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2016屆高三第二次高考適應性統(tǒng)考歷史試題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歷史發(fā)展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列史實出現最早的是
A.內閣、都察院、風力水車 B.政事堂、御史臺、高轉筒車
C.樞密院、土司、木活字 D.中書門下、三司使、以煤冶鐵
25.據《史記》載:一日,魏太子下車,向一位新貴——宮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禮。太子問:“究竟富貴者還是貧賤者應當驕傲?”田子方答:“貧賤者?!辈⒔忉?,他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被派上用場。這反映了
A.士人為諸侯國所重用 B.諸侯國內部等級森嚴
C。士人階層壟斷政治 D.士人輕視功名利祿
26,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慶年間土地與人口變化的情況。據此,可以推知
A.土地兼并日益嚴重 B.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fā)展
C.傳統(tǒng)農業(yè)逐漸沒落 D.精耕細作農業(yè)得到發(fā)展
27.鴉片戰(zhàn)爭后到19世紀末,中國絲織品的內銷量折合生絲從5.06萬擔增至5.49萬擔,增長8.5%;外銷量則由0.44萬擔增至2.21萬擔,增長了402.3%。這種情況
A.阻止了列強對華絲織品傾銷 B.為維持貿易順差提供了條件
C.對民族絲織業(yè)的發(fā)展有利 D.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28.維新變法期間,梁啟超在提出“變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觀點時指出:“政治習慣不養(yǎng)成,政治道德不確立,雖有冠冕世界之良憲法,猶廢紙也?!痹诖耍簡⒊摹坝瞬拧敝鲝堉荚?/p>
A.提高國民參政意識 B.培養(yǎng)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圍民的政治素養(yǎng) D。培養(yǎng)從事法制建設的人才‘
29. 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边@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
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代文化 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30. 1940年8月26日,中國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致電朱德:“頑寇陸續(xù)增兵,企圖掃蕩華北。截斷我西北國際交通,兄等抽調勁旅,事以迎頭襲擊,粉碎其陰謀毒計,至深佩慰?!痹撾娢淖C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斗爭
A.策應了遠征軍赴緬作戰(zhàn)的行動 B。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抗敵
C.配合了國民黨徐州會戰(zhàn)的進行 D.打通了海外援華的物資通道
31.下表反映了我國某一時期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該時期是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32.《查士丁尼法典》規(guī)定,當幾個人在一個特定事務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權力和利益時,只有得到每個當事人的同意,他們的共同管理才能終止。這全面體現了
A.契約原則 B.法治原則 C.集體意識 .D.分權意識
33. 1811年,英國政府準備對美戰(zhàn)爭,派人拿著議會批準的100萬英鎊軍費的批文前往英格蘭銀行要求預付,銀行審計長發(fā)現上面未蓋國王印章,拒絕支付。此事反映出當時英國
A.憲政制度確立 B.銀行擔心政府違約失信
C.國王掌控實權 D.議會不能支配政府財政
34. -位美國學者這樣描寫“二戰(zhàn)”后期的美蘇關系:“每一方都像鏡子里面看人一樣,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對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惡霸。每一方都指責對方表現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痹搶W者認為“冷戰(zhàn)”源于
A.美蘇兩國失去戰(zhàn)時同盟的基礎 B.美蘇雙方誤把對方視為主要敵人
C.美蘇兩國社會制度的根本對立 D.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對立
35.歐洲某個時期崛起了一個富有的階級,他們成為教會之外新的藝術資助人。于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重點轉向宗教題材以外的、表達人物內心的肖像畫。這里的“藝術家”是
A.法國印象主義畫家 B。19世紀現實主義畫家
C.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D.20世紀現代主義畫家
40. (25分)近年來,福利制度建設成為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議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當時分散在各個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貢士莊等已經成為中國古代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顯著的發(fā)展。當時社會貧富貴賤之分日顯頻繁,由賤入貴的士大夫或經過漫長的臥薪嘗膽,或經過數代人乃至眾鄉(xiāng)親的節(jié)儉共助.他們早已深感入仕的來之不易,故多懷有時家族或鄉(xiāng)井的報恩之念。宋代的許多大家族發(fā)展出了多種宗族慈善的形式,如義莊、義田、義塾等。他們通過此類義舉,在“睦族敬宗”的旗號下,對族內成員在生養(yǎng)、學業(yè)、貧病和婚喪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難時加以救濟。
——《中國慈善發(fā)展歷史》
