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燈具始見于戰(zhàn)國,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燈來看,不僅結構已比較完善,而
且造型也很優(yōu)美,在它以前,燈的發(fā)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
“瓦豆謂之鐙”揭示了燈的形制最早是從豆演變而來這一歷史事實。晉代郭璞注《爾雅·釋
器》“瓦豆謂之登”云:“即膏登也?!痹诠笨磥?,人們最早是借用盛大羹的瓦豆(鐙)等一
些食器皿來點燃照明的?;谶@一觀點,有些專家曾推測中國歷史博物館以前陳列中原始社
會部分的浙江吳興丘城出土的那件陶盉就是一盞最早的陶燈。由此可以認為,由于戰(zhàn)國以前
用來照明的用具和用來盛物的陶盉、豆等形狀區(qū)別不大,人們往往混為一起。特別是陶豆自
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直至戰(zhàn)國,盡管它在形制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有所變化,但它的基本
構造是相同的,即是一種淺盤,內底平坦,有高柄的器皿。從戰(zhàn)國、兩漢時期的墓葬中出土
的各種陶、銅、玉和鐵質豆形燈的造型來看,它們和同時代的陶豆并無明顯區(qū)別。但這類豆
形燈,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其平坦的淺盤中央逐漸出現了凸起的乳頭狀,這種變化可能就是
豆向鐙的演變。
從見于發(fā)表的戰(zhàn)國時期的燈具來看,這一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數量有數十件。主
要出自河南洛陽、三門峽,河北平山、易縣,四川成都、涪陵(今屬重慶市),山東臨淄,湖北江
陵和北京等地的一些戰(zhàn)國中晚期貴族墓中,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見于發(fā)掘報告的主要有湖南
長沙黃土嶺魏家大堆戰(zhàn)國墓和廣西平樂銀山戰(zhàn)國墓等地,其他地方雖有發(fā)現,因與傳統(tǒng)的陶豆無
異,往往被當作陶豆,并沒歸于燈類。這類燈應為下層社會所用,因其無法與華美的青銅燈相比,再加上很難從陶豆中區(qū)別出來,這類燈雖然
數量不少,但并沒有引起考古工作者重視。玉質燈僅見故宮博物院一件,為傳世品,從其精
美造型來看,也應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
人文通史 影響世界的十大圣人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人文通史 爵位知識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