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圖書之最
1.中國最早的神話故事集是《山海經》。該書作者不詳,成書時代約比《禹貢》為早。今存18卷,內容主要為傳說中的山川地理、奇鳥異獸、風土宗教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遠古著名的神話傳說故事,被譽為古代神話之“淵府”,對后世影響很大。
2.中國最早的地理專著是《禹貢》。它是《尚書》中的一篇,作者不詳,歷來被認為是虞、夏時代的著作,記錄了大禹治水的功績。書名《禹貢》即是在大禹平定水土后制定貢法的意思。全書不滿1200個字,分為7章。采用自然分區(qū)的辦法,記述當時各地的山川、土壤、動植物以及12種礦產和它的出產地。書中還把全國分為九州,假托為夏禹治水以后的政區(qū)制度,把大禹治水的傳說發(fā)展成為一篇珍貴的古代地理的記載。
3.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相傳為周朝人采集。后經孔子刪定。共有詩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時限上起周初,下迄春秋中期約500多年間的詩歌作品。長期以來,《詩經》一直受到很高的評價,并對我國2000多年來的文學發(fā)展有著深廣的影響。
4.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是相傳為周代人所作的《周易》。該書是一部占筮的書,蘊含豐富的思想內容,對我國哲學、政治思想、史學、文學、民族學、宗教學以及天文、歷法、醫(yī)學、數(shù)學等的發(fā)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該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具有樸素辯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著作。
5.中國最早的法學著作是戰(zhàn)國初魏國的李悝(前455-前395)所著的《法經》。成書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前407)。全書分《盜法》、《賊法》、《囚(網)法》、《捕法》、《雜法》、《具法》6篇。前4篇是懲辦盜、賊和加以囚、捕的法律;《雜法》是處罰狡詐、越獄、賭博、貪污、淫亂的法律;《具法》是規(guī)定刑罰的加重和減輕的法律。這是作者研究總結了各諸侯國的法律并集其大成的結果。
6.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為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的《國語》。作者相傳為魯國左丘明。全書21卷(篇),共7萬余字。記事時間上起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shù)葒F族的言談為主,分別記述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8國的重要史實。
7.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該書是春秋時魯國史官所記載的周代各國的史料,后經孔子刪定整理而成。記錄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間計242年的史實?!洞呵铩肥枪糯袊娜寮业浼涣袨椤拔褰洝敝?。書中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
8.中國最早的天文歷算著作是《周髀算經》。為我國古代“算經十書”之一。全書2卷。作者不詳。約成書于西漢或西漢以前。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法”。以便按高度和距離的比例來進行地上和天上的測量。它還是我國最早利用“勾股定律”的著作,使用了繁復的分數(shù)計算和開平方法。這不僅在中國數(shù)學史上,也在世界數(shù)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9.中國最早的軍事著作是春秋末年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今存本有13篇,不足6000字。該書總結了我國古代軍事經驗,揭示了戰(zhàn)爭的一些重要規(guī)律,受到國內外的推崇,歷來被尊為“兵經”。處處表現(xiàn)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
10.中國最早的道家著作是《老子》,又稱為《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李耳(字伯陽)所著。全書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后44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稱。先秦諸子中,《道德經》是宣揚道德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老子本人被推崇為道家的始祖,道教的教主。
11.中國最早的音樂理論專著是《樂記》。作者不詳,據(jù)考證為戰(zhàn)國初期的公孫尼。原書共23篇,后散失12篇。其內容相當豐富,它是我國奴隸制時代藝術發(fā)展在理論上的總結,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音樂美學理論。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關于音樂的本質,《樂記》中有著精辟的論述,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認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
12.中國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據(jù)郭沫若考證為戰(zhàn)國末期(前403-221)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的《學記》。為《禮記》中的一篇,全文20節(jié),共1200多字。主要記載我國古代教人授學的方法以及教學之成功和失敗之教訓。文字雖然簡明,但含義卻很深奧。其中所闡明的教育原理和方法,與近代教育學所講述的頗多近似之處?!敖虒W相長”,“長善救失”等名言至今仍不失價值。
13.中國最早的語錄著作是春秋時代孔子門人及其再傳弟子輯成的《論語》。乃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
14.中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秦漢時托名“神農”所作的《神農本草經》。又名《證類本草》。全書3卷,記載了古代流傳有效的藥物356種,將藥品分為三品,認為無毒的稱上品,為“君”;毒性小的稱中品,為“臣”;毒性劇烈的稱下品,為“佐使”??偨Y了我國先秦至漢代所積累的豐富的藥物學知識,也是我國歷代本草學發(fā)展的基礎。
15.中國最早的詞典是由漢初學者綴輯的《爾雅》。該書的作者已不可考,是以周代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約于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編定的。書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按字、詞的性質和意義分類排列?,F(xiàn)存3卷19篇。其作用和價值,也一向為我國歷代學者所重視,早在唐代就已被列為儒家經典之一。
16.中國最重要的數(shù)學專著是《九章算術》。它是中國古代《算經十書》之一。成書的年代約在公元1世紀東漢初年。內容比《周髀算經》豐富、精確和進步。該書收集了246個應用數(shù)學題和各類題的解法。其中有先秦流傳下來的老題,也有西漢以來的新題。分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9章。其中負數(shù)概念的引入、多元一次聯(lián)立方程的解法以及系統(tǒng)的分數(shù)四則運算和比例法的提出,分別比國外早幾百到一千多年。
