手。
辟邪,又名天綠,貔貅,是中國古代文化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也是龍的第九子。它龍頭、馬身、麟角,貌似金蟾,外形似獅子,全身披鱗,甲形如麒麟。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傳說辟邪勝其父千倍,能騰云駕霧,號令雷霆,有辟邪擋煞,鎮(zhèn)宅護院之威力。
傳說辟邪喜食金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嘴無肛門。據(jù)說是因為曾經(jīng)觸犯天條而被玉皇大帝懲罰,因此只能進不能出。除了以財為食,辟邪還食各種猛獸,邪靈,且護主心強,有鎮(zhèn)宅辟邪的作用,所以稱為辟邪。于是,辟邪在人們眼中就成為吸財納寶,辟邪擋煞,有著特異神通的神獸。
辟邪以財為食,廣納四方之財,所以生意人喜歡的不是龍,而是辟邪。很多人都喜歡在桌上擺放一個辟邪,或隨身佩帶。在東南沿海地區(qū),人們更相信辟邪有鎮(zhèn)宅作用。當?shù)亟?jīng)常臺風(fēng)肆虐,人們祈求神靈庇佑。辟邪是龍的九子中最威猛的一個,并且從不主動發(fā)起攻擊,而是坐等對手上門,人們覺得它既勇猛又穩(wěn)健,最適合守家護院。在漢代,漢高祖劉邦曾命名辟邪為帝寶,列為皇帝專用之物。
玉制的辟邪多為人們隨身攜帶的護身掛件。玉制品能護身辟邪的理念在中國源遠流長。玉,在山川孕育幾千甚至上億年,玉石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人們也常說“人養(yǎng)玉,玉養(yǎng)人”。
傳說中辟邪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里把玩一番,就為要叫醒它,這樣財源就會滾滾而來。所以民間有“一摸辟邪運程旺盛,再摸辟邪財源滾滾,三摸辟邪平步青云”的說法。如此看來,辟邪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漢魏玉辟邪
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見最早作品為漢魏至南北朝物,現(xiàn)將此期的典型代表作分述如下:
迄今所知,漢代遺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其中兩件于1966年在陜西省咸陽市西漢渭陵遺址出土,一高2.5厘米,長5.8厘米,圓雕,作昂首前視,張口露齒,頭頂中部有獨角,頷下有須,尾垂于地,腹兩側(cè)有羽翅,表面保留一些原玉璞皮質(zhì)色,呈挺胸伏臥狀。另一件長7厘米,高5.4厘米,形式與前述一器同,亦為圓雕,唯形作直目前視,作捕物前的爬行狀。玉辟邪的另一件出土品是1978年在陜西省寶雞市一東漢墓出土,器較高大,計高18.5厘米,長18厘米,形式與前述西漢渭陵遺址出土的兩件相似,唯背中有圓筒式插座,腦后有方筒形插座及首和身上陰刻圓圈紋、短平行線紋等略異。此外,除上述三件出土的玉辟邪外,另在東漢和魏晉南北朝墓中亦常見用琥珀、蜜蠟和石料制作的辟邪,亦見一些魏晉南北朝陵墓前雕塑辟邪獸作鎮(zhèn)墓用。
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玉辟邪,今仍有一批早年出土或傳世品,其中較精美者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四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和一些散失傳世品。上述各器形態(tài)與出土三件很接近,唯有的為雙角,有的以紋圖等形式琢飾在器皿上。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辟邪式水呈尤特別,其上除整器是一雙角辟邪且較大外,又于其胸腹間爬行兩只小辟邪,后者或即其子。
從上述近十件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玉辟邪情況分析,知此期玉辟邪有如下一些情況和特征:
①此期之西漢陵區(qū)出土的兩件玉辟邪,是迄今所知在科學(xué)考古發(fā)掘中最早遺物,說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漢中期已開始。
?、诖似谟癖傩?,其制作手法除一些以琢紋手法飾于器物上外,就主流而言,都是用圓雕法琢制,其器用主要有作鎮(zhèn)邪、器座、實用器皿等三種之用。
?、鄞似谟癖傩氨M管形式?jīng)]有一件是相同的,但其共同特點很多,是綜合獅子頭和身,犀?;螂p角獸之角,羊須、鳥翅、虎爪子一體之作,充分表現(xiàn)其兇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勢。