材料二 德國于1863年頒布了《工人疾病保險規(guī)定的準則》.1884年頒布了《事故保險法》,1889年頒布了《傷殘及養(yǎng)老保險法》,再加上20世紀初頒布實施的其他醫(yī)療、工傷、失業(yè)等法律,德國建立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完備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941年貝弗里奇設計的社會保障計劃涵蓋了養(yǎng)老、疾病、殘疾、死亡、工傷、失業(yè)、婦女、兒童等八大保險項目,此后瑞典發(fā)展了這些思想,對公民實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廣泛優(yōu)厚的公共津貼,而被稱為“福利國家的櫥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貝弗里奇報告成為戰(zhàn)后西方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里程碑,也為后來社會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一胡繼曄《追尋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特點。(8分)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會保障制度與古代中國的不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建立起當時世界上最完備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原因。(11分)
(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趨勢。(6分)
41.(1 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蔣昭使《產業(yè)結構問題研究》
比較表中的歷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條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請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歷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戶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據殷商墟|、辭中記載商朝已經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戰(zhàn)國時期,商鞅將戶籍制度發(fā)展為“什伍連坐”法。兩漢時期,口賦和算賦(人頭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兵役與徭役則是國家要求每個丁男承擔的重負,為此,兩漢政權一直實行編戶齊民制度。編戶齊民制度的形成與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戶時時處在封建國家政權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亂后,土地兼并風行,政府的財政收入與徭役來源日益枯竭,為了解決危機,唐政府改革征稅制度,不以戶籍及其登記內容而以土地和財產的多寡為征稅依據。明洪武年間,政府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運動,編制魚鱗圖冊,地籍與戶籍彼此獨立。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使身丁稅與戶籍相分離。從此。地籍便成為統(tǒng)治者征收賦稅的主要依據,而戶籍的作用則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徹底廢除人丁編審,戶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節(jié)選自《中國戶籍制度的歷史考》
(1)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主要功能。(5分)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演變的特點,并分析其演變的原因。(10分)
46.(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1895年之前,絕少有人提出憲法問題,在中國最早提出憲法問題的是鄭現應,1895年,他將“開國會,定憲法”作為救國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隨著維新變法的開展,康有為上光緒帝第五書中明確提出“自茲國事付國會議行,”“采擇萬國律例,定憲法公私之分”。君主立憲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變而暫時中止。
20世紀初,憲政思想的傳播一改戊戌政變后的低迷狀態(tài),驟然風行鼓蕩,尤其是1905年立憲的日本擊敗專制的俄國后,不但士紳及報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員魏光燾、岑春煊、端方、孫寶琦等也順時而動,紛紛上奏立憲。8住總督中有5位奏請立憲,軍機大臣則獲滿漢軍機中地位最顯要的奕助、瞿鴻機的贊同。憲政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編自郭衛(wèi)東《傾覆與再建:明中葉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憲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清末憲政運動的特點。(7分)
47.(15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部分)
(l)根據材料,概括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對象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1933年至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評獎的主要因素。(9分)
48.(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海瑞,廣東瓊山人.1549年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文、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赍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產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吏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赍官污吏退田還民,進有“海青天”之譽。
——摘編自《海瑞傳》
(l)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封建時代的“海青天”現象。(9分)
2016年淮南市高考歷史模擬試題
上一篇:2016年南昌市高考歷史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