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首頁 > 其他 >

看戲課件4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吸血鬼:暗夜里尋找生命

  作者:“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譯者:吳岳添

  出版:臺灣時報出版社

  那沒人黑夜的身影滲出血……

  古代有渴血的神靈,中世界出現(xiàn)嗜血的惡魔。

 ?。保凳兰o,歐洲教會承認,世上有僵 。

  叁百年后,大家口耳相傳,

  吸血鬼害怕大蒜和十字架。

  浪漫文學作品讓德古拉伯爵享譽全球。

  電影中的吸血鬼或戰(zhàn)栗駭人,或流露人形。

  這在暗夜里尋找生命的靈,

  行跡難測,形象多變。

  第一章:血的情結(jié)

  第二章:教會承認惡靈存在

  第叁章:屬于吸血鬼的時代

  第四章:從血中復(fù)活

  -----------------------

  第一章:血的情結(jié)

  蠱惑人心的血

  人類創(chuàng)造了許多在夜里活動的精靈,其中,吸血鬼獨具特色;她是僵尸,必須吸活人的血才能永遠生存下去。吸血鬼應(yīng)該是產(chǎn)生于與血有關(guān)的幻想--血這寶貴的液體是生命力的象征,人若因受傷失血,便有性命危險。這種關(guān)于血的觀念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代,看來是不會錯的。第一個可靠的記載,是在中亞波斯發(fā)現(xiàn)的一只史前的陶罐,罐上有一幅畫:

  一個男人和一個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后來,巴比倫的女妖利利圖(Lilitu)以吸兒童的血聞名,這個傳說距今也有好幾千年了。還有一些作家認為,關(guān)于吸血僵 的傳說,最早產(chǎn)生在公元前6世紀的中國。

  在地理和年代方面,我們無需詳盡考證,便可以知道,自古以來,人類就在想像的世界里杜撰出無數(shù)渴血的精靈。無論是在中國人、印度人、馬來人、還是波里尼西亞人、阿茲特克人(Azteque)或愛斯基摩人的社會里,都有這方面的證據(jù)。這些精靈嚴格說來,并不能稱為吸血鬼:吸血鬼乃是歐洲文明的產(chǎn)物。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明的搖籃,而發(fā)端于猶太人信仰的基督教傳統(tǒng),又是歐洲倫理法典的基礎(chǔ),所以我們應(yīng)該到這些古文明當中,去尋找吸血鬼的起源。

  古希臘羅馬神話里的鮮血和死亡

  古希臘人在鮮血和冥界間建立神秘的關(guān)聯(lián)。古希臘史詩〈奧德賽〉(Odyssee)第11卷里,希臘戰(zhàn)士尤里西斯(Ulysses)祭獻綿羊的血召英雄們的亡靈。占卜者蒂雷西亞斯(Tiresias)、他的母親,以及其他死者,在飲了祭獻的血后都暫時恢復(fù)生氣活力,與尤里西斯交談起來。

  把鮮血和冥界連系在一起的觀念,在基督教盛行以前,看來是頗受重視的,所以古希臘羅馬神話里有許多吸血的神,它們的外貌像女人,例如人面蛇身女怪和半鳥半人女妖是人頭鳥身,會到搖籃吸新生兒的血,或讓睡夢中的年輕人元氣盡失。恩浦薩(Empusa)是幽靈之神赫卡忒(Hecate)的侍女,一個長著銅腳的惡魔,可以隨時化身為漂亮的少女,誘惑睡夢中的男人。拉彌亞(Lamia)是埃及王柏洛斯(Belos)的女兒,她的幾個孩子被眾神之父宙斯(Zeus)的妻子赫拉(Hera)殺死。拉彌亞為了報仇,于是變成怪物,吞吃兒童或者吸他們的血。

  人面蛇身女怪、銅腳惡魔和半鳥半人女妖等,與羅馬尼亞西部,特蘭西瓦(Transylvania)地方的吸血鬼無直接關(guān)系。不過,表示半鳥半人女妖的字“stryge”,與羅馬尼亞人從17世紀以來稱吸血鬼的“strigoi”,兩個字竟有點相似。這些古代世界的神就像現(xiàn)代的吸血鬼一樣,都趁受害者熟睡時吸他們的血;但有一點與現(xiàn)代吸血鬼不同,人面蛇身女怪、銅腳惡魔和半鳥半人女妖都不是僵尸,而是脫離了軀體的神,要誘惑人時能變成人形。這個特點讓人想起基督教時代的女惡魔。這些女惡魔糾纏睡夢中的青年男子,和他們交歡,使他們精疲力竭而失去活力,甚至送掉性命。

  “整個肉體的靈魂,就是它的鮮血”

  根據(jù)猶太教教士的記載,與人面蛇身女怪相當?shù)睦兀↙ilith),是巴比倫女妖利利圖的前身,在創(chuàng)造夏娃之前是亞當?shù)谝粋€妻子。利利特被亞當拋棄以后,就變成眾妖魔鬼怪的女王。她和人面蛇身女怪、半鳥半人女妖一樣,也吸嬰兒的血,也會讓熟睡的年輕男子喪失生氣。在希伯來人眼里,利利特違反了絕對的禁忌,因為摩西律法禁止吃活物的血:“所以,我對以色列的孩子說:‘無論什麼活物的血,你們都不可以吃;因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人,都會受到懲罰。’”(〈利末記〉,第17章,10至14節(jié))

  希伯來人對血始終懷有一種復(fù)雜的情結(jié),同時把它看成是生命和不潔的象征。血是身體的靈魂,而生命是神所賜予的,只有上帝才能主宰生死,因此血有神圣的一面。但血同時又與人類的不幸有關(guān):亞當?shù)呐榍谀Ч淼恼T惑,犯了原罪;因此女人的月經(jīng)便被視為不潔的傷口,是上帝對夏娃后裔的懲罰。在希伯來人的傳說里,月經(jīng)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女人在月經(jīng)期間不得在公共場合露面,一旦她出現(xiàn)了,就會引起災(zāi)禍,例如面包不發(fā)酵,酒變酸和谷物歉收等等,而且無論如何不能行房,因為她不潔凈。所以對希伯來人來說,血有一種災(zāi)難性的意涵,凡是有血的地方必有罪惡。

  基督教重振血的聲譽

  〈圣經(jīng).新約〉教誨我們,耶穌用自己的血拯救人類。在十字架上殉難前,耶穌和使徒共進最后晚餐,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體,并說這血有贖罪的價值。〈約翰福音〉甚至強調(diào)血產(chǎn)生的功效,以致早期教皇不得不提出意見,反對只從字面上來解釋最后的晚餐。擔心一旦這樣解釋,一些異教儀式可能會死灰復(fù)燃,例如用人祭獻,或在儀式上吃人。

 ?。罚罚材辏ㄌm克王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制服古日耳曼人的一支--薩克森人(Saxon),使他們改信基督教。785年,他頒布了〈薩克森異教徒地區(qū)基督教之權(quán)利〉的敕令,迫使薩克森人接受洗禮。依這道敕令,凡是把異教信仰與圣餐中面包和葡萄酒視為耶穌身體和血的想法混為一談,以及大辦人肉筵席的薩克森人,一律處死。盡管有了這些預(yù)防措施和禁令,在中世紀的基督教世界里,血仍然被賦與超自然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得到鬼神學的渲染,由此產(chǎn)生吸血鬼迷信。11世紀,一些巫師和醫(yī)生認為血有贖罪的功用,同時濫用對圣母瑪麗亞的崇拜。他們開出的醫(yī)治百病和延緩衰老的藥方,竟然是喝處女純潔的血。

