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zhǔn)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xiàn)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p>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dāng)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yàn)檎f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jiān)持認(rèn)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hù)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中國自春秋開始,就有“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钡膫鹘y(tǒng)。然而,秦時設(shè)置“誹*罪”,侯生、盧生非議嬴政“天性剛戾自用”,秦始皇以此罪名逮捕了“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
秦代的“誹*罪”也要說出來的方可稱為“*謗”。漢武帝后來居上,比秦始皇更擅長羅織罪名。于是,在漢武帝時代,我們看到有人僅僅是嘴唇略微翻了翻,相當(dāng)于撇了撇嘴就被論罪處死。
漢武帝時代大概是中國兩千年的帝制時代最差錢的時候,而漢武帝和他手下的一幫酷吏、“能臣”們大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會變著花樣找錢的人。
漢武帝執(zhí)政五十多年,就打了三十多年的仗。打仗當(dāng)然最需要的就是錢,可即便是擁有四海的皇帝,國庫里的錢也有用完的時候。為了繼續(xù)打仗,漢武帝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一個讓王侯宗室們掏腰包的辦法——發(fā)行“鹿皮幣”。
“鹿皮幣”是啥玩意兒?就是用皇家林園上林苑中白鹿之皮做成貨幣,一張皮幣皇帝欽定價值四十萬錢。這么貴重的貨幣當(dāng)然無法進(jìn)入市場流通,皇帝只將它們賣給宗室王侯。這些人到長安覲見皇帝,向上獻(xiàn)享的時候,按照禮儀,需要向皇帝敬獻(xiàn)玉璧。根據(jù)《周禮》,玉璧必須與“帛”配在一起才能作為禮品敬獻(xiàn)?!奥蛊拧庇谑桥缮狭擞脠觥;实垡?guī)定用“鹿皮幣”代替“帛”,所以,宗室王侯們只得乖乖掏錢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