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shù)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有關冬至節(jié)氣起源由來,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冬至節(jié)氣起源
說起冬至的起源,約在3000多年以前,而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的來過源,則起始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而且,當時的“冬至”是被看作“新年”之始的,因為按大周的“周歷”: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他們把對新年的“拜歲”和“賀冬”并沒有什么分別。這種歷法節(jié)日,一直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采用了“夏歷”,人們才把一年的第一個月“正月”,和“冬至”節(jié)日真正的分開了。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的,它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
當時,大周的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他老人家,曾用“土圭法測影“,并在“洛陽”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之后便定此為“土中”,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舉動卻造就了一個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節(jié)日。
據(jù)《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于洛師”,也就是說周公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當時,周公在洛陽,通過精確計算,用“土圭法”測得了洛陽所處的地方為“天下之中”,然后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
所謂“土圭測景(影)”,就是企圖找出“土中”,即中國的中心位置。而這種方法必大概是這樣子:“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其意思大概就是:豎起高為8尺的標桿,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之后,周公又通過“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的方式,測到了“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據(jù)《逸周書·作雒》里記載:“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焙髞恚笾艿囊恍┠苋水愂坑忠罁?jù)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的數(shù)據(jù),又詳細規(guī)劃了“滅商”后的第一座國家都城的建設與規(guī)劃??梢?,周朝的第一個被規(guī)定為正式都城,就是洛陽。
之后,又“定天保,依天室”,也就是國家的都城與宗廟完成之后,周公又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jù)記載,當時的大周是以冬十一月為新年的第一個月的,所以他們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這也就是說,當?shù)闹芄x取的“經(jīng)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叫做“冬至”,便做為新年第一天的開始了,也就是說當時的“冬至”這天,便新年和第一天“大年”。
這也就是說,“冬至”節(jié)氣的起源,來自于“洛陽都城”的建立,而“洛陽”之所以能成為最早最輝煌的都城,也是得益于“冬至節(jié)氣“的起源。如果更確切地說,“冬至”節(jié)氣的起源,來自于大周朝的周公,是周公創(chuàng)造或發(fā)明了冬至節(jié)日。
據(jù)《漢書》里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在漢代時的人們過“冬至節(jié)”,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由此可見,從大周到大秦,再一直到漢代,人們都是以“冬至日”當作一年的“歲首”而一直不變的。所以,后來也就有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說“冬至大如年”的原因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
古代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在十二辟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征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因為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shù)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數(shù)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因為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于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chuàng)世之祖。
冬至一度被定為新年歲首
我國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我國周代時,冬至被定為新年元旦,是個非常重要和熱鬧的節(jié)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jīng)是年了。
冬至時節(jié)有趣的習俗
上一篇:有關冬至節(jié)氣起源由來
下一篇:冬至養(yǎng)生的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