  死后的生命--附體的鬼魂

  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強調(diào)極端唯心主義,主張“逃離身體”。這種思想認為人死后還有生命,這是在吸血鬼迷信形成的過程中,基督教所起的另一種作用。身體只是物質(zhì)的軀殼,所以會腐爛,而靈魂卻能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xù)生存,以等待在末日審判時復(fù)活。罪人若能悔過,尤其是在死前接受涂油禮的儀式,他們的靈魂就能因贖罪而得到拯救。凡是沒有接受臨終涂油的人,或者沒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殺或被開除教藉的人,是注定不會得救的。按照基督教的解釋,這些人就是“受難的靈魂”,既不屬于今生,也不屬于來世。關(guān)于鬼魂和吸血鬼的迷信于焉而生。

  鬼魂和吸血鬼不一樣,鬼魂是不再有肉體軀殼的幽靈,因而對人無害;吸血鬼則是附體的鬼魂,是被煉獄里跑出來的靈魂所侵占的軀體。

  吸血的死

  11世紀,有人發(fā)現(xiàn)死人的 體離開了墳?zāi)梗彝旰脽o損,一些謠言于是流傳開來。德.普朗西(Collin de Plancy)的〈地獄辭典〉,記載了一個事件:1031年,在法國南部里摩日(Limoges)開第二次主教會議時,德.卡奧爾(deCahors)主教說,他的教區(qū)里有個開除了教藉的騎士死了, 體幾次被人在離墳?zāi)购苓h的地方發(fā)現(xiàn)。北歐的傳說里,也有吸血僵 的說法。愛爾蘭的克爾特人(Celt)曾把自己的信仰帶到冰島、斯堪地納維亞諸國和不列顛群島等地,所以北歐吸血僵的傳說,可能已與中世紀的基督教結(jié)合在一起了。從12世紀開始,在英國用拉丁文寫的編年史里,例如1193年梅普(Walter Map)所寫的〈法庭瑣事〉,以及1196年德.紐堡格(William deNewburgh)的〈英國國教史〉,都找得到類似的例子。這兩部著作里有各式各樣的故事,都是關(guān)于被開除教藉死人的故事。他們每天夜間從墳?zāi)估锍鰜恚m纏自己的親人,造成一連串離奇的死亡??墒牵蜷_他們的棺木,仍然可以看到體完好無損,而且還沾著血跡。唯一能讓他們不再裝神弄鬼的辦法,就是用劍刺穿 體,再點火把 體燒掉。英國編年史家找不到一個專門的術(shù)語來形容這類僵,便稱他們“吸血的死 ”(cadaver sanguisugus),其實就是后來說的吸血鬼。不列顛群島是最早形成吸血鬼迷信的地方,不過一直到文藝復(fù)興時期為止,這種迷信現(xiàn)象還不普遍,并未在當?shù)厝说哪X海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傳染病和迷信一起流行

  到了14世紀,吸血鬼迷信才真正形成風氣,主要流傳在中歐的東普魯士(Prusseorientale)、西里西亞(Silesie)和波希米亞(Boheme)等地。以前,迷信吸血鬼是無關(guān)宏旨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則蔚為氣候,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同時期肆虐的瘟疫,而且與瘟疫結(jié)合了。為了避免傳染瘟疫,人們常常不確定病人是否死亡了,便倉促將他們掩埋。幾天后打開墓穴時,會看到保存完好但還沾有血跡的體。其實不該把他們想像成吸血鬼,因為這些人在臨終時可能痛苦萬分,想從棺材里掙扎出來,但徒勞無功,因而受傷流血。后來,在萊恩夫特(Michael Ranft)1728年的名作〈隨意在墳?zāi)估锞捉赖捏w〉里,甚至談到了自我吞食。在迷信風炙烈的14世紀,吸血鬼傳說由于瘟疫而廣為流行。1343年,普魯士男爵德.萊登(Steino de Retten)死于瘟疫,葬在德意志古國勞恩布魯格(Lauenbrug)。然而,在他身后,仍有幾個人信誓旦旦,說在墳?zāi)雇庥忠姷搅怂?。為了讓德.萊登的靈魂安息,人們只好挖開墓地,用劍一舉刺穿了他的遺骸。

 ?。保凳兰o的兩個兇神惡煞

 ?。保春停保凳兰o,吸血鬼迷信在西歐相當罕見。不過在法國,1440年的德.萊斯(Gilles de Rais)事件卻轟動一時。他至今仍與吸血鬼傳說密不可分--法國小說家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在小說〈在那兒〉(1891)里,把他描繪成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期間,德.萊斯男爵是圣女貞德(Jeanned’Arc)的戰(zhàn)友,貞德遇俘之后,男爵隱退于馬什古爾(Machecoul)和蒂福日(Tiffauges)的領(lǐng)地。他后來迷上煉金術(shù),希望在血里發(fā)現(xiàn)點金石的奧秘,以獲得財富和權(quán)勢。這些實驗使他喪失心智,把大約叁百個兒童折磨至死。其實,德.萊斯這號人物更符合吃人妖魔,或法國童話中,殺害六個妻子的藍胡子形象,但長長被歸類為“吸血鬼”。

  比德.萊斯更能代表吸血鬼的,是多瑙河畔瓦拉奇公國(Valachie)的督軍弗拉德四世(Vlad IV)。他有兩個綽號:“特普”(Tapes,施木樁刑的人),以及“德古拉”(Dracula,魔鬼或龍的別稱)。弗拉德曾打敗來自奧圖曼(Ottoman)帝國的入侵者,解救了自己的國家,成為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但他是吸血的暴君,為了作樂而把上千萬的人用尖木樁戳死。弗拉德的暴虐行為,替當代的許多編年史家增加豐富的素材,把他寫成一個傳奇人物?,F(xiàn)在,他的名字已與吸血鬼分不開了。他的殘忍行徑在四百年后,引起英國作家史托克(Bram Stoker)的注意,寫成〈德古拉〉一書,創(chuàng)造了一則現(xiàn)代神話。

  第二章:教會承認惡靈存在

  1484年,意大利教皇英諾森八世(Innocent VIII)批準出版〈武術(shù)之 〉。編寫此書的是道明會的兩個修士:斯普朗瑞(Jakob Sprenger)和克拉默(HeinrichKramer),他們研究調(diào)查的對象,是鬼魂、與睡夢中男人性交的女惡魔,以及奸污熟睡婦女的夢魔。有了教皇的背書,教會正式承認世上有僵 。此舉不啻為一記晴天霹靂,如此一來,各種妖魔鬼怪很快就應(yīng)運而生了。

  “僵尸”,撒旦的幫兇

 ?。保妒兰o下半葉,吸血鬼迷信方興未艾,宗教改革運動一展開,這股迷信風也名正言順地蔓延開來。這個時期的人相信,昔日瘟疫流行時在棺木中自我吞食的死人,現(xiàn)在具有魔力,可從遠方讓活人死去。有些人甚至聲稱,他們聽過死人在墳?zāi)估锞捉赖穆曇簟5聡诮谈母锛荫R?。返拢∕artin Luther)就曾聽羅赫雷(Georg Rohrer)牧師講過,1552年,在普魯士和西里西亞興起一項習俗:在死者嘴里放一個石塊或一枚硬幣,以防死者咀嚼。居民稱這些死人“最初的吸血鬼” (Nachzehrer),這個德文字可譯成“捕食性動物”或“寄生蟲”。在瑞士,喀爾文(JohnCalvin)和拉瓦特(LouisLavater)等宗教改革運動的神學家,認為煉獄里沒有靈魂存在,只能有武術(shù)來解釋死人何以會復(fù)活。1581年,拉瓦特出了一本關(guān)于夜間幽靈和鬼魂的論著,書上提出假設(shè):顯靈的不是死人的靈魂,而是變成死人模樣的魔鬼。對神秘學頗有研究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也就是后來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1597年發(fā)表了論文〈惡魔研究〉,也采用這個觀點。此后僵 被認定是魔鬼的幫兇,在歐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雙手沾滿血腥的伯爵夫人

