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宮,此頁面敘述的是清朝帝王后宮的相關制度。清朝后宮中除皇帝外,還有他的妻妾、兒女、母親,服務的宦官、宮女以及其他為皇室服務的仆役。 皇后和妃嬪 后金建立初期,努爾哈赤的妻妾尚無一套完整且系統(tǒng)化的編制。正室稱大福晉,首任大福晉稱嫡福晉,繼室稱繼福晉,側室稱側福晉,如孝慈高皇后。出身較低稱庶福晉。后來正室稱大妃,首任大妃稱嫡妃或元妃,如太祖元妃。繼室稱繼妃,如太祖繼妃,側室稱側妃,出身較低稱庶妃。 1636年,后金第二任大汗皇太極在于關外盛京稱帝并建國號大清。同時改宮制為五宮制(又稱崇德五宮):中宮為清寧宮皇后,并以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正位中宮,東宮為關睢宮宸妃,次東宮為麟趾宮貴妃,西宮為衍慶宮淑妃,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 順治帝登基后,于十五年經禮官建議而設: 乾清宮設夫人、淑儀各一位,婉侍六位,柔婉、方婉各三十位。 慈寧宮設貞容一位、慎容二位,另有勤侍無定數。 另置女官,依明朝“六局一司”[1]之舊制。 但以上的設置都只在議定的階段,從未真正的實行過。 而現今在史料中普遍為人所知的編制,則是在康熙帝時才大致完備[2]: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二人,貴妃及以下可用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為徽號,如誠貴妃、惠妃、如貴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無定數。 常在無定數。 答應無定數。 皇后之下的妃嬪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等 高階:皇貴妃、貴妃 中階:妃、嬪(中階以上嬪妃可獨享一座宮院) 低階:貴人、常在和答應(地位低微,常在、答應需和中階以上妃嬪同居一座寢宮) 后妃出身清入關后,后宮妃嬪主要來自滿、漢、蒙八旗女子。她們通過八旗選秀制度選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妾室?;蛘咴谟H王登基后,他的妾室通過冊封,成為妃嬪,擁有新的封號。除此之外,極少數的女子通其它方式成為皇帝的妃嬪。如乾隆帝的容妃,入宮后被封為貴人,后累進為妃。 皇后一是皇帝成年后大婚直接冊立,二是由妃升冊為皇后,三是親王登基,嫡福晉冊立為皇后。由于康熙以后實行密儲制度,因此在康熙之后僅有孝哲毅皇后和孝定景皇后是皇帝大婚直接冊立為后的。 八旗選秀女 秀女每三年一選,各旗適逢選期時,需為旗中適齡的未婚女子編交名冊,之后統(tǒng)一送入宮中備選。在選秀日期訂定后,再由各旗將旗下各族女子分成數輛馬車載往宮中進行初選。初選以外貌儀態(tài)為主,由總管太監(jiān)每數人一組的進行。初選通過者,可留下寫有姓名的木牌子(稱留牌子)。復選除了更加嚴細的審視外貌,同時也考查秀女的手藝,(如女紅、灑掃應對等),未通過復選即遣送出宮(稱撂牌子),并由原車送回。 通過復選者,在準備期過后,便直接進宮成為低階嬪妃(答應、常在及貴人)。由于是三年一次的定選,因此有時年事已高的皇帝常會將秀女賜給近支宗室為妻。八旗秀女選時還規(guī)定,姑侄、姊妹不得同選,但仍不時有姊妹或姑侄同侍一帝的情況,尤其是在清前期,如皇太極的孝端和孝莊兩后就互為姑侄;清末光緒帝的珍妃、瑾妃,實為異母姊妹。 后妃統(tǒng)計 兩位太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清朝開國皇后、首位皇太后 慈禧太后:在下詔由溥儀繼位后,慈禧成為清朝第二、也是最后的太皇太后。 十一位皇太后: 清順治朝:皇太后(徽號無載)、 清順治朝:昭圣皇太后 清康熙朝:仁憲皇太后 清康熙朝:慈和皇太后 清雍正朝:仁壽皇太后(雍正帝未正式上徽號即逝世) 清乾隆朝:崇慶皇太后 清道光朝:恭慈皇太后 清咸豐朝:康慈皇太后(成為皇太后的第九天即病逝) 清同治、光緒兩朝:慈安皇太后 清同治、光緒兩朝:慈禧皇太后 清宣統(tǒng)朝:隆?;侍?三十四位皇后(包括廢后): 十七位追冊皇后(廢后以 斜體字 列出): 清肇祖原皇后 清興祖直皇后 清景祖翼皇后 清顯祖宣皇后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 清太祖孝烈武皇后 清太宗孝莊文皇后 清成宗義皇后 清世祖孝獻皇后、 清世祖孝康章皇后 清圣祖孝恭仁皇后 清世宗孝圣憲皇后 清高宗孝儀純皇后 清宣宗孝穆成皇后 清宣宗孝靜成皇后 清文宗孝德顯皇后 清文宗孝欽顯皇后 十七位生前冊立的皇后(廢后以 斜體字 列出):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 清世祖孝惠章皇后 清世祖廢后 清圣祖孝誠仁皇后 清圣祖孝昭仁皇后 清圣祖孝懿仁皇后 清世宗孝敬憲皇后 清高宗孝賢純皇后 清高宗繼皇后 清仁宗孝淑?;屎?