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3329
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語文課程標準》正式頒布的時間是
A.2001年 B.1949年
C.1956年 D.2006年
2.《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寫字的數量是
A.2500個 B.3000個
C.3500個 D.2000個
3.目前規(guī)定:小學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的篇(段)是
A.150 B.160
C.170 D.180
4.口頭語言的特殊品質是
A.深刻性 B.情境性
C.規(guī)范性 D.嚴密性
5.小學作文訓練的體裁最主要的是
A.議論文 B.說明文
C.記敘文 D.科普文
6.構建口語交際教學序列的根本依據是
A.科學發(fā)展觀 B.語文教學原則
C.言語發(fā)展規(guī)律 D.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
7.各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趨勢是課程的
A.分化 B.專業(yè)化
C.單一化 D.綜合化
8.語文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是
A.作業(yè)批改 B.日常觀察
C.階段考查 D.課堂提問
9.對語文教學現象作出科學分析,并提出問題解決構想的研究方法是
A.調查研究法 B.教學實驗法
C.行動研究法 D.資料統(tǒng)計法
10.在我國明確提出小語科的基本任務是發(fā)展兒童語言的是
A.1956年 B.1949年
C.1978年 D.2001年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在答題紙相應位置正確的涂“A”,錯誤的涂“B”。
11.20世紀90年代前,我國小語界主張弘揚語文課程的人文精神。
12.語文課程標準把小學階段的“作文”改稱為“習作”。
13.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終結性評價。
14.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
15.語文課程標準比以前提高了拼音教學的記憶和拼讀的要求。
16.識字教學的基本策略是根據音、形、義的特點確定教學重點。
17.語文情境教學法的創(chuàng)始人是丁有寬。
18.根據課程的基本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19.“先放后收”是前蘇聯作文教學的主要思路。
20.目前小學作文教學提倡少命題作文。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1.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表現為工具、教育和______功能。
22.“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學校是山東省______。
23.口語交際教材包括課本和______兩部分。
24.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______、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5.一項語文教學研究任務完成后,需要形成一份書面材料,這就是______。
26.語文教學調查報告由五部分組成,主體部分是______。
27.語文教學實驗報告由七部分組成,最后部分是______。
28.語文學術論文結構的最后一部分是______。
29.在小語發(fā)展,______年,曾出現把“文學分析”當成語文教學主要內容的傾向。
30.語文課程標準認為:工具性和______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教學策略
32.口語交際
33.成長記錄袋
34.個案研究
五、簡答題(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5.中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的經驗是什么?
36.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
37.當前作文教學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38.如何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動機?
六、論述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試述小學識字教學的策略。
40.結合實際,談談作文教學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