  17世紀初期,發(fā)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令迷信的匈牙利人異常震驚,那就是1611年巴托里(ErzsebetBathory)伯爵夫人的訴訟案。伯爵夫人住在塞伊特(Csejthe)城堡建在一座丘陵頂上,位于喀爾巴阡山(Carpates)的匈牙利山區(qū)。她被控挾持了住在城堡附近村莊里的少女,并把這些可憐的女孩當成屠宰場里的動物般放血。據(jù)當時的編年史記載,受害者有80至300人,實際情況有300人。正如德.萊斯和“特普”弗拉德的例子一般,看不出這案件有任何超乎尋常的現(xiàn)象;沒有人敢斷定巴托里伯爵夫人是一具僵 。但是所有的編年史都記載,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時非??鞓?,甚至把血裝滿浴盆,用來淋浴,以永久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

  巴托里伯爵夫人的丈夫,原本是納達斯第(FerenczNadasdy)伯爵,向來以勇敢無畏著稱,總是丟下她在外征戰(zhàn)。伯爵夫人在家閑得無聊,得仆人托爾科(Thorko)慫恿,學會妖術(shù),然后派人劫持一些農(nóng)家少女,加以折磨。1600年,伯爵去世,伯爵夫人于是更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助紂為虐的除了托爾科之外,還有她的奶媽尤奧(Ilona Joo)、官家烏依瓦里(Johannes Ujvary),以及一個名叫達爾維拉(Darvula)的女巫。

  巴托里伯爵夫人成為傳奇人物

  十年之內(nèi),數(shù)十名少女鎖在城堡的囚室里,受盡各式酷刑,并且被放血至死。當?shù)厣賸D失蹤事件頻傳,引起了流言蜚語。

  為了查個水落石出,1610年12月30日,伯爵夫人的表兄圖爾索(Gyorgy Thurso)伯爵,率領(lǐng)一隊士兵和騎兵包圍城堡。在臨攻破城堡的那一刻,堡里都還在進行著血腥殘酷的殺戮。

  地牢里除了有少婦的 體之外,圖爾索一行人還發(fā)現(xiàn)一些仍然活著的女囚,有些人的身上留下無數(shù)針孔,另一些人尚未受刑,看來是打算留著以后慢慢折磨用的。

  伯爵夫人由于與王室攀親帶故的而幸免一死,但終身監(jiān)禁在自己的房里面,窗戶和門都堵死,只留下送飯菜的小孔。她的共犯則一律處以極刑。伯爵夫人死后,城堡也跟著荒蕪,世世代代受人詛咒。

  巴托里伯爵夫人事件在匈牙利引起了種種流言,說伯爵夫人死后還在施虐加害無辜百姓,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吸血鬼。不管怎麼說,史托克在寫〈德古拉〉這本小說時,顯然受到伯爵夫人這個傳奇人物的啟發(fā)。至今,在許多電影和小說中,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吸血鬼形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與德古拉不相上下。

  吸血鬼迷信蔓延到東歐最偏僻的地區(qū)

 ?。保肥兰o,是吸血鬼迷信向巴爾干半島諸國、希臘、奧匈帝國東部和俄羅斯蔓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時期。中世紀時,幾乎整個西歐,包括英國、法國,都流傳著僵 的事件,連南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時有所聞。到了16世紀,這類現(xiàn)象在西歐日益罕見,但是在東歐反而興盛起來。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好幾個,首先是社會學方面的:16世紀末和17世紀,東歐諸國人民生活貧困,交通不便,山區(qū)更是如此。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重大發(fā)現(xiàn)很難傳到這些遙遠的地方,這里除了城市的資產(chǎn)階級外,居民大多是目不識丁的農(nóng)民。因為,旅游者所講的迷信故事,在這些國家很受歡迎。

  其次是宗教方面的原因:在信奉天主教的拉丁國家里,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羅馬教廷依靠宗教裁判所,與異端邪說和迷信展開斗爭。

  然而,在英國這樣信仰新教的國家,在斯圖亞特(Stuart)王朝統(tǒng)治的時代,宗教改革運動過后,政府和教會兩方面開始壓制武術(shù),并且大舉逮捕女巫。

  至于東方的世界里,實行拜占庭儀式的教會對迷信寬容得多,甚至把吸血鬼迷信納入自己的禮拜儀式中,希臘的“活 ”傳說便是一個例子。

  從活尸到吸血鬼

  希臘很早就流傳著一種說法:死去的人可以使自己的 體不受腐蝕,而且能離開墳?zāi)埂OED人稱這些“活 ”為“vrykolakas”。這些人死后通常都沒有埋葬在宗教儀式祝禱過的土地上,因為他們是自殺或被開除教藉的人。

  這些受難的靈魂對人無害,只是想離開肉體的軀殼,教會只要取消開除教藉的判決,就能讓他們獲得安寧。這類寄生的僵 此時還不叫吸血鬼。關(guān)于狼人的傳說就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了。希臘人觀念里的活 ,從16世紀起發(fā)生了變化。

  從詞源上來說,“vrykolakas”這個詞來自斯拉夫語,意思是“狼人”。所以在16世紀的巴爾干半島諸國和喀爾巴阡山,人們有同一個詞來指不會害人的僵尸和危險的狼人。

  至于認為狼人有人形但可以變成狼的迷信,則要追溯到中世紀的鬼神學(demonologie)。匈牙利國王,也是后來的神圣羅馬帝國日耳曼王朝的首領(lǐng)西吉斯蒙(Sigismond),在1414年的大公會議上,促使教會正式承認了狼人的存在。

  到了16世紀,狼人傳說已遍及整個歐洲,羅馬教廷于是決定展開一次官方調(diào)查。從1520年至17世紀中葉,歐洲的變狼妄想患者就發(fā)現(xiàn)約有叁萬個例子,人數(shù)最多的地方是法國,以及東歐的塞爾維亞、波希米亞和匈牙利。

  驗明正身后走進歷史

  將近17世紀末,一則關(guān)于狼人的流言傳播開來,說它們死后就變成吸人血的僵 。西里西亞、波希米亞、波蘭、匈牙利、摩達維亞(Moldavie),以及俄羅斯等地,都相繼出現(xiàn)了吸血鬼的傳聞,而在希臘,對人無害的活 已變成嗜血的惡魔。

  當時還沒有“吸血鬼”這個詞,每個國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詞匯來命名這種寄生動物。吸血鬼事件在各地引起了強烈的回響,連在西歐的巴黎也議論紛紛。在法國,深受宮廷賞識的雜志〈優(yōu)雅信使〉,在1694年發(fā)行的10月號還為此出了???。

  17世紀末,“吸血鬼”這個名稱還不是約定俗成的名詞,但是在東歐諸國里,有關(guān)吸血鬼的迷信已經(jīng)儼然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

  不過,這種大恐慌只是由一些謠傳所引起的,沒有見到任何正式的文字記載。要到18世紀初,才有結(jié)集成冊的文獻問世,為這種毫無根據(jù)的迷信,提供了報告和見證。

