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銜劃分
我國古代從春秋時期就陸續(xù)出現(xiàn)了元帥、將軍、校尉的稱號,這比西歐國家早了十幾個世紀。
中國古代軍隊的武官階品體制,與西歐軍銜體制職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獨立,兩者沒有承襲關(guān)系。1894年,清朝政府決定依照西歐國家軍隊編練新軍。到1904年建立了新軍的階位、品級?,F(xiàn)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軍隊都實行軍銜制。各國對軍銜等級的設(shè)置,大都采用西歐式軍銜體制。
元帥唐代設(shè)有元帥、副元帥等戰(zhàn)時最高統(tǒng)帥,宋有兵馬大元帥,元有都元帥、元帥。將軍春秋時晉國以卿為將軍,戰(zhàn)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將軍名號頗多,魏晉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歷代皆設(shè)有將軍官名。校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統(tǒng)帶一校之官稱校尉。漢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校尉,為專掌特種軍隊的將領(lǐng),其地位略次于將軍,后通稱將佐為八校。晉武帝時設(shè)有軍校,為任輔助之職的軍官。清代有步軍校、護軍校等官職。尉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皆設(shè)尉,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頗高,以后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漸下降。唐代折沖府以300人為團,團設(shè)校尉。明清時的衛(wèi)士和八九品階官稱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士夏商周三代,天子、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級官職,秦以后間有襲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為官職者。武官的品級及職務(wù)如下:品級官職
正一品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從一品將軍,督統(tǒng),提督
正二品副督統(tǒng),總兵
從二品副將
正三品參將
從三品游擊
正四品都司
從四品城門領(lǐng)
正五品守備
從五品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衛(wèi)千總
正七品把總
從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外委把總
從九品額外外委
唐代軍銜驃騎大將軍從一品輔國大將軍正二品鎮(zhèn)軍大將軍從二品冠軍大將軍正三品上懷化大將軍正三品上懷化將軍正三品下云麾將軍從三品上歸德大將軍從三品上歸德將軍從三品下服緋色,金帶,(金夸)十一。忠武將軍正四品上壯武將軍正四品下懷化中朗將正四品下宣威將軍從四品上明威將軍從四品下歸德中朗將從四品下服淺緋色,金帶,(金夸)十。定遠將軍正五品上寧遠將軍正五品下懷化朗將正五品下游騎將軍從五品上游擊將軍從五品下歸德朗將從五品下服深綠色,銀帶,(金夸)九。昭武校尉正六品上昭武副尉正六品下懷化司階正六品下振威副尉從六品上歸德司階從六品下服淺綠色,銀帶,(金夸)九。致果校尉正七品上致果副尉正七品下懷化中侯正七品下翊麾校尉從七品上翊麾副尉從七品下歸德中侯從七品下服深青色,(金俞)石帶,(金夸)八。宣節(jié)校尉正八品上宣節(jié)副尉正八品下懷化司戈正八品下御侮校尉從八品上御辱副尉從八品下歸德司戈從八品下服淺青色,(金俞)石帶,(金夸)八。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仁勇副尉正九品下懷化執(zhí)戟長上正九品下陪戎校尉從九品上陪戎副尉從九品下歸德執(zhí)戟長上從九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