17.中國最早的經濟地理著作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貨殖列傳》。成書于公元前1世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漢代以及漢以前有關貨殖的種種情況,為春秋末至漢初的富商巨賈范蠡等立傳?!敦浿沉袀鳌凡粌H記載了這些富商大賈的事跡,而且緊密結合春秋末期到西漢的時代背景,描述了產生這些富商大賈的社會客觀條件。因此,這一時期各地的自然條件、物產、都會、人口、農業(yè)、工商業(yè)等政治、經濟情況和風俗習慣都得到具體而生動的記錄。所以,《貨殖列傳》也包含了相當豐富的經濟史、經濟地理和民俗等方面的資料。
18.中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后世通稱《史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其共130篇,計57萬字。記事始自傳說中的黃帝,止于漢武帝,概括了約3000多年間的歷史,此書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的史書體裁。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
19.中國最早的分類書目是漢代目錄學家劉歆所著《七略》。劉歆(公元前?-23),字子駿,后改名秀,沛(今江蘇沛縣)人。該書是受漢成帝之命,在《別錄》的基礎上,于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編著而成。全書共7卷,著錄圖書603家,13219卷?!镀呗浴钒ㄝ嬄?、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略、方技略、“輯略”是一篇總結六略的學術簡史,它包括總序、大序、小序。
20.中國最早的醫(yī)學著作是《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是傳統(tǒng)醫(y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162篇?!饵S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y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養(yǎng)生學說"、"藥物治療學說"、"經絡治療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yī)學,呈現(xiàn)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y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yī)學著作,被稱為醫(yī)之始祖。
21.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是1973年底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五星占》。原無篇名,《五星占》是今人所加并區(qū)分為9章,約8000字。大約成書于公元前170年左右。主要內容是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觀察記錄及五星運行軌跡。
22.中國最早的字典是東漢許慎撰著的《說文解字》。成書于公元100年。許慎根據(jù)文字的形體,創(chuàng)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jù)形系聯(lián)歸并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墩f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六書。它也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考究字源、辨識聲讀和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23.中國最早的中醫(yī)臨床醫(yī)學專著是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全書13卷,收驗方375個,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也是我國第一部醫(yī)學中成功地運用辯正施治的專門書。傷寒雜病論系統(tǒng)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24.中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書是東漢班固撰的《漢書》。全書100篇120卷,計80萬字。中醫(y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它敘述了上起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終王莽地皇四年(23年)整個西漢一代的229年的史實。此書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河。
25.中國最早的道教經籍《太平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道教經籍。作者不詳,成書于漢代。該書內容龐雜,言及天地、陰陽、五行、干支、災異、鬼神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等,主要是宣傳宗教和封建倫理觀念,是研究東漢社會情況和道教歷史的重要資料。它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救窮、自食其力。又名《太平清領書》。據(jù)中國《后漢書·襄楷傳》稱:漢順帝時,瑯玡人宮崇詣闕,獻其師于吉所得神書,號曰《太平清領書》。此神書即《太平經》,系東漢原始道教重要經典。原書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僅殘存57卷,另有唐人閭丘方遠節(jié)錄的《太平經鈔》10卷,敦煌遺書《太平經目錄》一卷。
26.中國最早的佛教著作是東漢末牟融所著的《理惑論》,亦稱《牟子理惑論》。(一作牟子博,訛傳為牟融)。牟子,蒼梧郡(今廣西)人。全書37篇。內容是針對佛教傳入中國后在社會上引起的種種反響、疑難,分別予以解答和反駁。文中廣引孔子及老子的論點為佛教辯護,宣揚佛教與儒、道精神一致。是研究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歷史情況的、有價值的重要參考資料。該書收入南朝齊梁時的佛教學者僧所編《弘明集》一書中。
27.中國最早的笑話專著是由三國時魏人邯鄲淳所著的《笑林》。邯鄲淳一名竺,字叔,穎川郡(今河南)人。全書3卷。所說都是些古今詼諧而有趣的故事,頗令人發(fā)笑。后世許多消笑話書的故事內容,都是從《笑林》中輾轉摘抄而來的。但原書今已散佚,清人馬國翰有輯本,尚存20余則,且散見于其它諸種書里。在可見的輯錄較為完備的本子,收入魯迅《古小說鉤沉》一書中。
28.中國最早的保存完整的農書是北魏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成書于533—544年間。全書10卷,92篇,約12萬字。內容包括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對幾乎所有的農業(yè)生產活動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比較系統(tǒng)地總結了公元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勞動人民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它不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農業(yè)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29.中國現(xiàn)存最早記述河道水系的著作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的基礎上撰寫成的《水經注》。該書廣征博引,共記大小河道1252條,注文較原書多出20倍,達30萬字。該書詳細記載各地河流水道、山脈、土地、物產、城市位置沿革等,內容極為豐富。它不僅是地理學專著,其內容也涉及水利學、農業(yè)學、考古學等諸多方面,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贊賞。