  第叁章:屬于吸血鬼的時代

 ?。保甘兰o,在啟蒙運動推波助瀾下,理性贏得勝利,各種迷信嚴重受挫。獨獨吸血鬼的迷信大行其道。這股迷信風潮儼然成為社會現(xiàn)象,影響到所有地區(qū),引起了民政、軍事,以及宗教等最高當局的關(guān)切。

  18世紀上半葉吸血鬼迷信蔚然成風

  面對到處發(fā)生的事件,有關(guān)當局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維持公共秩序。1710年,瘟疫流行,東普魯士深受其害。有鑒于此,當局乃著手調(diào)查經(jīng)人告發(fā)的吸血鬼迷信,甚至把一座公墓里的墳?zāi)谷看蜷_,好發(fā)現(xiàn)釀成災(zāi)難的罪魁禍首--大家都猜是吸血鬼。因此在奧地利、塞爾維亞、普魯士、波蘭、摩拉維亞和俄羅斯等地,街談巷議的話題全是吸血鬼。其中最聳人聽聞的案例有兩個。一個是名叫普羅戈約維奇(PierrePlogojowitz)的匈牙利農(nóng)民。據(jù)說他在1725年死后變成了吸血鬼,在基齊羅瓦(Kizilova)這個小村莊里作怪,害八個人死于非命。另一個也是農(nóng)民,叫帕奧勒(ArnoldPaole)。1726年他從一輛裝干草的大車上跌下來,摔死后也變成了吸血鬼。帕奧勒被控的罪刑,是造成塞爾維亞梅德韋賈村(Medwegya)的人畜大量死亡。第一個案子有一份官方報告,用德語寫成,存放在維也納檔案館。根據(jù)發(fā)現(xiàn)手稿的費弗爾(Antoine

  Faivre)教授的說法,報告中有一個字“vanpir”,是吸血鬼(vampire)這個名詞第一次使用在文獻里。

  奧帕勒這個案例,比普羅戈約維奇更引人注目,曾經(jīng)轟動一時。當局于1731年12月開始正式調(diào)查此案,由軍醫(yī)弗魯肯格(Fluckinger)做筆錄,題名〈見聞與發(fā)現(xiàn)〉。后交給海杜克(Heiduques)連隊的幾位軍官,以及其他醫(yī)生附屬后,呈送貝爾格勒(Belgrade)的軍事法庭?!匆娐勁c發(fā)現(xiàn)〉于1732年發(fā)表,并多次再版,引起西歐統(tǒng)治階層極大興趣。奧地利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就十分注意普羅戈約維奇案件的發(fā)展情形;法國國王路易15(LouisXV),也曾要求李西流(Richelieu)公爵把調(diào)查的正式結(jié)果寫成詳細的報告。

  歐洲媒體也為普羅戈約維奇和帕奧勒大費筆墨?!词八胝摺担↙eGlaneur)是法國和荷蘭合辦的雜志,在巴黎凡爾賽(Versailles)很受歡迎。1732年3月3日出版的那一期,詳盡陳述了奧帕勒案件。文中所用的“vampyre”一字,是“吸血鬼”在法語里首次出現(xiàn)。同一年3月11日的〈倫敦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里,也用了“吸血鬼”這個詞。

  在這兩個案件和其他類似的案例之后,不少西方人著手研究吸血鬼迷信的問題,寫出一系列論著和文章,在文藝界和大學里也激起無數(shù)的爭議和論戰(zhàn)。

  醫(yī)生、教士和哲學家的論說

  在此之前,關(guān)于吸血鬼的各種說法,主要還是來自口述的傳說、代代相傳的故事,以及各種流言或純粹的胡扯。盡管18世紀是理性主義當?shù)?,然而,有些?nèi)容稱得上豐富深刻的著作,作者大都是有名的醫(yī)生和教士,還是記載了吸血鬼迷信的種種現(xiàn)象,甚且加以編寫和分析。

 ?。保叮罚鼓?,第一部論著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書名是〈死者咀嚼現(xiàn)象之歷史和哲學〉,作者是羅爾(Philip Rohr)。他把死者在墳?zāi)估锞捉赖默F(xiàn)象,解釋成魔鬼附身。

 ?。保甘兰o,有些人贊同羅爾的超自然觀點,另一些人則以理性的名義予以駁斥,把這些現(xiàn)象歸結(jié)為迷信和無知。這本書在兩派之間掀起激烈的論戰(zhàn)。

  此外,萊恩夫特創(chuàng)作的〈隨意在墳?zāi)估锞捉赖氖w〉,1728年在萊比錫出版后就成為名著。萊恩夫特在書中駁斥了羅爾的論點,認為就算死人能夠影響活人,但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現(xiàn)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進入死人的肉體。

  帕奧勒事件發(fā)生以后,坊間冒出許多論著,其中有兩本著作值得一提:一是1732年斯托克(Christian Stock)所寫的〈論吸血的尸體〉,另一是1733年佐普(Johann Heinrich Zopf)的〈論塞爾維亞的吸血鬼〉。

  教會無意中讓吸血鬼迷信成為合理的事

  面對這樣一大批的“科學”論著,教會不可能保持緘默。當時頗負盛名的一本著作,便是出自一位教士之手,他是塞農(nóng)(Senones)修道院的院長卡爾梅(Dom Augustin Calmet),以注解〈圣經(jīng)〉聞名。他的書名叫〈論匈牙利、摩利維亞等地的附體鬼魂、被開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尸〉,于1746年分成兩卷在巴黎出版??柮吩洪L的本意是要駁斥吸血鬼迷信,但由于書里列舉了大量有關(guān)這種迷信的例子,流于登錄軼事而稱不上成熟嚴謹?shù)闹鳌2贿^,許多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仍對他的書有興趣。此外,一些在教會里身居要職的教士,在宣傳教會的觀點時,也不時會提到有關(guān)吸血鬼的種種傳聞。達萬札蒂(Giuseppe Davanzati)是意大利佛羅倫斯的大主教,寫過〈論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篤14世(Benoit XIV),原名朗貝蒂尼(ProsperoLambertini)。他的〈天主賜福和福人列圣〉1749年再版時,在第四卷里用了一些篇幅談到吸血鬼,想以理性來否定它們的存在。

  在法國,〈百科全書〉的作者們對有關(guān)吸血鬼的傳聞十分惱火。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在1787年出版的〈哲學辭典〉里,對此甚表憤慨;哲學家盧騷(Jean-JacquesRousseau)則在給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擊了吸血鬼迷信。啟蒙運動正值高潮,吸血鬼迷信居然還蔓延開來,他倆感到不可思議。

  西方出版討論吸血鬼迷信的論著,功勞有兩個:第一,這類迷信過去只是旅行者或外交人員的道聽涂說,現(xiàn)在則廣為人知;第二,所有人接受了“吸血鬼”這個名稱。從前,表示“附體的鬼魂”或吸血者的字眼很多,從1732年開始,也就是帕奧勒事件發(fā)生以后,大家不約而同改用“吸血鬼”這個詞。此字有 “vampyr”、“vampyre”、“wampire”等拼法,相當于拉丁文里的“vampirus”。

  吸血鬼的主要特徵

  從18世紀開始,吸血鬼有了叁個特徵:一、吸血鬼是一個“附體的鬼魂”,而不是在空中游蕩的幽靈,也不是魔鬼;二、吸血鬼夜間從墳?zāi)估锍鰜砦钊说难员阊永m(xù)還魂后的生命;叁、吸血鬼殘害過的人,死后也會變成吸血鬼。

