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 5—1 8題。三十年點滴念師恩琦君八十七歲高齡的恩師夏承燾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為文追念。恩師的道德文章,與他在詞學上不朽的貢獻,海內外已有多篇文章報導,毋庸我贅述。在我記憶中浮現(xiàn)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學時代,他對弟子們傳道授業(yè)的點點滴滴,與師生們平日相處言笑晏晏的情景。我進之江大學,完全是遵從先父之命,要我追隨這位他一生心儀的學者與詞人。他一口字正腔圓的永嘉官話,同學聽來也許有點特別,我卻非常熟悉。因為父親說的正是同樣的“官話’’。他上課時講解《文心雕龍》,特別強調四六駢文音調之美,組合之嚴密,便于吟誦,易于記憶。他用鏗鏘的鄉(xiāng)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問我們好聽嗎?我覺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奧句子,經(jīng)他抑揚頓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時容易多了。下課后,與一位最要好的同學一路走向圖書館,一路學著老師的調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叉學著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錢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卻沒想到老師正走在我們后面。他笑嘻嘻地說:“多好呀?在厥(這)樣的好湖山里,你們要用功讀書喲!’’中文系同學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師常于課余帶領我們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間。我們請問他為何自號瞿禪,他說因自己長得清瘦、雙目瞿瞿。又請他解釋禪的道理,他說“禪并非一定是佛法。禪也在圣賢書中、詩詞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焙髞硭涛覀冏x書為人的道理時,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橫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禪理,卻使我們個個都能心領神會。瞿師常常邊走邊吟詩,有的是古人詩,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說“作詩作文章,第一要培養(yǎng)對萬事萬物的關注,能關注才會有靈感。詩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靈感早在醞釀之中∥比如‘松間數(shù)語風吹去,明即尋來盡是詩,,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細心去尋,呀。’’他站在高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發(fā)無多休落帽,長風不斷任吹衣?!茏觽兛粗拈L衫,在風中飄飄蕩蕩,直覺得這位老師,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說:“先生的境界實在太高,學生們及不到。’’他說:“這兩句詩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強求名利,任何沖擊都不致被動搖了。’’在九溪十八澗茶亭中坐定,一盞清茗端來,他又吟起詞來:“短策暫辭奔競場,同來此地乞清涼。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無一語,答秋光。愁邊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闌干半夕陽。’’這是瞿師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們背誦得最多最熟的一闋詞。瞿師小學畢業(yè)后考進有官費補貼的永嘉省立師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學校圖書館的古典文學書全部讀遍。對于詩詞尤感興趣,已能按譜填詞,這就是他立志學詞之始。師范畢業(yè)后,無錢馬上念大學,就暫住鄉(xiāng)村小學教書。在幽靜的鄉(xiāng)村里,他作了不少詩,昨夜東風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殘”,是他少年時的得意之作。瞿師于西北大學歸來后,居于籀園圖書館附近,幾乎翻遍了圖書館全部藏書,打下了歷史文化的深厚基礎,立定了他一生為人為學的方針。他謙虛地說自己很笨,認為“笨’’這個字很有意義,頭上頂著竹冊,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從“竹’’從“本’’。瞿師在抗戰(zhàn)八年中,眼看河山變色,沉痛地作過幾首慷慨歌詞。他也目睹許多讀書人,有的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敵,有的卻是利欲熏心,認賊作父。他曾作《瑞鶴仙》,以“玉環(huán)飛舞’’諷汪精衛(wèi)的“辛苦回風舞’’。他對于一個士子的出處進退,評定水準是非常嚴肅的。自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聯(lián)合大學借英租界慈淑大樓開課。雖然弦歌不輟,但總不免國破家亡,寄人籬下的感觸。瞿師在講授詞選時,常提起王碧山詠物詞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無淚的悲傷,比起嚎啕大哭尤為沉痛。他回憶杭州,懷念西湖與之江母校,曾有詞云:“湖山信美,莫告訴梅花,人間何世。獨鶴招來,共臨清鏡照憔悴?!瓷先バθ轁M面,可是他內心是憔悴的,憂傷的。師生暌違的一段時日,他總頻頻賜書囑我專心學業(yè),勿為人間閑煩惱蝕其心血。他的片紙只字,我無不一一珍藏,時時捧讀,有如親聆教誨。他以畢生心血致力學問,以滿懷仁愛,付予人間。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臨終時聽師母吟他自己少年時得意之作,正如搖著短夢,飄然歸去,內心必然因不辜負此生,而感到萬分欣慰吧!(摘編自《三十年點滴念師恩》,有刪改)1 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 )(4分)八夏承燾教授熱愛詩詞,小學時就已立志終身從事詞學研究,并為此不斷進取,成就非凡。B.琦君一生受夏承燾先生影響很大,卻未能及時撰文悼念,動筆寫作本文時可謂百感交集。C.回顧抗戰(zhàn)時期作詩及講授詞選兩件事,都是為表現(xiàn)夏承燾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堅定立場。D.作為弟子,琦君記下了恩師諸多詩詞,并能從細節(jié)出發(fā)展開對先生的回憶,情真而意切。E.本文生動再現(xiàn)夏承燾教授為學、教書、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現(xiàn)了夏承燾教授的精神風貌。1 6.琦君曾在《鷓鴣天》一文中回憶夏承燾先生說:“他因時適地,寓教誨于詩詞,真是充分發(fā)揮了‘溫柔敦厚,詩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燾先生“寓教誨于詩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1 7.根據(jù)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燾先生的“佛心佛性’’?結合文章舉例闡釋。(4分)(2)第二段琦君回顧“之江大學’’的求學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4分)18.夏承燾先生是海內外頗有影響的詞學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代學人呢?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文章和你的積累加以闡述。(4分)參考答案:15.(4分)A C (A項“小學時就已立志終身從事詞學研究”與原文不符合;C項以偏概全,夏承熹教授講授詞選,還意在表現(xiàn)其心憂天下的情懷)16. (6分)①以詩傳為文之要,教導學生關注自然萬物,發(fā)現(xiàn)靈感;②以詩明人生境界,教導學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③以詩表個人操守,引導學生正直做人,憂國憂民。(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17. (8分)(1)(4分)①仁愛溫和。如對學生模仿自己付之一笑,賜書囑我等。②淡泊隨性。如自號“瞿禪”,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禪理;寫詩、衣著均灑脫不羈等。(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①交代自己師從夏先生的緣由,同時承上啟下;②通過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夏承熹先生學問深厚、親切隨和的特點。(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