30.中國最早的植物著作是由晉代的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嵇含(263—306),字君道,鞏縣亳丘(今河南鞏縣)人。該書問世于公元304年,分上中下3卷,共5000多字。記載了我國廣東、廣西等地區(qū)的植物80種,對各種植物的介紹條理清晰,系統(tǒng)完整。上卷記草木類植物29種;中卷記木類28種;下卷記果類17種,竹類6種。書中還有利用螞蟻防治某種柑橘害蟲的記載。《南方草木狀》今傳本已非嵇氏原著。但仍是研究我國古代植物的重要資料,在植物學史上至今還受到重視。
31.中國最早的志怪小說集是東晉干寶著的《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書共分二十卷,以輯錄神仙鬼怪的故事為重點,收錄西漢以來流傳下來的一些故事和民間傳說,也采輯史傳與早出的志怪書里的材料,為后人研究古代文學發(fā)展及小說演變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雖其中不乏情節(jié)重復的故事,每個故事的敘述非常簡短,文學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對中國后世的傳奇小說發(fā)展影響很大。
32.中國最早的繪畫評論著作是南朝齊謝赫撰的《古畫品錄》。全書1卷,收錄了從三國吳至南朝齊代的27位畫家,分為6個品級,評其優(yōu)劣。書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之說,對后世影響很大,為歷代畫家、鑒賞家們所遵循,有較大的理論價值。
33.中國最早評論書法的專著是南朝梁庾肩吾著的《書品》。全書1卷,記載了自漢至齊梁以來能寫真書和草書的名家123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共為9品,并對每一品級給予評論,品評他們書法藝術的成就。該書不僅是一部書法的記錄,而且還開辟了書法鑒賞的道路,是研究書法及中國書法史的寶貴資料。
34.中國最早的詩歌評論專著是南朝齊梁時期文學批評家鐘嶸著的《詩品》。原名《詩評》,共3卷,選擇自漢至梁五言詩較有成就者共122人,以其詩優(yōu)劣級別,分為上中下三品,在每品中評論其作品的優(yōu)劣和前后作家間的繼承關系。該書雖然論述有失當之處,評品也未必公允,但首創(chuàng)了詩歌的批評方法,是我國詩歌評論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35.中國最早的筆記小說集是南朝宋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該書簡稱《世說》,原為8卷,今本只存3卷。主要記述漢末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風貌,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該書為我國古代小說的雛形,也是筆記文、小品文的先驅。《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36.中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專著是南北朝時期劉勰著的《文心雕龍》。全書10卷50篇。主要論述了我國古代各體文學作品的特征和歷史演變過程,以及文章的作法,還論述了文學批評的方法和標準。該書體例周詳,論旨精湛,是集先秦至南北朝文學理論之大成的著作,將我國文學批評的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37.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著是由南北朝時期龔慶宣編次的《劉涓子鬼遺方》。約成書于公元483年。全書5卷。卷1論癰疽病因、鑒別;卷2為金瘡、外傷治法;卷3為癰疽、發(fā)背、妒乳、乳結等診治;卷4為黃父癰疽論及癰疽治方;卷5為癰疽、發(fā)頹、女人乳腫、瘭疽、小兒頭瘡、熱毒、竹木刺傷、火傷等的方藥。全書共列有內外治療處方140多個,經歷代應用,證明其中很多方法具有療效。該書在中醫(yī)外科書籍中至今仍占有一定地位。
38.中國最早的傳奇小說是隋代王度(一說唐王緬)著的《古鏡記》。全書內容以一面古代寶鏡為線索,綴合一些制妖、降魔、顯靈、治病的故事。全篇沒有中心情節(jié),各個故事也缺乏有機聯(lián)系,充滿了神怪色彩和道教氣味。并有濃厚的封建宿命論觀點,但篇幅較大,條理清晰,情節(jié)較曲折,頗與文采,較六朝志怪小說有顯著進步。從小說體裁形式來看,它是由六朝志怪小說發(fā)展到唐人傳奇小說的第一部,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是中國小說史上一篇繼往開來之作。
39.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韻書是隋代的陸法言所著的《切韻》。約成書于601年。全書共5卷,按反切的發(fā)聲分音,收聲分韻,故稱《切韻》。它以當時洛陽音為主,酌收古音及其他方言音?!肚许崱吩疽焉⒇?,近代得見此書的幾種唐寫本殘卷,其中有一種最接近陸法言的原本,因而考定《切韻》原5卷分平聲2卷,上、去、入各1卷,193韻,即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收字12158個?!肚许崱肥琼崟飞蟿潟r代的產物,是前代韻書的繼承和總結,是這一類韻書的定型之作,也是音韻學上所推崇的著作,以致唐宋時編輯的許多韻書,都是以《切韻》為基礎增修而成。在漢語語音史的研究和發(fā)展上,《切韻》也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40.中國古代最完整的法律著作是唐朝長孫無忌等奉命根據(jù)《貞觀律》撰成的《唐律疏義》。全書30卷,12篇,501條。總結了秦漢以來立法和司法的長期經驗,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最完備的法典,也是一部我國承先啟后影響最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義繼承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立法成就,創(chuàng)造性的在律條的后面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認為是中國封建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由于禮與法在《唐律疏義》里的完美結合,使得漢代開始的"春秋決獄"正式廢止。
41.中國最早的史評專著是唐代劉知幾撰寫的《史通》。該書20卷52篇,論述了唐以前史書的著作情況,并對其源流、體例、編撰方法、史書得失等作了全面和系統(tǒng)的總結。該書是一部價值很高的史學理論著作,也是一部光輝而全面的史評專著。
42.中國最早的臨床實用百科全書是由唐朝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成書于永徽三年。全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yī)學理論,并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加以論述,該書以臟腑、寒熱、虛實分類,列證治232門,合方論5300余篇。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醫(yī)學巨著,影響深遠。
