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說瓷器大致命名規(guī)則。
瓷器的命名方法其實有點類似法國菜的取名,完全是平鋪直敘地描述瓷器的特征。
通常來說,名字中包括四個部分:
?、僦谱鲿r間:年代(唐/元/明/清…)+年號(永樂/成化/康熙/雍正…)
?、谥谱鞯攸c:窯(汝/官/哥…)或燒造地址(景德鎮(zhèn))
?、塾约安实难b飾:釉色(青/白/天青/霽藍…)或彩的種類(青花/釉里紅/粉彩/斗彩…)+釉或彩的形態(tài)或內容(黃地素三彩/纏枝蓮/壽桃/水紋/人物…)+特殊技藝(開光/過枝…)
?、芷餍停浩餍晤悇e(玉壺春/僧帽/天球…)或其他形狀的形容(蒜頭/葵口/卷口/三足/高足/鼓釘…)+器型種類(瓶/盤/碗/瓶…)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下這件瓷器叫做“清康熙 景德鎮(zhèn)官窯 青花玉龍變 折沿洗”
其中清康熙是年代和年號,景德鎮(zhèn)官窯是燒制地點。
“青花”是釉下彩,“玉龍變”是青花所描繪的內容。
這件物品是文房四寶中的“洗”,而器形特點是邊沿有折角度“折沿”。
再舉一個做工復雜,命名也復雜的例子。
下面這一件叫做“清乾隆 景德鎮(zhèn)官窯 粉青釉 描金 鏤空 開光 粉彩 荷蓮童子 轉心瓶”。
前面時間地點都不說了。
“粉青”是釉色,“描金”是對釉的裝飾手法。
“鏤空”和“開光”都是特殊的裝飾技法,“開光”是指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狀的空間然后在該空間里裝飾花紋。
“粉彩”是開光部分釉上彩的種類,“荷蓮童子”是粉彩所繪制的內容。
“轉心瓶”是指這瓶子的特殊器形,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
于是,下面我就會從“年代、窯、釉、彩、器型”幾個部分,來818我國各類美麗的瓷器。
在正式開始之前,再插播一下首先是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問題,什么是瓷器?和陶器的區(qū)別在哪里?
區(qū)別主要在于三點:
一是泥胚的成分:陶器是粘土,含鐵量高;瓷器是瓷土,含鐵量低。
二是燒制的溫度:陶器燒成的溫度通常只有幾百度;而瓷器通常在一千度以上。
三就是釉了:陶器通常不施釉,或者是低溫釉(因為燒制溫度低嘛);而瓷器則通常是美麗的高溫釉。
燒制溫度可謂是瓷器最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燒制溫度越高,吸水率就越低,就越易于清潔,越不會吸附異味,越不會發(fā)生釉面的龜裂和局部漏水現(xiàn)象,硬度往往也就越高,釉和彩的顏色也往往越美麗。
而泥胚的成分,又決定了瓷器是不是能忍受得了如此的高溫。
代表最高工藝的景德鎮(zhèn)窯,在元朝一方面廣泛使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胎法,二方面窯的形狀也很特殊,使瓷器的燒制溫度達到了1300°以上,是工藝極為領先的高溫硬質瓷。
首先,大致談談我國制瓷業(yè)的幾個高峰。
首先在唐代,最著名的有盛產青瓷的越窯,和盛產白瓷的邢窯。(“唐三彩”其實是陶器,燒制溫度很低。)
其次是宋代,除了大家很熟悉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除此之外還有龍泉窯(弟窯)、景德鎮(zhèn)窯、北方的耀州窯等等。
到了元代,制瓷業(yè)中心已越來越往景德鎮(zhèn)集中。元代最著名的創(chuàng)新應屬景德鎮(zhèn)窯的青花瓷。自從鬼谷子下山拍賣出天價之后,近幾年元青花炒得火熱。
明永樂年間,皇家在景德鎮(zhèn)正式設置御窯。從此之后一直到近代,景德鎮(zhèn)的制瓷水平基本上獨步天下。
明代瓷器的巔峰一為永樂到宣德(一般稱為“永宣”)年間,青花瓷及高溫紅釉的燒制無可比擬。
另外最為珍貴的則是成化年間的斗彩,在當朝就價值千金。
清代的制瓷業(yè)高峰則在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般叫做“清三代”),此時無論釉、彩還是器型,都創(chuàng)新甚多,而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難度極大的琺瑯彩,乾隆時期的粉彩也算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流行高峰。
除了景德鎮(zhèn)之外,龍泉窯和德化窯在元、明兩朝也有相當高的成就。
具體每個窯的特點,我會在后面一一說到。
首先,來說說“釉”。
各色釉料中,青瓷和白瓷是年代最為久遠的,其中,又屬青瓷變化最多,溫潤似玉,顏色極美,歷朝歷代都受到喜愛。