  傳說中的吸血鬼登上銀幕后,形象有了少許改變,有些特點夸大了,有些則簡化了。電影里,吸血鬼在鏡子里沒有映像,這不是吸血鬼共通的特徵。只有在屬于日耳曼文化的某些地區(qū),人們相信吸血鬼沒有影子,所以也沒有映像,因為映像和影子都是靈魂的象征,而僵尸是沒有靈魂的。此外,銀幕上吸血鬼的牙齒又長又尖,其實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形象,電影工作者為突顯影像效果就采用了。“捕食性動物”不必接觸到人,就能致人于死地;吸血鬼不同,它們通常不咬受害者,而從皮膚的毛孔來吸血。電影里,蝙蝠總是吸血鬼的化身,原因可能是法國博物學家布封(Buffon)1761年時,把拉丁美洲一些吸牛血的翼手類動物(chiroptera,又稱蝙蝠)命名為吸血鬼。事實上,傳說中的吸血鬼,能夠變成蜘蛛或蝴蝶等各種動物,也能變成霧氣或麥。很多人以為,大蒜是對付吸血鬼的萬靈丹,其實不然,只有在羅馬尼亞一帶才有這種說法。不過,吸血鬼倒真的只能在夜間出來,雞鳴之前必須回到墳?zāi)估锶?。吸血鬼害怕圣水,因為圣水是生命之源;它也怕圣體和十字架。歸根結(jié)柢,用木樁扎進吸血鬼的心臟,是結(jié)束它萬惡生命的最好辦法,但電影終究只是電影,這一招并不是次次見效。

  如何辨認吸血鬼?

  從18世紀關(guān)于吸血鬼迷信的論著,以及19世紀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中,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吸血鬼的主要特徵。不過,在歐洲不同的國家里仍有許多變種吸血鬼。一般來說,吸血鬼埋進墳?zāi)箮讉€星期后,體不會變硬,也沒有腐爛。另一個特點是它的毛發(fā)生長異常,亂蓬蓬的眉毛連成一片,手掌也長出毛來。羅馬尼亞的吸血鬼往往有一根長毛的短尾巴,遇到熱氣就會變粗,據(jù)說有了這尾巴,吸血鬼就有超自然的能力。

  在吸血鬼迷信甚囂塵上的時候,為了辨別罪魁禍首,人們牽來一匹毛色純黑或純白的公馬,讓它奔馳在墓地上。這匹馬從未交過尾,駕馭它的人也要是個童男。如果墳?zāi)估镉形恚R就會直立起來。墳?zāi)垢浇牡孛嫔先粲行《纯冢彩悄估镉形淼淖C據(jù),因為吸血鬼會化成霧氣從這些洞口里出來。吸血鬼和女人結(jié)合后生下來的人,能一眼就認出吸血鬼。這種人在塞爾維亞叫作“旺比里奇(vampiritch,或vampirovitch),在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兩地,它們則叫“當比萊斯”(dhampires)。

  變成吸血鬼的方法

  理論上來說,每個人在死后都可能變成吸血鬼,不過某些人特別有可能,例如被開除教藉的人、自殺者、暴死者、巫師、早夭的櫻兒,以及去世后沒有舉行基督教葬禮的人。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是這種悲慘的命運,例如出生時嘴里有牙齒,或者“頭上一胎膜”的人(就是頭頂上覆蓋著一塊羊膜或胎盤);眼珠的顏色極深或呈很淡的藍色;長著一頭紅棕色發(fā),像出賣耶穌的使徒猶大(Judas),或者身上長紅斑。

  這些人死后,在裝進棺材和埋葬時要倍加小心。在羅馬尼亞,當?shù)厝擞靡桓斪俞斶M死者額頭,把他的身體用針刺穿,或者涂上在圣依納爵(Saint- Ignace)日里宰殺的豬的油脂;這一天是2月1日,紀念敘利亞安提阿城的主教依納爵。為了防止吸血鬼的靈魂回來附體,要在死人嘴里放一樣東西,例如在羅馬尼亞是放一瓣蒜,在希臘是放一塊圣餐中的餅,而在薩克森則是一個檸檬。為了不讓 體離開墳?zāi)?,大家就把它釘在棺材的底板上?/p>

  在捷克北部蘇臺德山區(qū),人們把體裹在形狀像長襪的線袋里,吸血鬼每年只能拆開一個網(wǎng)眼。在俄羅斯,棺木里要放一些罌粟的種子,如此一來,吸血鬼每天夜里都要數(shù)數(shù)種子有多少粒。自殺者和開除教藉的人,死后總是埋葬在兩條路的交叉路口上。塞爾維亞人為了使住宅不遭受吸血鬼的攻擊,常常用柏油在門窗上畫一個十字架;羅馬尼亞人則在所有的房間里都掛上大蒜瓣,還用大蒜擦拭門窗、壁爐和鎖孔。至于在俄羅斯,人們把罌粟的種子或者薔薇的刺,撒在所有通向墓地的道路上,這樣一來,吸血鬼就不得不把它們一個一個揀起來。

  “大修”,吸血鬼之死

  為了斬草除根,就必須用木樁刺穿吸血鬼的心臟。在俄羅斯是用山楊木,這種木料是用來制作十字架的。其他國家則多半用山渣樹木,讓人聯(lián)想起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冠。至于在南斯拉夫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地區(qū),及阿爾巴尼亞(Albania)的人,倒是用由牧師祝福過的匕首。

  羅馬尼亞人把這種儀式稱為“大修”(grande reparation),要在拂曉時分進行。主持儀式的人必須用木樁一下子刺中心臟,否則吸血鬼可能復(fù)活。如果體沒有化成飛灰,就用掘墓的鏟子砍掉腦袋,再把 體燒成灰后隨風飛揚;要不然就把 體掩埋在兩條路的交叉口上。

  迷信是否已經(jīng)結(jié)束?

 ?。保甘兰o末,在德國和法國的大學和文藝沙龍里,吸血鬼迷信仍是重要話題。不過,昔日讓人傷腦筋的超自然事件,現(xiàn)在卻變得罕見了。啟蒙運動帶來的實證主義觀點,在歐洲最偏僻的地區(qū)也逐漸普及開來。瘟疫大流行的時代過去后,吸血鬼迷信也漸漸退燒。19世紀仍有關(guān)吸血鬼的記載,但已不若以往受人矚目。歐洲工業(yè)化之后,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改變,舊時的迷信都漸漸消失。然而在喀爾巴阡山一帶,吸血鬼的迷信今天依然存在。

  啟蒙運動鼓吹科學精神和理性思想,消弭了有關(guān)吸血鬼的傳聞,卻未能阻止人在想像世界中賦與它各種面貌。為了反對無處不在的唯物實證主義,為了對往昔神奇美妙的事物一抒懷舊之情,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一起,吸血鬼傳說很快就死灰復(fù)燃。早在1748年,有個叫奧森費爾德(Ossenf elder)的德國人,就寫了一首短詩,預(yù)示吸血鬼即將透過文學而復(fù)活。

  第四章:從血中復(fù)活

  “在我面前站著一個高大的老人,他剛修過臉,只留下兩撮白色小胡子。從頭到腳穿得一身黑,沒有其他顏色?!保保福梗纺?,史托克的書使吸血鬼生機再現(xiàn)。進入文學之后的德古拉,看起來既虛幻又真實,而這兩個世界之間,往往僅有一線之隔。

  史托克小說是英國維多利亞(Victoria)時代的產(chǎn)物。小說為吸血鬼迷信寫下新頁,既讓吸血鬼傳說得以復(fù)活,也讓它歷久彌新,但同時又深深改變了這種傳說的意義。但應(yīng)該強調(diào)一點:德古拉并不是出自某一個偶然的、突發(fā)的想像,而是啟蒙運動末期就出現(xiàn)的一種文學傳統(tǒng)所醞釀的結(jié)果 。