43.中國最早的論茶專著是唐陸羽撰的《茶經》,全書3卷10篇。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44.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成書于738年的《唐六典》,一名《大唐六典》。作者舊題唐玄宗御撰,李林甫注,實出于張九齡等知名學者之手。全書30卷。體系與基本內容主要是封建國家的行政組織法。它規(guī)定了唐朝政府各部門的機構設置、官員編制、職掌權限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規(guī)定了政府對各級官吏的選拔、任用、考核、獎懲、俸祿和退休制度;詳記了唐代的官制,以三師、三公、九寺、五監(jiān)、十二衛(wèi)等為目,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列其職司、官佐、品秩等,其變革附于注中。它還收入不少唐代詔令,包括有許多重要的社會資料。自它以來,行政法從刑律中分離出來而自成為一個法律門類。
45.中國最大的筆記小說集是北宋李舫、徐鉉、湯悅等奉皇命編纂的《太平廣記》。全書500卷,另有目錄10卷,分為150余小類。收錄上起先秦、兩漢,下逮北宋初年的筆記小品、短篇小說共約7000余則,近300萬字。集宋以前文言小說之大成,堪稱中國小說史上的瑰寶。
46.中國最大的樂府詩總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漢族詩歌總集。全書100卷,分12大類,輯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該書對我國詩歌的發(fā)展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我國迄今收集樂府詩最完備的一部詩集。
47.中國最早的古器物圖錄是北宋呂大臨所著的《考古圖》。成書于1092年,全書10卷。著錄當時宮廷和私人所藏的古代銅、玉器共234件,其中商周器143件,秦漢器67件,樂器15件,玉器9件。體例嚴謹,先將器物按時代為序分開,同時代的按形分類。每器皆摹繪圖形、款式、記錄尺寸、容量和重量等,出土地和收藏處可考的也加以說明,最后再加考訂。該書在著錄古器物的體例上有開創(chuàng)之功。
48.中國最大的編年體通史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成書于1084年。作者編撰這部通史的目的在于為帝王的統(tǒng)治提供借鑒。全書共294卷,取材除了十七史之外,還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322種。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初到五代末共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情況。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巨著。它不僅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9.中國古代收字最多的韻書是宋代丁度所編的《集韻》。成書于公元1039年。《集韻》共收53525個字(比《廣韻》多27331字)。全書10卷(平聲4卷,上、去、入聲各2卷)。收字和訓釋首先根據(jù)《說文》,但收字較之《說文》多達5倍。《集韻》把經史諸子,前代字書、韻書之字盡量搜羅,它的特點是收字多(異體字尤多),古書上所見的字,大多都收進來了。此外,還收了許多當時流行的方言俗語字詞。收異讀音也很多,韻書的反切大體都收入。全書保存了大量可貴的研究漢語史的重要材料,是研究文字訓詁和宋代語言的重要資料源。
50. 中國最早的古錢幣著作是宋代錢幣專家洪遵所撰的《泉志》。洪遵 (1120—1174)字景嚴,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成書于公元1149年。全書15卷。收錄了五代以前中外各類錢幣329種,其中日本、泰國等國的錢幣85種。對各朝錢幣的鑄造時間、式樣都一一作了介紹,繪有圖樣,并將其分為正用品、偽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國品、奇品、神品、厭勝品等9類。書中采錄諸家之說,對各種錢幣詳加考證、注釋。
51. 中國最早的白話短篇話本集是匯集宋元時期“說話”藝人的底本而成的《京本通俗小說》。該書今存從卷10始至卷16止,共7卷的殘本。每卷一篇,計7個短篇話本。它們直接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若干細節(jié)如語匯、風俗、地名、官職也都符合當時社會情況。故事情節(jié)曲折、真實、生動,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對后世小說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是研究宋代白話小說的重要資料。(本館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選》)
52. 中國最早論述全國農業(yè)的著作是元代王禎著《農書》。全書規(guī)模宏大,范圍廣博,共37卷,約11萬字,插圖300多幅。包括《農桑通訣》、《百谷譜》和《農器圖譜》三大部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南北方的17個省區(qū)的旱水田耕作技術,這是以前任何一部古農書所無法比擬的。
53. 中國最早的古典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明間施耐庵著的《水滸傳》。全書100回,以北宋末年晁蓋、宋江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為題材,描寫了他們興起、昌盛到最后接受官府招安而走向失敗的全過程。該書開歷史上白話長篇小說的先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54. 中國最早的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明代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全書共120回, 以藝術的筆墨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184年)到晉武帝統(tǒng)一中國(280年)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該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甚大,成為后來古典長篇小說的楷模。被列名為“中國古代四大奇書”和“十才子書”之一。
55. 中國最大的藥學專著是明代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全書52卷,圖3卷,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藥物形態(tài)圖1160余幅,附藥方11096首。為前代任何本草書所不及,是我國古代藥學的經典巨著,對國內外影響甚大。
56. 中國最大的古農書是明代徐光啟撰的《農政全書》。全書60卷,約70多萬字,所采錄的文獻達229種。集中敘述了屯墾、水利、備荒三個重要部分。它是作者把中國歷代農民的生產經驗和技術與歐洲的先進科學知識和自身研究成果融合起來的一部農業(yè)科學巨著。
57. 中國最大的類書 是明代的《永樂大典》。解縉等147人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在永樂二年(1404)編成,初名《文獻大成》。明成祖認為過于簡略,又命姚廣孝等重修,有2169人參加編纂,至永樂五年(1407年)編成,改名為《永樂大典》。共22877卷。另有凡例、目錄60卷,分裝成 11095冊,共約3.7億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輯入的先秦至明初圖書有七八千種。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經術、史籍、工技、農藝、醫(yī)學、宗教等。卷帙浩繁,洋洋大觀,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古代文化、技藝以及歷史文獻。該書損毀嚴重,現(xiàn)今存世者僅約810卷。不到原書的百分之三。
58. 中國最早的學術思想史著作是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所撰的《明儒學案》。成書于1676年。全書共62卷。列述明代19個學派及其200多名學者的生平及學術思想。它是我國第一部資料豐富、體系完整的斷代學術思想通史。