清仁宗孝和睿皇后 清宣宗孝慎成皇后 清宣宗孝全成皇后 清文宗孝貞顯皇后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 清德宗孝定景皇后 溥儀婉容皇后 廢后: 清太祖孝烈武皇后(在順治朝被追奪皇后謚號、罷出太廟。) 清世祖廢后 清成宗義皇后 清高宗繼皇后,被乾隆帝下令收回冊寶,但未剝奪皇后位號。 溥儀的兩位正妻:婉容和李淑賢,在2004年時分別得到謚號孝恪愍皇后和孝睿愍皇后,由于是私人追謚,因此不能算是正式的謚號。李淑賢與溥儀結婚時溥儀已是一介平民,因此非皇后。 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太妃 前朝后妃 先朝嬪御隨侍在和皇太后(或太皇太后)一旁時,若皇帝來訪則須立即回避,除非先朝嬪御和皇帝皆年逾五十才能相見面,這是為避免亂倫(如唐高宗與武則天)。 皇子和皇女 宮女主條目:清朝宮女 清朝后宮中的宮女主要來自內務府選秀女。內務府每年選一次秀女,對象為上三旗的滿族女子,年齡約在12-15歲不等。同樣的在經過和秀女幾乎相同的手續(xù)后,被選中的秀女便入宮成為宮女,并分配至各宮殿服務,服務期間等級和年資可按月得到賞錢(薪資)。 這些宮女在宮中服務五到十年不等,便放出宮回家(除非期間受寵幸而成為妃嬪),在她們出宮的同時,便由新選進宮的宮女接替。而在宮中服務的期間,若是有幸得到賞賜,出宮也可一并帶走,而依慣例,清宮在宮女出宮時會送上數十兩銀子,作為出宮后的妝奩,因此入宮為婢,不但可按月得到賞錢、又可順便學習宮中的規(guī)矩,因此許多富貴人家,都視為一種婚前的新娘修行。但如果在服務期間身有重病、犯下大錯、過于笨拙等,則立即遣送出宮。 宮女分配 皇太后:12位 皇后:10位 皇貴妃:8位 貴妃:6位 妃:5位 嬪:4位 貴人:3位 常在:2位 答應:1位 宦官清朝太監(jiān)僅由漢人擔任。雍正二年諭旨:“新進內監(jiān),查明不是旗人,年十五六歲以下者,著掌儀司、會計司、驗凈首令太監(jiān)帶來引見。若將旗人帶來,一經查出,將原保人員、驗凈首領內監(jiān)一并治罪”。雍正十三年一月諭旨:“設總管太監(jiān)等自行見阿哥等,必當拜跪請安,阿哥等賜坐,必當席地而坐。即內宮之宮眷,雖答應之微,爾總管不可不跪拜也。阿哥之家眷,雖宮女這微,爾總管不可不跪拜也?!盵3]。 日常起居 住所 后妃所居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會依居住在內的嬪妃之等級差異,而設置一定數量的宮女、太監(jiān)服侍。通常寵妃能獨享一座宮院。不受寵或低階的嬪妃,通常會被安排同住在較冷僻的宮院。皇太極時期,營建了今天被稱做沈陽故宮的宮殿群。清朝入關后,使用紫禁城做為皇宮。雍正帝改以養(yǎng)心殿為寢殿,連帶的使皇后烏喇那拉氏也不再居于皇后中宮的坤寧宮,改以東西六宮之一為居所,往后行成慣例。 衣食日用 稱謂 內廷主位:用于統(tǒng)稱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嬪、先朝嬪御、皇后、嬪妃等,在皇宮內廷有地位的女性(有時連居于宮中的皇女、命婦也算在內)。 冊封 清朝宮規(guī)典制訂定; 太皇太后、皇太后用金冊、金寶 太妃用金冊、金印,太嬪有金冊而無金?。ǖ拦獬?,太妃、太嬪的金冊和金印改以嘉玉制成) 皇后用金冊、金寶 皇貴妃、貴妃用金冊、金寶 妃用金冊、金印 嬪有金冊、無金印 貴人、常在及答應,無金冊、金印 宗親貴族妻妾清廷對宗親的妻妾都會按制度進行冊封,對封號、待遇和人數有詳細的規(guī)定。 封號如下 親王妻封“福晉”,妾封“側福晉”(限封四人)。 世子、郡王妻封“福晉”,妾封“側福晉”(限封三人)。 長子、貝勒妻封“夫人”,妾封“側室”(限封兩人)。 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妻封“夫人”,妾封“側室”(限封一人)。 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妻封“夫人”,妾無封。 奉國將軍妻封“淑人”,妾無封。 奉恩將軍妻封“恭人”,妾無封。
歡迎訪一網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