  理性思想勝利

  從18世紀下半葉起,工業(yè)革命逐漸改變歐洲的面貌,這個新世界里不再有巫婆、魔鬼和鬼魂。吸血鬼雖然源自人類的遠古時代,卻是歐洲人想像出來的新奇事物。在啟蒙時代初期,鄉(xiāng)村式的,由迷信的農(nóng)民居住的歐洲,吸血鬼迷信體現(xiàn)了人類祖先的一切恐懼。經(jīng)過18世紀《百科全書》編輯群的分析、解釋乃至嘲諷,吸血鬼確實是該消失,稱為博物館里的一件陳列品。實際上,從18實際下半葉開始,科技進步造成的奇跡使人們贊嘆不已,報刊已不大談?wù)撐砹恕?/p>

 ?。保故兰o初,報上還提起匈牙利或塞爾維亞的一些村莊,說那里的人仍然會打開墳?zāi)箤ふ椅?,但是讀者對這話題已不感興趣。隨著治金術(shù)、鐵路和煤氣照明等新事物一一到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眼看就要發(fā)生大變化。

  工業(yè)革命迅速改變了歐洲的面貌,在英國、法國和德國,新的社會形態(tài)相繼誕生。這種新的社會里,既不再有過去的想法和迷信。實證主義的科學獲得勝利,從事工商業(yè)的資產(chǎn)階級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居主導(dǎo)地位,這個意識形態(tài)又是以勞動、盈利、宗教,以及各等級的尊重為基礎(chǔ),是社會秩序的支柱。19世紀下半葉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忠實地呈現(xiàn)這種社會文化的枷鎖:一切偏離禮儀和既定價值的東西都打入冷宮,受到嚴厲的壓抑。然而就在這種時代氛圍下的英國,史托克筆下的〈德古拉〉誕生了。

  浪漫主義興起,吸血鬼迷信復(fù)蘇

  18世紀末的浪漫主義,可以看成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實證主義和工業(yè)革命的否定。在德國的浪漫主義者,延續(xù)資產(chǎn)階級在文學上興起的“狂飆運動” (Sturmund Drang);而在英國,浪漫派承襲怪異幻想文學的“哥德式”(Gothic)小說。它們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理性主義和唯物主義,宣稱個人比團體重要,感情和激情比冷漠而可觀的邏輯更勝一籌。他們懷念過去相信奇事的時代,寧愿從古代和中世紀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而不以現(xiàn)代世界為素材。

 ?。保故兰o初開始,英國的第二代浪漫主義者就對超自然的現(xiàn)象興趣濃厚,并用詩歌再現(xiàn)了吸血鬼傳說。這種吸血鬼迷信往往深具寓意,通常也模仿了上一代德國作家,布爾格(Burger)的〈萊諾勒〉(1793)和歌德(Goethe)的〈科林斯的未婚妻〉(1797),把死神表現(xiàn)為來自冥界的少女或少男,人若和他們擁抱便會死去。吸血鬼傳說從此敷上一層濃厚的情欲色彩,成為浪漫主義者最喜愛的題材。昔日,卡爾梅筆下的僵不會勾引婦女,他所描寫的吸血鬼傳說里,也不包含任何性的意涵;現(xiàn)在,吸血鬼傳說改變了。

  受到古代傳說和中世紀民謠的影響,浪漫主義詩歌里出現(xiàn)的迷人吸血鬼,也都是些要人命的女人,例如英國詩人柯律芝(Coleridge)〈克麗絲特貝爾〉里的杰拉?。粷鹊摹礋o情的美人〉和〈拉彌亞〉也是很好的例子。對詩人來說,這些女人是否吸人的血無關(guān)緊要,關(guān)鍵是她們能同時讓人體驗快樂和死亡,而 “受害者”也完全心甘情愿。這就表示,在吸血鬼和被吸血的人之間,有一種施虐和受虐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在今天的幻想文學中仍然找得到。

  浪漫主義時代以后,文學中仍然可見一種寫作慣例:用吸血鬼代表致命的女人。1866年,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在〈吸血鬼的變形〉里,把這種女人寫成墮落的花癡。散文世界里,要人命女人的例子也俯拾皆是。法國詩人戈蒂耶(TheophileGautier)的〈多情的女尸〉里,有一位迷人的克拉麗蒙德(Clarimonde);愛爾蘭作家勒.法努(Le Fanu)的〈卡蜜拉〉里,女主角誘人而神秘。當然還有德古拉城堡里叁名美麗的女俘,哈克見到她們,一度因把持不住而心猿意馬。

  吸血鬼進入散文世界

  吸血鬼如果只出現(xiàn)在詩歌中,也許不會那麼受大眾歡迎。要不是波里道利(John William Polidori)把吸血鬼引進了散文領(lǐng)域,在中篇小說〈吸血鬼〉里塑造主人翁呂特溫(Ruthven)爵士,史托克恐怕永遠也構(gòu)思不出德古拉這個角色來。事情要從1816年7月的瑞士日內(nèi)瓦說起。英國詩人拜倫(Byron)和人打賭,要寫一部以吸血鬼達爾韋(Darvell)為主角的小說。這部小說后來未能完成,但是拜倫把小說的情節(jié)告訴了他的秘?書兼私人醫(yī)生波里道利。波里道利對拜倫不滿,最后與拜倫分道揚鑣,離開瑞士,1817年回到英國。這時,波里道利開始寫一部中篇小說,以拜倫未完的故事為大綱,不過更換了人物的名字。吸血鬼達爾韋變成了呂特溫爵士,是個隨便勾引良家婦女的浪蕩子,性格、作風與拜倫本人神似。1819年4月,〈新月刊〉發(fā)表了這篇小說,主編私自把小說的作者改成拜倫。這麼一來,債臺高筑的波里道利更是雪上加霜,埋沒于拜倫的盛名之下,很快就被人遺忘;小說則不然,不但再版多次,還譯成法文。1820年,法國作家諾地耶(Charles Nodier)把小說改編成戲?。唬保福担材?,法國小說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也拿來改編。仗著拜倫的名氣,波里道利的故事掀起一陣吸血鬼風潮,甚至引起一連串抄襲之作。

  吸血鬼迷喜歡到專演恐怖戲的劇院,向他們的偶像齊聲喝采。諾地耶的〈吸血鬼〉于1820年上演,1823年重映,圣馬丁門劇院里經(jīng)常滿座。其他以吸血鬼為骨干的創(chuàng)作,還有情節(jié)劇、通俗劇和喜歌劇。

  波里道利的故事,讓吸血鬼在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由這個故事,大眾了解了這個角色,也塑造了誘惑者的貴族吸血鬼,史托克的〈德古拉〉便是這種角色的化身。

  恐怖故事大流行

 ?。保福担澳觊_始,戲劇和通俗文學里的吸血鬼,不再像剛出現(xiàn)時那樣時髦了。由于一再炒冷飯,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數(shù)量減少,品質(zhì)也大為低落:在歐洲大部分國家里,大眾對吸血鬼已經(jīng)感到厭倦。只有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對幻想和恐怖作品的興趣不減反濃。

