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積累、做事、行動、務實
莊子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尼采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李斯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諫逐客書》
芥川龍之介
放棄一切東西比人們想象的要容易些,困難在于開始。
老子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卡夫卡
人的主罪有二,其余皆由此而來:急躁和懶散。由于急躁,他們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懶散,他們再也回不去
奧勒留
做事不可遲緩,言談不可雜亂,思想不可游移,靈魂不可完全傾注于自身,或者過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終忙碌不止
《沉思錄》
史鐵生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病隙碎筆》
曾國藩
天可補,??商?,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路遙
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該重新?lián)P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zhàn)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早晨從中午開始》
高爾基
志在頂峰的人,決不會因留戀半山腰的奇花異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司馬光
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yè)當累日月。
楊絳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
林語堂
人類應被安置于適當?shù)某叽缰?,并須永遠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山水畫中人物總被畫得極渺小的理由。
魯迅
即使慢,弛而不息,縱會落后,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叔本華
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波德萊爾
不要把一個階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結果,那樣的生活只會充滿依賴。
惡之花
魏裔介
欲當大事,須是篤實。
屠格涅夫
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xiàn)在。
二、改變,人格,獨立,自由,真理,靈魂,心靈
格非
逃離,在另一個意義上就是奔向,正如放棄恰恰意味著恪守
盧梭
成功的秘訣,在于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
惠特斯
當我活著時,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隸。
陳寅恪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赫爾岑
因為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縫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
馮友蘭
人對外部世界應當盡力而為,只有在竭盡所能之后,才沉靜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
《中國哲學簡史》
路遙
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于我們實際得到了什么;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木心
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自認為成熟、自認為練達、自認為精明,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魚麗之宴》
列夫托爾斯泰
所謂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變化著的。就是肉體生命的衰弱和靈魂生命的強大、擴大。
塞內加
這個世界上沒有流放地。
《論生命之短暫》
三、反思,憂患意識,思考,失敗,探索,真實,反轉
卡夫卡
不存在沒有真實的人生,真實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曾國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托馬斯伯恩哈德
人之不幸在于他們不想走自己的路,總想走別人的路
洪應明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菜根譚》
米蘭昆德拉
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為自我的存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三毛
一個人倘若不為自己思考,那就從未思考過
約翰·多恩
喪鐘在為誰敲,我本茫然不曉;不為幽明永隔,它正為你哀悼
阿西莫夫
人類總會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
海德格爾
人要想本真地存在,就必須本真地理解和面對死亡。
顧城
當淚的潮涌漸漸退遠,理想的島嶼就會浮現(xiàn)。
黑塞
在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韓非子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博爾赫斯
沒有比思考更復雜的享受了,因此我們樂此不倦。
愛默生
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
安德魯林賽
太多時候,生活中的美好會偽裝糟粕來到你身邊,我們只有借助失敗的積累,才能彰顯出成功。
榮格
向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