59. 中國最早的世情小說是《金瓶梅詞話》。相傳為明代蘭陵笑笑生所著,創(chuàng)作于萬歷年間。全書100回,作者通過對官僚、惡霸、富商三位一體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生活的描述.揭示了明代中葉以后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60. 中國最早的古典神話長篇小說是明代吳承恩著的《西游記》。全書100回,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為線索,以神猴孫悟空為主人公,頌揚他們不畏強暴,戰(zhàn)勝困難,同一切災難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該書是影響很大的古典浪漫主義杰作。
61. 中國最有影響的譴責小說是清代李伯元著的《官場現(xiàn)行記》。全書五編60回,由許多獨立的短篇蟬聯(lián)而成。作者從改良主義的立場出發(fā),以譴責晚清官場的黑暗為主題,揭露了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們賣官鬻爵,欺詐勒索,媚上壓下,荒建無恥,無惡不作的種種丑行。
62. 中國成就最高的古典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高鶚著的《紅樓夢》。全書120回,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府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該書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為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迄今研究《紅樓夢》已成為一種專門學問,稱為“紅學”。
63. 中國最早的語法專著是由清代語言學家馬建忠所著的《馬氏文通》。作者積10余年心血,寫成這本研究文言文語法的專著。全書10卷。共分四個部分:首為正名;次為實字;再次為虛字;末為句讀。正名,相當于現(xiàn)在的語法概念。實字,相當于現(xiàn)在的實詞。虛字,相當于現(xiàn)在的虛詞。句讀,相當于現(xiàn)在的標點符號。該書有三點尤值得稱道:首先是廣搜例句(計收古漢語例句約有七、八千句);其次為尋求規(guī)律(作者不以分類和舉例為滿足,而是在書中嘗試指出其中的規(guī)律);再則是結合修辭(作者不愿把自己局限在嚴格意義的語法范圍之內,書中常常涉及修辭)。《馬氏文通》是一部有巨大影響的著作,是研究古代漢語必不可少的重要參考書。
64. 中國最大的解題書目 由清代紀昀作為總纂官所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又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或稱《四庫提要》。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河間縣(今河北獻縣)人。該書初稿完成于1782年,后又幾經增改,至1790年刻成并頒行。全書共200卷,著錄了收入《四庫全書》中的古籍3461種,79309卷,以及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書6793種,93551卷。所著錄的這些書籍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國歷代的著作,特別是元代以前的古籍收得更為完備。它是按四分法編撰的,按經、史、子、集四部,凡44大類、67個子目編排圖書。大類下再分小類,小類下再分子目。每一大類、小類的前面有小序,子目的后面有按語,扼要地說明這一類著作的源流以及所以分類的理由等。每書下有詳盡的提要,介紹了作者的籍貫及其生平簡況、成書的大旨、主要內容、版本優(yōu)劣、著述體例、卷帙分合,以及考辨內容的得失和文字的增刪直至作出評價等等。該書具有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功用。在圖書目錄領域里它一直發(fā)揮著很大作用,它既是圖書目錄史上一部承先啟后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一部評價中國古代學術的重要著作。
65. 中國最大的叢書是清代編纂的《四庫全書》。 成書于1782年。 該書共收錄圖書3503種,79330卷,大約9.97億字。同《永樂大典》相比,卷數(shù)相當于它的3倍半。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全書》。經部有易、書、詩禮、春秋等10類;史部有正史、編年、紀事本末等15類;子部有儒家、兵家、法家等14類;集部有楚辭、別集等5類。全書內容極為廣泛,收錄了清乾隆以前我國重要的古籍,整理、保存和總結了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典籍圖書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哲學思想以及文學藝術的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
◆世界古今圖書之最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是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王朝國王漢漠拉比(公元前l(fā)792-前1750年在位)編纂的《漢漠拉比法典》,也稱《巴比倫法典》。因該法典用阿卡德文刻在223厘米高的黑色玄武巖圓形柱子上,又稱為《石柱法》。法典共252條,內容包括刑法、訴訟法、民法、商法等內容。旨在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和私有制度。從法典中也可以比較詳細地看到當時社會和經濟情況,對于考證巴比倫早期奴隸私有制社會的結構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研究巴比倫社會歷史極為珍貴的資料。該法典是在1901年由法國探險隊在伊朗古都蘇薩城發(fā)掘出來的。
2. 歐洲最早的史詩是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初為希臘著名民間詩人荷馬(約公元前9世紀到前8世紀之間)的口頭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9世紀形成。公元前6世紀雅典執(zhí)政者庇士特拉妥命令學者將荷馬的演唱本整理成文。公元前2世紀經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學者校訂之后,史詩就定型了?!兑晾麃喬亍罚ㄒ蛔g《伊利昂記》)共24卷,有詩句15693行。主要內容是描寫希臘與特洛亞戰(zhàn)爭期間,在希臘盟軍內部,統(tǒng)帥阿伽門農搶占英雄阿喀琉斯的女俘。阿喀流斯憤而退出戰(zhàn)斗,希臘盟軍因此受挫。后來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戰(zhàn)死,他重新出戰(zhàn),殺死特洛亞主將赫克托耳。它是世界文學中第一部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史詩。