  英國人迷戀超自然現(xiàn)象和死亡場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向來的傳統(tǒng)。英倫叁島一向是幽靈之鄉(xiāng),這里的人喜歡恐怖的故事。工業(yè)革命間接加強了這種傳統(tǒng)。在追求物質(zhì)享受但虛偽透頂?shù)木S多利亞時代,眾人認可的價值只有工作、金錢和宗教,幻想作品于是成為理想逃避方式。在駭人的故事里,事物的秩序受到嘲弄,既定的道德規(guī)范也受到質(zhì)疑,所以閱讀這類故事就成了一種發(fā)。1840年起,廉價雜志大行其道,連載的是又臭又長,糟糕透頂?shù)墓适?。其中有一部長篇小說〈吸血鬼瓦爾內(nèi)〉,于1847年結(jié)集出版,作者不詳。

  卡蜜拉,德古拉的祖先

  在19世紀后半的幾十年里,鬼魂故事熱橫掃英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連小說家狄更斯(Dickens),以及作家布爾沃-利頓(Bulwer- Lytton)等知名人物也欣然動筆。當時的社會制度虛偽至極,只要用的是隱語,讓既定的道德規(guī)范在結(jié)局獲勝,那麼無論寫出多可怕,多淫穢的故事,都可以逃過書報審察官的法眼。

  1871年,就是在這樣的氣氛里,勒.法努的〈卡蜜拉〉出版了。舊時迷信吸血鬼的傳統(tǒng)竟得復(fù)興,史托克的〈德古拉〉呼之欲出。〈卡蜜拉〉這部中篇小說追根溯源,把故事背景安排在施蒂里亞(Styrie),那是吸血鬼出沒的地方。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卡恩斯坦(Millarea von Karnstein)伯爵夫人,又名卡蜜拉,儼然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化身。勒.法努巧妙利用了吸血鬼迷信中的性的因素,把女主角描繪成一個淫蕩的女人,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中,是罪大惡極的寫照。故事結(jié)尾,罪惡終于在上帝的力量下潰退,所以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女吸血鬼與女性“受害者”之間的關(guān)系曖昧不清,而同性戀在英國算是一種罪行,因此,這個故事同時也有引誘人犯罪的嫌疑。就這樣,勒.法努在尊重官方道德規(guī)范的同時,也滿足了讀者們脫離常軌的趣味。后來史托克得知 中叁味,創(chuàng)作時也師法這種寫作技巧。

  德古拉〉和吸血鬼在19世紀再創(chuàng)新猷

 ?。保福梗纺瓿霭娴摹吹鹿爬?,在用文學表現(xiàn)吸血鬼迷信的歷程上確實是個轉(zhuǎn)捩點。這部小說復(fù)興了18世紀一度流行的“哥德式”精神,又讓吸血鬼迷信再度出現(xiàn),為一則流傳至今的現(xiàn)代神話奠定基礎(chǔ)。

  小說締造了如此成就,作者史托克若有機會知道,大概會吃驚--他并不是一位專業(yè)作家。史托克原本在友人艾爾文管理的萊森戲院里當舞臺監(jiān)督,只把寫作當成一種興趣,就像法國畫家安格爾(Ingres)偶爾也拉拉小提琴一樣。直到劇院1903年關(guān)門之后,他才成為專事寫作的小說家。史托克從小就喜歡閱讀一些幻想故事,波里道利的〈吸血鬼〉、〈吸血鬼瓦爾內(nèi)〉、〈卡蜜拉〉,以及譯自德文,在1860年出版的小說〈神秘的陌生人〉。他都耳熟能詳。后來,史托克自己也想寫一個吸血鬼的故事,于是參閱了有關(guān)吸血鬼迷信的資料,以及特蘭西瓦尼亞的傳說,尤其仔細讀了杰洛(Emily Gerard)的〈在森林那方〉,杰洛是傳協(xié)會“金色黎明”的成員,學會了神秘學和魔法,書里不時出現(xiàn)有關(guān)魔法的敘述。此外,在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大學教授東方語言的范貝里(Arminius Vambery),對中歐的歷史和民間傳說了如指掌。史托克與范貝里見面,對小說的寫成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范貝里有以此途徑倫敦,向史托克講訴了真有其人的德古拉,也就是“普特”弗德拉的故事。史托克為這個富有異國情調(diào)的響亮名字所吸引,決定用它來當小說的主人翁?!吹鹿爬担保福梗纺瓿霭?,當時作者刪去的第一章,后來由史托克的遺孀于1914年另行出版,取名為〈德古拉的客人〉、其中有個女爵德.格拉茨(Dolingen de Gratz),是模仿卡蜜拉的。

  哈克動身前往特蘭西瓦尼亞

  一般人主要是從電影認識〈德古拉〉這部小說,然而原著搬上銀幕前已先經(jīng)過改編,所以有必要概述一下小說的內(nèi)容。青年喬納森.哈克是公證人的書記,奉派前往特蘭西瓦尼亞,與一個叫德古拉的伯爵洽談一樁生意,因為伯爵想購買英國的一處房產(chǎn)。一日,哈克在翻閱一本小說時,發(fā)現(xiàn)它像是一份檔案,其中有信件、日記等等。他由此文件里發(fā)現(xiàn)一個可怕的 密:德古拉伯爵是一具僵,一個夜間從棺材里爬出來吸人血的吸血鬼。勇敢的年輕人于是跟蹤監(jiān)視伯爵的罪刑,善惡雙方也展開一次又一次的對決。開始時,代表惡的德古拉占上風,看上哈克未婚妻米娜(Mina)的朋友露西(Lucy),不幸的露西血被吸干,然后死去。但是象征善的哈克扭轉(zhuǎn)頹勢,最后和米娜、范.赫爾辛教授,以及美國人昆西.莫里斯(Quincey Morris)等人一同戰(zhàn)勝了吸血鬼。莫里斯用匕首刺穿德古拉心臟,德古拉立刻化為灰燼消失了,米娜得以從魔法中解脫。

  史托克的小說采用新聞體的寫作方式,讓讀者可以如臨現(xiàn)場般看著主人翁,如何發(fā)現(xiàn)恐怖情事,如何與惡勢力抗爭。〈德古拉〉是這類型小說中的經(jīng)典,再現(xiàn)了英國“哥德式”小說的風格,一座中世偷某潛ぃ行┎糠忠殉蟹閑媯裨崴?的地下室里隱藏著可怕的秘密。然而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末的現(xiàn)代,小說的部分情節(jié)在倫敦展開,而且不斷提到醫(yī)學上的最新發(fā)展,特別是倫費埃爾德的病例所涉及的精神病學,這是醫(yī)學的新領(lǐng)域。這部小說援用可徵信的資料,首開幻想文學之先河。史托克曾在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里待上好些天,查閱各種有關(guān)吸血鬼的迷信,以及特蘭西瓦尼亞的歷史、地理、風俗和民間傳說等方面的資料。史托克小說里的德古拉伯爵,具備傳統(tǒng)吸血鬼的所有特點:沒有映像,害怕大蒜和十字架,可以隨意變成動物的模樣,只能在夜間活動,只靠血來維持生存。盡管〈德古拉〉讀來有些沉重,且技巧不甚成熟,仍被視為幻想文學的杰作。此書經(jīng)常再版,且譯成多種語言。它啟示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秘的形象,這形象到了20世紀將更見鮮明。

  “本世紀最美的小說”

  〈德古拉〉一出版便大獲成功,受到好評。雖然它的聲望在今天已大不如前,因而未能成為一部傳世之作,當時英國報界卻非常支持它:〈蓓爾美爾街新聞〉認為它“極其出色”;〈每日郵報〉甚至將它與布朗特(Emily Bronte)的〈咆哮山莊〉,以及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厄舍古廈的倒塌〉等英國表現(xiàn)主義文學的杰作相提并論。維多利亞時代的讀者酷愛超自然的故事,德古拉這個角色則具有能迎合他們閱讀取向的一切特點。

