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命題解碼】本題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凸現(xiàn)學科特色。語文題要姓“語”,作文材料避開容易押題的政治熱點、社會熱點,以“語文學習”、“語文素養(yǎng)提升”為焦點,引導學生關注“語文”本身,學科特色鮮明,思辨核心回歸語文本位。二是彰顯母語地位。激發(fā)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目標。而現(xiàn)實堪憂,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很多人不重視語文學習,讀不好文章,寫不好漢字。材料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指出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引人深思,催人警醒。三是緊扣學生生活。作文要關注生活,表現(xiàn)生活。對學生來說,“生活”可以是日常生活、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相比較而言,學習生活是離他們最近也最有感受的生活?!罢Z文學習”生活的命題非常接地氣,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四是考查思辯能力。高考作文注重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本題亦然。材料中提出三條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每條途徑各有哪些優(yōu)劣?比較看哪種途徑最為有效?如何辯證看待它們之間的關系?只有辯證思考,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五是突出“以人為本”。寫作要“眼中有事、心中有人”,這個“人”既指寫作對象,也指寫作者,有時二者合一。作文要“我手寫我心”,以“我”為主體,寫出真情實感,即使是寫他人也應融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命題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談看法和理由,以寫作者的感受為本,不能寫以第三人稱為主角的文章??傮w看,本題不只考查學生的分析力和表達力,更是對語文學習認識和體驗的考查?!罢n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三種途徑依次著力于“理解”、“積累”和“運用”,有逐層推進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又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從人的角度看,“課堂有效教學”側重于教師主導,“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側重于學生主體。很明顯,后兩者學生最有體會,也容易寫好。如果選“課堂有效教學”寫作,就不能只從教師“教學”方面寫,而應轉換為寫在教師“有效教學”引導下自己“有效學習”的體會和感受。本題的關鍵在“比較”二字,寫作者必須在適當?shù)谋容^中闡述自己的看法,并表達出充分的理由。本題設題精巧,材料有思想、有底蘊,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即“愛國”、“敬業(yè)”:重視語文學習,熱愛祖國語言文字,這就是“愛國”的表現(xiàn);作為學生,“業(yè)”即“學業(yè)”,喜愛語文學習,勤于語文學習,努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就是“敬業(yè)”的體現(xiàn)。在追求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文化”、“快餐文化”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弘揚傳統(tǒng)精神文化,提高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日趨重要而迫切。命題寄予著對青年學生的殷切希望,用意深邃。寫作時,要立意高遠,表現(xiàn)出應有的文化自覺意識,體現(xiàn)“愛國”、“敬業(yè)”的價值追求?!緦忣}誤區(qū)】簡單類比,仿審失誤。本題與2015年海南卷作文題很相似,材料中都設置了三個特定對象,要求寫出對三者的思考和看法。2015年列出三位“當代風采人物”,明確提示:“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表明審題立意必須“三選一”。如果將本題與之簡單類比,模仿審題,就容易得出只能“三選一”的立意局限。事實上,本題與之“似而不同”,雖有“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的要求,但沒有“三選一”的限制。在辯證分析三者在語文素養(yǎng)提升方面利與弊的基礎上,可選一、選二或選三寫作??墼~不準,偏離指向。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最常用的方法是找關鍵詞。在很多同學眼里,材料中“語文學習”、“語文素養(yǎng)”、“軟實力”、“文化自信”似乎都是關鍵詞。于是據(jù)此立意,論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如何提高軟實力”、“怎樣培養(yǎng)文化自信”等等,就偏離了本題的寫作指向。材料開頭指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容易使人誤以為是審題立意的重點。如果審題時顧頭不顧尾,就必然偏題。很明顯,“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三條途徑”,才是審題立意的關鍵點。隨意生發(fā),擬題不當。審好題,立好意,還需擬好標題。標題是“文眼”,是“窗口”,也是寫作的方向。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標題直接決定作文的質(zhì)量。有的同學隨意生發(fā),擬題或偏或寬或模糊。如《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我的知心伴侶》、《語文學習之花》、《語文素養(yǎng)的奧秘》、《我的語文素養(yǎng)夢》等等,看似不錯,其實容易寫偏。如果是寫議論文,擬題要緊扣觀點,開口要小,簡明醒目,如《在實踐中學好語文》、《閱讀讓語文學習“騰飛”》、《“三”升語文素養(yǎng)》等等。如果是寫記敘文,擬題要扣關鍵詞,巧用修辭,生動簡明,如《我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寶典”》、《行走在語文學習的大路上》、《“醉”愛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與小明談語文素養(yǎng)提升之道》等等。缺乏比較,單向論述。有的同學審題馬虎,忽略“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的寫作要求。“途徑”不論是選一、選二還是選三,都只是對所選途徑的單向分析,既沒有對所選途徑本身利與弊的比較分析,也沒有三條途徑相互間的比較辨析。如以“課外大量閱讀”為立意寫作,一方面應通過巧妙的表達,將其與另兩種途徑作點靈活的比較;另一方面在著力寫“閱讀”主體時,既要寫出其在思想啟迪、文化傳承、語言積累、思維訓練等方面對自己的有利影響,也要適當分析課外閱讀在自由性、隨意性中所包含的不利影響。這樣,辯證引導大家既熱愛課外閱讀,又恰當安排,注意選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