首先放一張故宮博物院藏的唐朝秘色瓷,越窯珍品,青釉八棱瓶。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中最為珍貴的品種,釉色青中泛湖綠,唐朝人曾經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形容。
在法門寺地宮開啟之前,長時間一直是只在傳說中存在的釉色……
1987年法門寺地宮開啟后,一共出土秘色瓷十四件,其中“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子共六枚”,另外還有一件就是上圖中的八棱長頸凈水瓶。
現(xiàn)在帝都的博物館中,國博瓷器館第一件展品就是秘色瓷碗,故宮博物院瓷器館(文華殿)藏有上圖中的八棱瓶。
“秘色”是什么意思,到現(xiàn)在還有爭議,比較多的說法,是指釉料配方保密,只供皇家。但一般來說,通指越窯的精品。
清朝人說和一般的的越窯青瓷相比顏色是差不多的,但是光澤度更好。(“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 ,另外秘色瓷還有是在制作工藝上特別精細,胎體規(guī)整又薄又均勻。
越窯秘色瓷在唐代和五代早期是偏黃色的,五代以后才越來越偏青。
浙江出土了大量五代時期貴族墓葬中的五代越窯秘色瓷,有機會去浙江省博物館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
然后再說說宋代五大窯之首的汝窯天青釉。
汝窯瓷器存世量不足白件,其“香灰胎”(香灰色的泥胎)是重要特色。
但汝窯的釉被形容為“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細小掙針(由于特殊燒制方法留下的‘芝麻掙釘’痕)”。
胎薄釉厚,釉層有玉石般的質感,開片細密。
汝窯釉色之中,最被稱道為“天青釉”。
“天青”釉色又叫做“雨過天青”,傳說源自于宋徽宗夢見的大雨初晴的青天碧色。
依舊是以故宮藏瓷為例,汝窯天青釉洗和天青釉尊。圖片質量已經還可以了,但釉色和開片依舊拍得不夠美啊。
然后再說說宋官窯的青瓷。
宋官窯的青釉中,最著名的顏色是“粉青”。
官窯青釉層通常很肥厚,釉面多有開片。
所謂“開片”,是指因胎、釉受熱后膨脹系數(shù)不同產生的效果。
“開片”是宋五大名窯都具有的一個特點,而官窯開片中釉相對薄的開小片,釉層厚的則開片非常大,獨具特色,稱為“冰裂紋”,
下面這兩件,便是故宮所藏的具有“冰裂紋”的宋官窯粉青釉瓷器。
①方花盆
?、谛y瓶
下面說龍泉窯。實際上,關于哥窯、官窯二名窯光是窯址的各種學術爭論就甚多,難以一一道來。以下僅僅選取其中通行的說法。
龍泉是中國最古老的制瓷中心之一,歷史非常悠久。
按照最通行的說法,傳說在南宋的時候,有章生一、章生二個兄弟,在龍泉設窯廠。
生一所燒的窯名“琉田窯”,又名“哥窯”;
生二所燒的窯名“龍泉窯”,又名“弟窯”。
“哥窯”是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
哥窯青瓷與上面說的南宋官窯的青瓷難分彼此,都是胎色較深,紫口鐵足,釉色以粉青、淡青為主。釉厚的大片冰裂紋,釉薄的小開片。
前端時間故宮損壞的國寶,就為到底是哥窯還是官窯爭論了半天。
而兩者的區(qū)別,明人有筆記:“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官窯質之隱紋如蟹爪,哥窯質之隱紋如魚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總的來說,覺得哥窯不如官窯,但在實際之中,兩者的區(qū)別真心不大…
哥窯的另外一種名品,就是所謂“傳世哥窯”的“金絲鐵線”。
這一類只有北京、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有收藏,但沒有出土,也有說是元代而非宋代所制。
釉色多為炒米黃,亦有灰青;紋線為黑(鐵線)黃(金絲)相間。
可以以下面這只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為例:
現(xiàn)在一般說的龍泉青瓷,都是指“弟窯”也就是“龍泉窯”所產的另外一種產品白胎青釉產品,釉面無紋片,青翠滋潤,宛如翡翠。
這種青瓷因為足底等露胎處呈朱紅色,也俗稱“朱砂底”。
弟窯的青瓷之中,以梅子青和粉青為上品,釉色如果泛黃、泛灰則為下品。
兩種極品青瓷之中,又以因顏色“梅子青”最具有弟窯特色,被形容為“雨過天青云破處,梅子流酸泛青時”。
宗教民俗 日本料理的菜系分類及代表美食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物品器具 玉雕
下一篇:其他 菊花教終極調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