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20分,每題1分)
1.直接、間接、立即三種尋址方式指令的執(zhí)行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序是___C___。
A.直接、立即、間接; B.直接、間接、立即;
C.立即、直接、間接; D.立即、間接、直接。
2.存放欲執(zhí)行指令的寄存器是___D___。
A.MAR; B.PC; C.MDR; D.IR。
3.在獨立請求方式下,若有N個設備,則____B__。
A.有一個總線請求信號和一個總線響應信號;B.有N個總線請求信號和N個總線響應信號;
C.有一個總線請求信號和N個總線響應信號;D.有N個總線請求信號和一個總線響應信號。
4.下述說法中__C____是正確的。
A.半導體RAM信息可讀可寫,且斷電后仍能保持記憶;
B.半導體RAM是易失性RAM,而靜態(tài)RAM中的存儲信息是不易失的;
C.半導體RAM是易失性RAM,而靜態(tài)RAM只有在電源不掉時,所存信息是不易失的。
5.DMA訪問主存時,向CPU發(fā)出請求,獲得總線使用權時再進行訪存,這種情況稱作_B___。
A.停止CPU訪問主存;B.周期挪用;C.DMA與CPU交替訪問;D.DMA。
6.計算機中表示地址時,采用__D___ 。
A.原碼;B.補碼;C.反碼;D.無符號數(shù)。
7.采用變址尋址可擴大尋址范圍,且__C____。
A.變址寄存器內(nèi)容由用戶確定,在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不可變;
B.變址寄存器內(nèi)容由操作系統(tǒng)確定,在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可變;
C.變址寄存器內(nèi)容由用戶確定,在程序執(zhí)行過程中可變;
D.變址寄存器內(nèi)容由操作系統(tǒng)確定,在程序執(zhí)行過程不中可變;
8.由編譯程序?qū)⒍鄺l指令組合成一條指令,這種技術稱做__C____。
A.超標量技術;B.超流水線技術;C.超長指令字技術;D.超字長。
9.計算機執(zhí)行乘法指令時,由于其操作較復雜,需要更多的時間,通常采用__C____控制方式。
A.延長機器周期內(nèi)節(jié)拍數(shù)的;B.異步;C.中央與局部控制相結合的;D.同步;
10.微程序放在_B___中。
A.存儲器控制器;B.控制存儲器;C.主存儲器;D.Cache。
11.在CPU的寄存器中,B_____對用戶是完全透明的。
A.程序計數(shù)器; B.指令寄存器; C.狀態(tài)寄存器;D.通用寄存器。
12.運算器由許多部件組成,其核心部分是__B____。
A.數(shù)據(jù)總線; B.算術邏輯運算單元; C.累加寄存器; D.多路開關。
13.DMA接口__B___。
A.可以用于主存與主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B.內(nèi)有中斷機制;
C.內(nèi)有中斷機制,可以處理異常情況;D.內(nèi)無中斷機制
14.CPU響應中斷的時間是___C___。
A.中斷源提出請求;B.取指周期結束;C.執(zhí)行周期結束;D.間址周期結束。
15.直接尋址的無條件轉(zhuǎn)移指令功能是將指令中的地址碼送入_A_____。
A.PC;B.地址寄存器;C.累加器;D.ALU。
16.三種集中式總線控制中,___A__方式對電路故障最敏感。
A.鏈式查詢;B.計數(shù)器定時查詢;C.獨立請求;D.以上都不對。
17.一個16K×32位的存儲器,其地址線和數(shù)據(jù)線的總和是__B____。
A.48;B.46;C.36;D.32.