3. 印度佛教最早的一部民間故事集是古印度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約公元前565一前485)的《佛本生經》,又稱《本生經》,屬于經藏之《雜藏》(《小阿含》)。全書共有546個故事。實際上其編成年代,大部分韻文當不可早于公元前3世紀,而多數(shù)的散文約成于公元后。內容主要講述佛陀用前生所行善業(yè)公德的寓言故事。多出自民間傳說,經佛教徒加工,以發(fā)揮佛教的基本教義??偟膩砜矗员A袅瞬簧賰?yōu)秀的健康的內容。在佛教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為研究古印度的社會情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4. 西方第一部系統(tǒng)探討政治問題的學術專著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著的《政治學》全書共8卷,但未完稿。第一卷論述家庭和城邦的關系,第二卷論述理想城邦和優(yōu)良城邦,第三卷論述公民的概念以及根據(jù)政體宗旨和統(tǒng)治者人數(shù)多寡而劃分的各種政體,第四卷論述現(xiàn)實政體的類型,第五卷分析各種政體下發(fā)生政變和革命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案,第六卷論述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的方法,第七卷論述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則,第八卷論述青年教育的問題。
5. 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數(shù)學專著是古希臘著名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約公元前330一前275〕撰寫的《幾何原本》。該書是作者在系統(tǒng)總結前人的生產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取演繹方法,寫成的13卷巨著。在科學史上第一個建立了公理化幾何體系。在這部著作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最基本、最簡單的一些定義、公式和公理。然后以此通過演繹方法研究各種空間形式及其與數(shù)量間的關系,確立系列命題或定理。2000多年來先后出現(xiàn)過1000多種版本。直到今天歐幾里德幾何學的傳統(tǒng)還在中小學教學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
6. 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宗教經典是基督教的經典《圣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杜f約全書》原為希伯來文,共39卷。約于公元前13-前1世紀陸續(xù)寫成,成書地點約在西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一帶。主要內容為關于世界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傳說,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又富有文學意味?!缎录s全書》共27卷,約于公元1世紀末葉至2世紀下半葉用希臘文寫成,包括記載耶穌生平言行的《福音樂》,敘述早期教會情況的《使徒行傳》,以及專為使徒們所寫的《書信》和《啟示錄》。1975年間在全世界所印的《圣經》達25億冊之多,成為發(fā)行量最廣、影響最廣的宗教經典。
7.阿拉伯最早最優(yōu)秀的民間故事集是中、近東各國和阿拉伯地區(qū)廣大民間藝人和文人學士共同收集加工而成的《一千零一夜》。中文舊譯為《天方夜譚》。成書于8至12世紀。其故事來源于波斯、印度、伊拉克和埃及等國的故事。書名起源于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古代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由于王后行為不端,國王把她殺了。此后他每天娶一個少女做王后,翌日晨即將她殺死,以示報復。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同胞姐妹,自愿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吸引國王,使他愛不忍殺。每次講到最動人的地方,天剛好亮了。這樣一直拖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于被感化,遂鸞鳳和鳴,白頭偕老。全書卷帙浩繁,規(guī)模宏大,它生動地描繪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色彩斑斕,形象逼真。高爾基稱之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8.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義文學名著是意大利古代著名詩人但?。?265-1321)著的《神曲》。原名《喜劇》,后人為表示對作者的敬意,將作品冠以“神”字,即《神的喜劇》。該書歷來被稱為“中世紀史詩”。全詩約14233行,共分三部分:(1)《地獄》,即現(xiàn)實的實際情況;(2)《煉獄》,即從現(xiàn)實達到理想的必經苦難歷程;(3)《天堂》,即爭取實現(xiàn)的理想。每部分33曲,加上一曲序言,共100曲。創(chuàng)作時間為1307-1321年。《神曲》采用了中古夢幻文學的形式,敘述了詩人在森林里迷了路,出了森林,忽然被豹子、獅子和狼三只野獸擋住去路。正在危急之時,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xiàn)了,他受但丁青年時代的戀人貝雅特麗齊的囑托來救但丁,并帶他游歷了懲罰生前罪人的九層地獄和懺悔罪過、凈化靈魂的七級煉獄,接著又由貝雅特麗齊引導游歷了九重天國,終于到達上帝面前。該書通過描寫這個幻游三界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和關懷人類命運的熱情,給人們指出了一條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徑,尖銳揭露和抨擊了教會的貪婪腐化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酷專橫,從而鮮明地表明了作者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顯露出其人文主義的思想萌芽。
9.歐洲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是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家卜伽丘(1313-1375)創(chuàng)作于1348-1353年的《十日談》。該書由100個生動的故事組成,由10個青年(三男和七女)在10天內講述。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描繪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全貌,表達了新興市民階層要求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的強烈愿望。作者熱情地歌頌了青年男女的真誠愛情,對天主教會的荒淫無恥作了有力的諷刺。這是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的封建勢力和教會勢力吹出的第一聲號角,使其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作品。
10.世界上最早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是英國人托馬斯·莫爾(1477-1535)于1516年完成的《烏托邦》。全名為《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有趣的金書》,簡稱《烏托邦》。從此莫爾式的社會主義就被稱為烏托邦社會主義,即空想社會主義。它用拉丁文以兩人對話的形式寫成,全書于1551年譯成英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當時英國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批評,描述了圈地運動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反映了早期無產階級對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殘酷剝削的強烈抗議;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描繪。其中有主張財產公有、廢除私有制、嚴格執(zhí)行生產勞動制度、重視農業(yè)、重視城市規(guī)劃、注重衛(wèi)生健康、注意學術研究及國民教育等內容。
