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世界關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2007年全世界有150萬兒童死亡,這個數字相當于死在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里的人數。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的話,本來是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的。奶瓶與乳房之爭已經持續(xù)了一百多年了,但還遠不如母親與奶母之爭的歷史久遠。本文選自《世界博覽》2009年第3期。
乳母時代
自從古猿演變CR之后,在農業(yè)和定居文化之前,所有的嬰兒都是母乳喂養(yǎng)的,人類沒有別的選擇。正如當代醫(yī)藥史學家瓦萊里·法爾茲所說,當時,新生嬰兒或者由親生母親哺乳,或者由別的母親喂養(yǎng),否則只有死路一條。羅馬神話中羅穆盧斯和瑞摩斯這對雙生子在被拋棄后,被母狼哺育,孩子們只有在神話中才能那么幸運。古埃及人早就認識到母乳的重要性,早期的雕像和繪畫中就有女神伊希斯給她的兒子荷魯斯喂奶的形象。荷魯斯也是法老的象征,埃及人認為在法老出生、加冕、死亡這樣一生中的關鍵時刻,都是乳汁給予他精神上的哺育和生命中的不朽?!吧袷ト橹钡男叛鰪陌<皞鞑サ搅讼ED羅馬世界,在這些地區(qū)的墳墓上,隨處可見豐收女神墨忒爾、大地之母蓋亞、天后赫拉這些女神哺乳的形象。在羅馬的地下陵墓中我們還發(fā)現了圣母瑪利亞在給幼兒耶穌喂奶的壁畫,這是已知最早的基督教文化中的哺乳像。
古典時代,有權有勢的人要為孩子雇乳母,法爾茲說,奶媽是女性第二古老的職業(yè)。實際上,法老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乳母。王子的乳母,地位非常高,她自己的孩子被認為是未來法老的同乳兄弟姊妹。現在所知最早的為乳母立法的法典是兩河流域的漢謨拉比法典?!妒ソ洝分心ξ鞯慕逃獨w功于他的乳母,不過雇傭她的埃及公主不知道,這個乳母正是摩西的生母。希臘人讓仆人、農奴或契約奴做孩子的乳母。為了繁衍更多的奴隸,希臘的富人還會為農奴的孩子雇乳母。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到,極權主義國家的嬰兒要離開父母,統一送到公共的托兒中心由奶母喂養(yǎng),以便從小培養(yǎng)效忠國家的精神。在羅馬,貴族也是讓奴隸喂養(yǎng)自己的孩子,所以早期的基督教作家特土良說,羅馬國王也是吃基督教徒的奶長大的。羅馬人最偏愛希臘籍乳母,認為這樣嬰兒既滿足了身體所需,也吸收了文化營養(yǎng)。
隨著富有階層雇用乳母越來越時髦,因為害怕這會毀壞維系家庭的紐帶,像亞里士多德、普林尼、西塞羅、塔西佗和普魯塔克這樣的希臘羅馬作家相繼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喂養(yǎng)孩子是女人的天職,孩子在家庭內得到的最初的愛會激發(fā)他們以后愛自己的國家,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母親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就會危害到社會的穩(wěn)定性。然而上層社會的女人都公然反對,因為這樣的姿態(tài)和能夠雇得起乳母被公認是社會地位的象征。
在嬰兒頭一兩年的生活中,哺乳非常重要。像古代埃及一樣,阿拉伯人也認為奶媽和她的丈夫是孩子的乳父母,伊斯蘭律法中禁止在乳母親戚和血緣親戚之間通婚。波斯哲學家、醫(yī)生阿維森納和猶太神學家、哲學家摩西·邁蒙尼德都認為兩年的哺乳期是最合適的。西歐出現大學之后,尤其是蒙彼利埃醫(yī)學院的出現,讓亞里士多德、阿維森納和邁蒙尼德關于嬰兒的觀念傳遍了歐洲基督教世界。
