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和全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追根溯源,這些客家人都是從嶺南地區(qū)遷移出去的。客家文化源遠流長,亦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客家風俗文化禮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飲食習俗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數(shù)早晚食粥,晝邊(中午)食干飯。農(nóng)村早餐粥加雜糧。長汀稱雜糧為"粗貨",過去常年是"粗貨半年糧",歉收之時則以雜糧為主,有時要食番薯渣充饑。麥子一向少種,故面條只作年節(jié)加餐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春荒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50年代后則很少如此吃了。長汀,上杭,武平部分鄉(xiāng)村有一種藏番薯,用鹽水腌漬而成,風味獨特。
家常便菜,腌菜干、蘿卜干常年不斷,配以時令青菜,莧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為普遍。家家戶戶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等,是常見菜。
大米除做飯、粥外,還可做粉干,缽糕,籠床糈之類。粉干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還有糯米做的糍粑,大禾米做的米果,品種如糕、圓、凍、果之分,其味有甜,咸,堿之別。每逢喜慶之日,家家戶戶都有制備,敬神,餉客,饋贈親友均宜,亦是農(nóng)村年節(jié)傳統(tǒng)食品。
風味小食有肉圓和燈盞糕等。肉類食品,燒大塊、白斬雞最為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汆豬肉、干蒸豬肉是平時傳統(tǒng)菜肴。 長汀家釀酒素有盛名,味純香甜,度數(shù)低不易醉人,婦孺皆喜歡。酒娘更 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飲茶多用碗,以解渴為主,有時用來作湯淘飯,常云"粗茶淡飯"。
對于甜,酸,苦,辣,汀州人并無偏好之癖。不少人愛吃炸的食品,認為香脆可口。煮菜偏咸,口味較重。
客家節(jié)日風俗
春分: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guī)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qū)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guān)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節(jié):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jié)。
清明: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图业貐^(qū)除大部分是春分掃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掃墓的。清明節(jié)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壇的。
端午: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jié)或者端陽節(jié)。家家戶戶買肉、殺鴨、包粽子、做米果過節(jié)。端午是個大節(jié),許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會回家過節(jié)。節(jié)日主要內(nèi)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jié)(中元節(jié)):也即鬼節(jié)??图业貐^(qū)多以七月十五為“鬼節(jié)”。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過節(jié),謂“七月十四人過節(jié),七月十五鬼過節(jié)”。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節(jié):民間通稱八月節(jié),是個大節(jié)。吃月餅,賞月,慶團圓。各家各戶要置辦酒菜,買豬肉、宰雞鴨、做米果過節(jié)。中秋晚上,家人團聚過節(jié),飯后吃月餅賞月。各地風俗大體相同。
重陽節(jié):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jié),也叫重九節(jié),客家人俗稱“九月節(jié)”,是年尾大節(jié),有“過了重陽無大節(jié)”之說,出門的人很多都要趕回家過節(jié)。這一天,
很多地方人們要帶著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風箏,謂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說,此俗系祖先從北方中原帶來,代代相傳至今。這一天,有些老人和婦女則上山到庵廟燒香拜佛。
冬至:在農(nóng)歷十一月,也叫“過冬年”。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過冬至要吃豬肉、牛肉,做米果、煮湯丸,有錢人要吃鹿茸、人參補冬。
齋戒日:為少數(shù)客家人所有;每年的4月20日【非回族齋戒日】
傳統(tǒng)習俗
1、誕生禮儀
催生: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帶著雞、雞蛋、面條、粉干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shè)宴招待。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客家的成年禮儀俗稱“出花園”)
祝壽: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面、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lián),或者再加上送禮金。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图胰松蘸妥?,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后請;除內(nèi)親、至交有發(fā)請?zhí)?,不賀不請。
3、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為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梁時,要張燈結(jié)彩,貼紅聯(lián)。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qū)邪”、“除煞”,然后才能遷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