11.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完成于1605-1615年的《唐吉訶德》。書中描寫了700多個人物。主要是通過對唐吉訶德和桑丘主仆二游俠故事的描述,反映了16世紀到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貴族的驕奢淫逸,無情地嘲諷了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對被壓迫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表達出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
12.英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1660-1731)完成于1719年的《魯濱遜漂流記》。小說共分三部:第一部描寫勞動激情;第二部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旅行;第三部對道德的思索和其他內容。主要內容是寫主人公魯濱遜違背父親的勸告,航海遇險,經歷種種艱難困苦,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他并不灰心失望,在海島生活了28年。在這28年中,他以堅強的毅力、精力充沛地獨自勞動求得生存,并且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最后回到英國。這正反映了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取精神。小說被譽為資產階級啟蒙時代社會經濟思想和道德觀念的百科全書。
13.德國第一部聞名歐洲的中篇小說是德國著名作家歌德(1749-1832)著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是歌德青年時期第一部代表作。他根據(jù)自己1772年在魏茨拉實習時的一段生活經歷,又綜合了其他的一些見聞而寫成的作品。小說采用主人公維特致友人與致綠蒂的書信形式以及他的日記片斷的方式寫成,分為兩編,與1774年完成。作品通過市民青年維特與綠蒂愛情的悲劇,揭露了18世紀后期德國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貴族官僚的虛偽庸俗,反映了市民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桎梏而不得的苦悶。該書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歐洲,很快翻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歐洲很快就形成了“維特熱”,使歌德獲得了世界聲譽。
14.世界上寫作時間最長的詩劇是德國著名劇作家歌德(1749-1832)著的《浮士德》。他根據(jù)16世紀關于浮士德的傳說,花了近60年(1773-1831)的時間才完成這部世界名著。《浮士德》初稿于1773-1775年完成,于1825年重新開始第二部寫作,直到1831年在他逝世前8個月才最后完成(分為五幕,共計18111行)。詩劇通過中世紀一位飽學的博士浮士德走出書齋,投入社會實踐,不斷追求光明,探索人生,尋求真正幸福的生活過程,表現(xiàn)了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為美好理想而不倦開拓的“有為”精神,顯示了人類社會中新興的進步力量必然戰(zhàn)勝反動的神秘的力量走向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
15.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百科全書 是《不列顛百科全書》。該書舊譯《大英百科全書》,1768年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創(chuàng)編,僅3卷。后經多次修訂,擴充為20卷。1910年第11版時,已成為學術水平很高的大型綜合性參考工具書。1929年出第14版時,版權轉讓給美國,增加了很多適合于美國讀者的新條目。從1960年開始,原書體例得到革新,1974年出版了面目一新的第15版,達30卷,131個國家的4277人,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為其撰稿?!恫涣蓄嵃倏迫珪返膫鹘y(tǒng)內容側重人文學科。革新后的版本在科學部分的改變較為顯著。
16.美國第一部具有民族氣派和風格的詩集 是美國19世紀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惠特曼(1819-1892)創(chuàng)作的《草葉集》。詩集1855年出版第1版,直至詩人臨終,先后出版了9版。整個詩集包容了惠特曼全部的生命和思想感情,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中美國的形象。在詩集中表達出美國人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向往和追求。贊揚了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物質文明的發(fā)展,歌頌了資產階級的民主與自由,頌揚了林肯總統(tǒng)解放黑奴的功績。
17.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民法典 拿破侖親自領導起草,于1803-1804年間形成的《法國民法典》。1807年正式命名為《拿破侖法典》。它以羅馬法為基礎,總結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的民事檔案,并利用了法國舊習慣法以及著名法學家的學術著作進而分析整理而成。法典共20章,2281條。規(guī)定了資本主義財產制度,保證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穩(wěn)定了小農土地所有制,保證農民利用自己的小塊土地;還規(guī)定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所有權”、“自治公平”等一系列法制原則。
18.法國第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 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著的《紅與黑》。小說通過平民出身的青年于連個人奮斗終遭慘敗的悲劇,展示了19世紀20年代法國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描寫了在復辟與反復辟的斗爭中,貴族、僧侶、資產階級、平民各自的階級本質、階級矛盾和政治表演,譴責了貴族和僧侶的反動與專橫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與卑劣。
19.法國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小說 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1802-1885)寫于1831年的《巴黎圣母院》。小說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tǒng)治下的巴黎為歷史背景,以熱烈的浪漫主義筆觸,描寫了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社會慘遭戕害的悲劇。重點揭露了教會的黑暗、僧侶的虛偽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酷,贊揚了巴黎下層人民互助友愛、敢于斗爭的精神。書中不僅顯示了浪漫主義文學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而且以熱烈的激情一掃法國早期浪漫派小說“世紀末”的悲觀絕望情結、宗教色彩和浮夸虛飾的文風,使其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小說的里程碑。作者的另一杰作《悲慘世界》是法國最優(yōu)秀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作品通過主人公冉阿讓和一個流落街頭的婦女及其女兒三人一生的悲慘遭遇,描寫了19世紀初葉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規(guī)模龐大、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背景廣闊,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成為法國重要的史詩式的杰作,被托爾斯泰列為當時法國最優(yōu)秀的作品。
