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歲月中跋涉,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累時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煩時靜一靜,與花草凝眸,急時緩一緩,和自己微笑。以下我
13課:《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14課:《勾踐滅吳》(《國語》)
4、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歷之于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5、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6、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7、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8、果行,國人相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第二冊)
13課:《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4、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5、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課:《滕王閣序》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2、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5、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6、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7、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8、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9、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10、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15課:《師說》(韓愈)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5、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16課:《阿房宮賦》(杜牧)
1、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斗角。
2、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3、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5、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7課:《六國論》(蘇洵)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2、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理固宜然。
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4、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8課:《游褒禪山記》
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而人之所罕至也。
19課:《伶官傳序》(歐陽修)
1、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20課:《石鐘山記》(蘇軾)
1、《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2、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
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21課:《項脊軒志》(歸有光)
1、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2、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4、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觑鲈谖釕?,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5、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22課:《五人墓碑記》(張溥)
1、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2、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3課:《登泰山記》(姚鼐)
1、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2、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24課:《病梅館記》(龔自珍)
1、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2、予購之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衛(wèi)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詩經(jīng)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jīng)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zhàn)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jīng)》)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ǎng)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quán)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46.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孟子告于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