?、艽似谟癖傩爸杂须p角和單角之分,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可能是代表不同的神獸,如有的古書記述,稱雙角者為辟邪,獨角者為桃撥或天鹿、角端等。而有的書則與前述完全相左,把獨角者稱辟邪,而雙角者為其它神獸。另一個可能是,獨角或雙角不是表現(xiàn)不同的神獸而是與此期的早晚所代有關(guān),如本處所錄各器中,一般年代較早者為獨角,而年代較晚者為雙角。因此,究竟何說為宜,唯待今后更多的科學(xué)資料來證實,在沒有完全搞清其確切原因之前,此皆暫稱為辟邪。
清代玉辟邪
玉辟邪,自唐代以后極少見,及至清代中期,特別在清乾隆年間,復(fù)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如曾見清中期一件玉辟邪式器,以立雕加鏤雕和浮雕,線刻而為,作子線和大小不同的三辟邪復(fù)合為一器。各辟邪皆雙角,背有齒狀凸脊,體光素無紋且無羽翅,頭頂有雙角,頷下有須,形如獅或虎,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近似的辟邪,亦見用其形作一仿古器皿者。
綜觀清代辟邪,計有如下一些情況:
①此期玉辟邪之料,全部用和田優(yōu)質(zhì)玉料制作,表面講求平滑的拋光,亦便于保存原玉璞皮色,但總體的神氣,沒有漢魏時期的古樸典雅和威武。
?、诖似谟癖傩爸械木唧w形態(tài),凡前期的雙角、羊須、猛獸身軀等都保留下來,是知它與前期是有延續(xù)和繼承的關(guān)系。
③此期玉辟邪亦有一明顯的變化和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極少見有獨角者(按此期凡獨角神獸,另稱為"角端"),腹間無羽翅,背有齒狀凸脊,蹄足等。
辟邪,神獸名,在漢唐及其后古籍常有關(guān)于其傳說古事之載,原文摘錄如下:
《十洲記》:"聚窯洲有辟邪,天鹿。"《急就篇》:"射魃"、辟邪,除群兇。"顏師古注:"射魃、辟邪,皆神獸名。"關(guān)于辟邪的形狀,說法不一,大多認為它是一種似獅、獨角或雙角,身有翅的獸,這與今所見六朝墓前之貼一幅 辟邪美圖 欣賞 或辟邪 為我的2005年石辟邪之形是一致的,其作用,顧名思義,主要當然是辟邪祛兇。
辟邪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顏師古注<<急就篇>>云:「射鬾、辟邪,皆神獸名」,多同天祿,(又稱天鹿)對舉。<<十州記>>云:「聚窟州有辟邪天鹿」又宋歐陽修<<集古錄>>一:「鄭州南陽縣北有漢宗室墓,通碑旁有兩石獸,一曰天鹿(祿),一曰辟邪」,漢代是它們最受青睞的時期??磥硖斓摚梗┡c辟邪同為一神獸的化身。
在古時辟邪的天然主要任務(wù)是盡守護的責任,后世年節(jié)人們「總把新桃換舊符」,即源於此。固此,東漢時宮闕、陵墓神道等多置此物以鎮(zhèn)之,漢代的神獸多有翼,造型相似,如辟邪、羽人、翼獸等都反映了東漢升仙思想的雕塑藝術(shù)的流露,在大唐之后,這種辟邪翼獸就此多見了,隨之而來的是以獅為至的雕塑藝術(shù)
鏡織夢者中的辟邪(書作者滄月)
龍神本是九州四海內(nèi)最大的神祗,后來漸漸出現(xiàn)了大陸,龍神將自己的力量劃分為十份,自己保留一份以便繼續(xù)守護大海,而分出九份生成九子,守護新生的九大洲。其中辟邪為云荒大陸的守護神,千萬年來守護著這一片大陸。
然而,一夕之間,云荒大陸劇變,瞬間沉沒入大海之中,千萬子民死去無一生還,而辟邪做為守護神卻無力回天,云荒上的人們并不知道自己早已死去,守護者辟邪合圣女長老之力,為云荒人民制造了幻境和結(jié)界,使云荒大陸繼續(xù)虛幻地存在著。終于有力不從心的一日,辟邪便動用了織夢者的力量,在凡塵中找到了中國某非重點高中的不良少女蕭音,發(fā)現(xiàn)了她身上潛藏的織夢者力量,擁有無比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精神力,他將蕭音從凡塵帶走,十年里,蕭音化名沉音,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澆灌著云荒,每日為云荒制造出虛幻的夢境以維持它的存在,然而精神力總會耗盡,蕭音終于無力維持,而辟邪的兄弟饕餮作為大西洲的守護神,同樣因為天災(zāi)而失去了守護的土地,饕餮與大西洲一同死去,化為“一切罪惡的守護神”,成為邪魔存在,他嫉妒辟邪還擁有相依為命的織夢者,讓本來應(yīng)該是下一任織夢者的艾美進入云荒,喚醒了生活在編織的夢境中的云荒人,這便是“驚夢”。
最終,辟邪終于不再以織夢的力量維持死去大陸虛幻的存在,而是與織夢者蕭音成為幸福的夫妻,艾美則與饕餮一同暢游于大千世界。
盜墓人奸尸一周離奇死亡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人死七魄散,三魂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