  小說的善惡二元論恰到好處,讓美德戰(zhàn)勝罪惡,所以符合既定的道德規(guī)范。此外,德古拉這個魔鬼般的人物,無論怎樣裝扮都是邪惡的化身。他來自歐洲大陸一個遙遠的國家,企圖擾亂英國社會的合諧秩序,這一點,多少滿足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潛在的排外心理。在小說的某些段落里,隱約可見肉欲的流動,這算是給讀者一種新的興味,因為在禮教和道德的約束下,大家不敢公開承認情欲的存在,視之為禁忌。今天的讀者與小說間已有隔閡,會認為這部假道學之作淫穢不堪,描寫吸血鬼和受害者之間的性關(guān)系。它也是一部顛覆色彩濃厚的小說,因為受伯爵控制的人,都是些維多利亞時代的平凡小人物,而竟獲勝。

  20世紀產(chǎn)生的傳說

  〈德古拉〉出版后大受歡迎,但在作者史托克的有生之年里,并沒有成為一則神話。德古拉遠不如神探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那樣家喻戶曉,史托克的名聲也無法與柯南.道爾(Conan Doyle)相比;畢竟道爾曾收到成千讀者的來信。讓史托克的小說成為傳奇的,首推戲劇,電影則尾隨其后。

 ?。保梗玻茨辏对拢吠锌巳ナ酪眩保材?,〈德古拉〉由迪恩(Hamilton Deane)搬上舞臺,首次在英格蘭中部的德比(Derby)上演。主人翁的裝扮--晚禮服和黑披風,從此成為現(xiàn)代吸血鬼共同的特色。1927年6月,該劇在倫敦重映,大獲成功,同年9月跨越大西洋,在美國紐約百老匯(Broadway)上演。扮演伯爵的演員,是原籍匈牙利的貝拉.盧戈西.布拉斯科(Bela Lugosi Blasko),他后來在電影中把這角色演得絲絲入扣,德古拉終于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保梗常蹦?,布朗寧導(dǎo)演的〈吸血狂魔〉,是根據(jù)史托克小說改編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主角是貝拉.盧戈西。不過在此之前,有一部穆瑙(Friedrich Murnau)所導(dǎo)的默片〈吸血鬼諾斯菲拉杜〉,堪稱是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杰作。但此片1922年上映時并不受觀眾青睞,原因是它涉及一樁違反著作權(quán)的官司。另外還有一部世界名片,是1932年丹麥導(dǎo)演德萊耶(Carl Theodor Dreyer)拍攝的〈吸血鬼〉、這部隨意改編〈卡蜜拉〉的影片固然令人贊嘆。不過,與布朗寧的影片相比卻大形失色。因此,關(guān)于德古拉的現(xiàn)代神話,可說是產(chǎn)生于1931年的好萊塢,而由這時候到1958年為止,吸血鬼類型電影以美國人的創(chuàng)作居多。

  會在美國,又發(fā)生在這段時期,并非出于偶然:美國當時正處于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期。1929年,紐約華爾街金融行情暴跌,數(shù)百萬人破產(chǎn)。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與其他電影中的妖魔相比,德古拉身上凝聚著由經(jīng)濟危機所引起的仇恨和焦慮。德古拉具象征意義,是受人憎恨的陌生人,大家把社會上的一切苦難都歸咎于他。而貝拉.盧戈西的匈牙利口音、蒼白面容和邪惡微笑,都有助他把角色詮釋得唯妙唯肖。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前,這部影片在美國還啟發(fā)了許許多多的通俗文學。在這類文學作品里,德古拉及其潛意識中,德古拉一干人等,分別代表布爾什維主義和納粹主義。最初的傳統(tǒng)由此產(chǎn)生了奇特的變化。

  傳說馳名國際

  50年代,美國的通俗文化滲入了共產(chǎn)主義集團之外的所有國家。德古拉已是“美國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則傳說也幾乎隨美國文化傳遍世界各地。吸血鬼電影在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甚至菲律賓上演。德古拉本人也更換模樣:1958年,在費雪〈TerenceFisher〉的影片〈德古拉的噩夢〉里,英國演員克里斯多佛.李(Christopher Lee)繼貝拉.盧戈西、夏內(nèi)(Lon Chaney)和卡拉定(John Carradine)之后也扮演德古拉。克里斯多佛.李長得和盧戈西不大一樣,所以他賦與吸血鬼伯爵全新的形象:五十來歲、高大英俊、兩鬢花白、舉止威嚴,神情兼富貴族的優(yōu)雅和獸性。德古拉從此擁有又長又尖的獠牙,只要一張開嘴就會露出來??死锼苟喾穑钤冢保膊坑捌邪缪菔吠锌斯P下的這號人物,直到演膩這個角色為止。1976年,莫里納羅(Edouard Molinaro)把克羅茨(Clande Klotz)的小說〈巴黎吸血鬼〉改編成喜劇片〈德古拉,父與子〉,克里斯多佛.李在影片中以戲謔的演法嘲諷自己過去的表演。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克里斯多佛.李的演技已是出神入化,所以后來扮演德古拉的演員大都只是模仿他而已。

  到了1979年,德古拉在銀幕上的形象發(fā)生極為明顯的變化。這時有兩部差別很大的電影偏離傳統(tǒng)的形象。第一部是德國巨匠荷索(Werner Herzog)重拍的〈諾斯菲拉杜〉,主角克勞斯.金斯基(Klaus Kinski)又恢復(fù)成穆瑙影片里,主角施雷克的打扮:禿頭,尖得不像樣的耳朵,一張鬼魅般的面孔。第二部是美國導(dǎo)演約翰.貝漢(John Badham)的〈月黑風高〉,片中由法蘭克.蘭吉拉(Frank Langella)飾演的德古拉,既年輕又迷人,魅力難以抗拒。

  從電影到現(xiàn)代世界

  然而有一點一定要強調(diào),吸血鬼電影并非只取材于〈德古拉〉這部小說。勒.法努的中篇小說〈卡蜜拉〉也曾經(jīng)多次搬上銀幕,最浪漫動人的也許是羅杰.華?。ㄋ牡摹此烙跍厝徉l(xiāng)〉、巴托里伯爵夫人在銀幕上也大放異彩,女伶德爾菲娜.塞利格,在庫梅爾的影片〈紅唇〉中,用迷一般的美麗容顏,成功詮釋了這個角色。當代電影試圖擺脫老套的體裁,于是吸血鬼的題材再度獲得新生。例如在〈千年血后〉和〈惡夜之吻〉等片中,吸血鬼的形象都非?,F(xiàn)代化??恐娪啊⑽膶W、電視和漫畫,史托克留給我們的吸血鬼傳說才得以流傳下來。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隨著環(huán)境和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改編,吸血鬼傳說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吸血鬼今天已世俗化:不再害怕大蒜或十字架,喪失大部分魔力;拋棄了貴族頭銜和喀爾巴阡山的城堡,混入現(xiàn)代化城市的人群中?,F(xiàn)代吸血鬼仍是在夜間吸血的動物,有些方面卻算得上迷人,甚至令人產(chǎn)生好感,介于傳說中的吸血鬼,以及史托克的〈德古拉〉這兩個極端之間。盡管有這些不同面貌,現(xiàn)代吸血鬼仍然和古代的人面蛇身女怪,以及特藍西瓦尼的僵 一樣,體現(xiàn)了我們對鮮血、黑夜、生死的迷惑和不安。

精選圖文

221381
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