18.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___B___。
A.指令周期的第一個操作是取指令;B.為了進行取指令操作,控制器需要得到相應的指令;
C.取指令操作是控制器自動進行的;D.指令第一字節(jié)含操作碼。
19.主存和CPU之間增加高速緩沖存儲器的目的是___A___。
A.解決CPU和主存之間的速度匹配問題;B.擴大主存容量;
C.既擴大主存容量,又提高了存取速度;D.擴大輔存容量。
20.以下敘述__A___是錯誤的。
A.一個更高級的中斷請求一定可以中斷另一個中斷處理程序的執(zhí)行;
B.DMA和CPU必須分時使用總線;
C.DMA的數(shù)據(jù)傳送不需CPU控制; D.DMA中有中斷機制。
二、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設24位長的浮點數(shù),其中階符1位,階碼5位,數(shù)符1位,尾數(shù)17位,階碼和尾數(shù)均用補碼表示,且尾數(shù)采用規(guī)格化形式,則它能表示正數(shù)真值是 A ,非零最小正數(shù)真值是 B ,絕對值的負數(shù)真值是 C ,絕對值最小的負數(shù)真值是 D (均用十進制表示)。
2.變址尋址和基址尋址的區(qū)別是:在基址尋址中,基址寄存器提供 A , 指令提供 B ; 而在變址尋址中,變址寄存器提供 C ,指令提供 D 。
3.影響流水線性能的因素主要反映在 A 和 B 兩個方面。
4.運算器的技術指標一般用 A 和 B 表示。
5. 緩存是設在 A 和 B 之間的一種存儲器,其速度 C 匹配,其容量與 D 有關。
6.CPU響應中斷時要保護現(xiàn)場,包括對 A 和 B 的保護,前者通過
C 實現(xiàn),后者可通過 D 實現(xiàn)。
三、名詞解釋(共10分,每題2分)
1.微程序控制 2.存儲器帶寬 3.RISC 4.中斷隱指令及功能 5.機器字長
四、計算題(5分)
已知:兩浮點數(shù)x = 0.1101×210,y = 0.1011×201 求:x + y
五、簡答題(共20分)
1.完整的總線傳輸周期包括哪幾個階段?簡要敘述每個階段的工作。(4分)
2.除了采用高速芯片外,從計算機的各個子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指出6種以上(含6種)提高整機速度的措施。(6分)
3.某機有五個中斷源,按中斷響應的優(yōu)先順序由高到低為L0,L1,L2,L3,L4,現(xiàn)要求優(yōu)先順序改為L3,L2,L4,L0,L1,寫出各中斷源的屏蔽字。(5分)
4.某機主存容量為4M×16位,且存儲字長等于指令字長,若該機的指令系統(tǒng)具備120種操作。操作碼位數(shù)固定,且具有直接、間接、立即、相對四種尋址方式。(5分)
(1)畫出一地址指令格式并指出各字段的作用;
(2)該指令直接尋址的范圍(十進制表示);
(3)一次間址的尋址范圍(十進制表示);
(4)相對尋址的位移量(十進制表示)。
六、問答題(共15分)
1.假設CPU在中斷周期用堆棧保存程序斷點,而且進棧時指針減1,出棧時指針加1。分別寫出組合邏輯控制和微程序控制在完成中斷返回指令時,取指階段和執(zhí)行階段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命令及節(jié)拍安排。(8分)
2.畫出DMA方式接口電路的基本組成框圖,并說明其工作過程(以輸入設備為例)。(7分)
七、設計題(10分)
設CPU有16根地址線,8根數(shù)據(jù)線,并用作訪存控制信號(低電平有效),用作讀/寫控制信號(高電平為讀,低電平為寫)。現(xiàn)有下列存儲芯片:1K×4位RAM;4K×8位RAM;8K×8位RAM;2K×8位ROM;4K×8位ROM;8K×8位ROM及74LS138譯碼器和各種門電路,如圖所示。畫出CPU與存儲器的連接圖,要求
(1)主存地址空間分配:
6000H~67FFH為系統(tǒng)程序區(qū);
6800H~6BFFH為用戶程序區(qū)。
(2)合理選用上述存儲芯片,說明各選幾片?
(3)詳細畫出存儲芯片的片選邏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