鑠石流金
拼音: shuò shí liú jīn 簡(jiǎn)拼: ssl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形容天氣酷熱
解釋: 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xùn)》:“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p>
例子: 明·宋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雖經(jīng)~之候,未嘗離冠衣而處?!?/p>
焦沙爛石
拼音: jiāo shā shí làn 簡(jiǎn)拼: jssl
解釋: 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出處: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為寒則疑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p>
焦金爍石
拼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簡(jiǎn)拼: jjss
解釋: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大質(zhì)》:“大熱煊赫,焦金爍石?!?/p>
夏日可畏
拼音: xià rì kě wèi 簡(jiǎn)拼: xrkw
解釋: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yáng)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yán)厲,令人畏懼。
吳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簡(jiǎn)拼: wncy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吳牛:指產(chǎn)于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處: 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
例子: ~時(shí),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護(hù)歌》)
流金鑠石
拼音: liú jīn shuò shí 簡(jiǎn)拼: ljss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酷熱
解釋: 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出處: 戰(zhàn)國(guó)·楚·屈原《楚辭·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p>
例子: 季月煩暑,~,聚蚊成雪,封狐千里。(《南史·梁武帝諸子傳》)
燋金爍石
拼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簡(jiǎn)拼: jjss
近義詞: 焦金流石
解釋: 使金石銷熔,形容天很酷熱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大質(zhì)》:“大熱煊赫,燋金爍石?!?/p>
焦金流石
拼音: jiāo jīn liú shí 簡(jiǎn)拼: jjls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定語;形容天氣格外炎熱
解釋: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干旱酷熱
出處: 南朝·梁·劉孝標(biāo)《辯命論》:“放勛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shí),焦金流石。”
蟬喘雷干
拼音: chán chuǎn léi gān 簡(jiǎn)拼: cclg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定語;指天熱干旱
解釋: 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干旱
出處: 前蜀·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風(fēng)有何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