進入公元1000年之后,對圣母瑪利亞的崇拜在意大利南部、法國和荷蘭等地盛行起來。有很多哥特式教堂,像巴黎圣母院和夏特爾大教堂都是獻給她的。用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肯尼斯·克拉克的話說,當時的“圣母雕像達到了優(yōu)美精致的高度”。圣母尤其是哺乳的圣母像也占據了繪畫的世界。13世紀以后:“露乳圣母”像(一個乳房完全裸露)日益流行起來。錫耶那畫家安伯基歐·洛倫澤蒂所畫的《圣桑的圣母像》是其中的代表。毫無疑問,宗教畫中的圣母乳汁要從神學上加以解釋,但是也與當時那個瘟疫流行的時代不無關系。由于戰(zhàn)爭和黑死病的肆虐,當時的歐洲籠罩著饑餓和死亡的陰影。美國神學教授瑪格麗特·邁爾斯解釋說:“露乳圣母”的突然流行,表現了14世紀托斯卡那地區(qū)個人、集體的焦慮,和對食物供應沒有保障的恐慌。
雖然作為信徒,人們相信圣母的乳汁對嬰兒耶穌非常重要,但是歐洲的貴族依然對奶媽情有獨鐘。11世紀以后,大多數貴族婦女都會把新生嬰兒交給乳母,這樣沒有了哺乳期,可以讓她們很快再生育。從12世紀以后,所有法國皇室家庭的孩子一出生便遠離了母親的乳房,這么做部分原因是可以保證生育更多的潛在的繼承人,部分原因是為了讓丈夫可以親近妻子。當時認為在哺乳期的性行為是應該絕對禁止的,因為這會污染乳汁從而傷害到嬰兒。甚至國王的情婦也不親自喂奶,擔心這會影響到她的吸引力。亨利四世的情人嘉布莉埃爾·德·埃絲特蕾擔心哺乳會傷害她的乳頭,所以讓乳母去喂她的孩子。
女人的職責
文藝復興時期,弗朗西斯科·巴巴羅、伊拉斯謨等人文主義者鼓勵母親自己喂奶,同時乳汁也從丁托列托和魯本斯這些畫家的畫布上噴涌而出。隨著印刷業(yè)的發(fā)展和女性文學的增長,女性也加入到哺乳問題的討論中來。17世紀早期,英國林肯郡勇敢的女伯爵公然挑戰(zhàn)自己所屬階級的規(guī)范,呼吁所有的母親都親自給孩子喂奶。1658年,曼徹斯特伯爵的妻子在她的墓碑上驕傲地宣稱,她的7個孩子都是吃她自己的奶長大的。不過,歷史的主流并沒有改變,美國歷史學家珍妮特·戈爾登說,18世紀,人類的乳汁還是最平凡的商品。
因為沒有宮廷文化和盛行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念,17世紀的荷蘭滋生了一種新現象:在井井有條的室內,嬰兒在母親的懷里安靜地吃奶。比得·德·荷赫畫了很多教堂風景,不過他也以擅長描繪蘋果派一樣甜美的家庭生活而著名?!段鼓痰哪赣H和女仆》便是這樣一幅畫:地板一塵不染,搖籃近在手邊,壁爐里爐火熊熊。女仆正在照料大點的孩子。完美主婦的代表正在給嬰兒喂奶。家庭欣欣向榮反映了這個城市國家的新秩序。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歷史學家瑪里琳·亞羅姆說:在17世紀的荷蘭共和國出現了一種新的力量:公民的責任。給孩子喂奶被看作是為丈夫和社會的良好發(fā)展做出貢獻。
荷蘭人預示了未來,一個世紀后歐洲其他地區(qū)才趕了上來。18世紀的啟蒙時代,母乳喂養(yǎng)的支持者大肆攻擊那些不自己哺乳的母親。清教徒神學家科頓·馬瑟在1710年說這些人“雖生猶死”。本杰明·富蘭克林說“沒有哪個保姆會像個母親”。瑞典的自然科學家卡爾·林奈堅定地聲稱人類不應該辱沒自己哺乳動物的名聲。在18世紀中期的英國,醫(yī)生威廉·卡多根等人也攻擊奶媽這個職業(yè),和今天的美國兒科學會一樣,威廉·卡多根宣揚至少要母乳喂養(yǎng)一年。
歷史人物 李白之死
上一篇:說說清朝的那檔子事:如何造假
下一篇:歷史人物 曹操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