20.俄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詩體長篇小說 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1799-1837)創(chuàng)作的《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1年完成,1833年出版。它標志著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確立。作品以奧涅金和達吉雅娜的戀愛故事為主要線索,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地主貴族的社會生活和俄羅斯的民族習俗,揭露和批判了貴族社會的腐敗和丑惡,同時也反映了貴族青年的苦悶、彷徨和追求。首次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多余人”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刻畫了奧涅金和達吉雅娜的典型性格,奠定了19世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基礎。別林斯基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
21.世界上篇幅最長、人物最多的文學巨著 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1799-1850)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他在1829-1848年共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91部,總名為《人間喜劇》。全部作品分為三部分:《風俗研究》,為全書主干,以各個不同角度全面反映法國當代社會生活,具體分為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軍旅生活、鄉(xiāng)村生活等;《哲理研究》主要是探討產生這些社會現(xiàn)象的原因,企求尋出隱藏在紛繁生活中的意義;《分析研究》意在從人類的自然法則出發(fā),來分析社會的不合理狀態(tài)。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共塑造了2400多個人物形象,為世界文學史所罕見。作者運用“人物再現(xiàn)”的方法,使《人間喜劇》中各個作品互有關系。采用編年史文體寫法,描繪出1816-1848年這一歷史階段法國社會面貌、斗爭形勢和基本特點。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主宰一切的特征,所以說它又是一部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控訴書。
22.世界上最早的全面闡述共產主義理論的文獻 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底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該書于1848年2月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形式出版,包括“前言”和正文四章?!扒把浴弊畛跏怯玫挛某霭娴?。后來,從1872年至1893年陸續(xù)出版英、俄、德、波蘭、意大利文版本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又先后寫了7篇“序言”。該書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特別是它的階級斗爭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考察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特別是分析考察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而得出的科學結論。恩格斯指出,《宣言》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
23.世界上最早的進化論專著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撰寫的《物種起源》。全稱《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出版于1859年。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說明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適應性作了正確解說,摧毀了各種唯心的造神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達爾文的進化論被恩格斯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24.世界上第一部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品是蘇聯(lián)文豪高爾基(1968-1936)著的《母親》。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是以1902年索爾莫伏的革命工人“五一”示威游行的組織者扎洛莫夫被捕和他的母親安娜繼承兒子的事業(yè)這一真人真事為基礎的,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工人運動從自發(fā)斗爭走向自覺斗爭的歷史。作品通過描寫母親尼洛夫娜和兒子巴威爾成長覺醒的故事,第一次破天荒地描寫了無產階級反抗資本主義制度以及為社會主義而進行的斗爭,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無產階級英雄巴威爾的光輝形象和俄國無產階級女戰(zhàn)士尼洛夫娜的典型形象。
25.世界上最大的英語詞典是《牛津英語大詞典》。早在19世紀中葉,英國語言學界就有人建議編纂一部英語大詞典。1857年赫伯特·科爾里奇根據(jù)查德·特倫奇的提議,開始主編這部字典。當時是作為英國語言學會的一項重大事業(yè)來進行的。但到了1878年,這項工作改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部承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編輯工作曾一度中斷。直至1928年,終于完成了全部12冊。1933年又出版了第13冊“補遺”。該詞典的特點是按每個詞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詳盡地說明它的各種用法和演變過程。全書13卷,16570頁,收錄單詞414825個,解釋1827306條,幾乎囊括了英語所有的記載文字和17世紀到20世紀的各種成語。鑒于原有詞典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又出版了4卷本的《增補》。1972-1976年間,先后出版了A-G、H-N兩卷,收錄單詞45萬個,到1983年又出齊了后兩卷,成為編輯時間最長、參加人數(shù)最多、內容最豐富的英語詞典。
五年級語文鞋匠的兒子2[人教版]
下一篇:五年級語文飛奪瀘定橋1[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