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游牧民族性情豪放,在草原上形成了獨特的接待賓客的禮節(jié),包括問候、交換鼻煙壺和周到地招待飲食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蒙古待客禮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待客禮儀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jié)。獻哈達時,蒙古國民族服飾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yīng)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頸上。賓客應(yīng)雙手合掌于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勸酒
蒙古民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歌唱表達出來,唱歌與勸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數(shù)遍,酒意酣暢。歌唱有禮儀性的,也有即興盡興的,有一人或數(shù)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達旦。
敬神
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xí)俗。據(jù)《蒙古風(fēng)俗鑒》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zāi)?,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馬酒
“遠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請你喝一杯下馬酒
/洗去一路風(fēng)塵”。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到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禮儀——下馬酒。
其飲法是:
1、客人左手端乘酒銀碗。
2、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
3、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
4、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額頭,稱為“敬祖先”。
5、雙手端碗,一飲而盡(一飲而盡視為對蒙古族主人的尊敬)。
羊宴。
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jié)為整羊宴,其次為羊背子宴,奉整羊上桌時,羊頭要向客人,首席客人在羊頭上用刀刃劃一個十字后,把刀遞給司酒者(專管斟酒擺弄整羊的人)。司酒者先把羊頭卸下,連同羊尾上割下的一塊肉放在小盤里,供在主人家的神位前,再從羊背左右側(cè)各切一條四指寬的肉,相互交換位置,將刀柄朝客人方向放在向內(nèi)。首席客人拿起刀,先從羊背的前部切一塊肉放入火中(以示祭祀灶神),大家方開始食用。招待喇嘛或婦女的整羊宴有不上羊頭的習(xí)慣。對于一般客人,則用肩胛骨、四根長肋骨等招待。若是姑娘,就要用羊胸叉骨招待。
接待禮儀
客人來臨,主人首先問候來人的身體健康、親眷平安和工作情況??腿诉M門落座后,女主人先端上一碗香噴噴的熱奶茶,然后擺上各種奶制品。向客人敬酒和奶茶是隆重的禮節(jié)。為貴賓準(zhǔn)備盛奶茶的碗必定是銀質(zhì)的,還要與奶茶一起獻上哈達。主人向貴賓遞酒杯的動作也是有規(guī)矩的。右手舉杯,左手托住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在喝奶茶或喝酒前,還會有人致祝詞,祝愿完畢,其他人則答:“愿祝此長存”的話語。除奶食外,還有糖果等食物。
款待嘉賓的最上等的菜肴是又肥又大的綿羊的“背子肉”,即羊胸椎下面至尾部的那塊肉。
風(fēng)俗習(xí)慣
待客
蒙古人喜歡養(yǎng)狗。狗有護畜作用,還能傳遞信息。狗一叫,孩子們首先跑出來,之后,向大人匯報觀察到的情況。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出來迎接。迎客人時,服裝要整齊。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客人要在營子外下馬,牽著馬進營子??腿耸情L輩或老人,主人要接馬韁拴在馬樁上。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問候請安。請安禮儀,男人是將雙手置于躋部鞠躬或打千,婦女行單跪禮請安。
按蒙古人傳統(tǒng),不論是不是親戚故舊,認識不認識,來家就是客,一律茶、 食招待。 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燒茶,也要品嘗點奶食品才上路。
獻茶敬酒照例以長輩 、老人為先。有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后主,客人接過來要放在長者面前。獻茶要站起身雙手奉上,不能坐著獻茶。晚輩如果是男性,敬酒時作單跪姿勢。
客人吃過茶,先向長輩一一敬酒,長輩們接過第一盅酒,照例說幾句吉祥的話,用太陽指蘸酒彈酹。這時向老人獻上禮物,分給小孩糖果。
客人遞過禮物, 家長向客人敬酒。 如果家長年高輩長,一般由少輩人代替。晚輩忌諱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但必須接過酒杯并酹酒之后,將杯放在桌子上。如果客人好喝酒,長輩便借故回避,給機會 讓同輩人飲酒娛樂。多么好喝酒的老人,也不同青年人一道飲酒。即使大規(guī)模喜慶,也必須按年齡、輩分、地位、性別分開排坐。避席的長輩待年輕人飲到差不多時 返回,與客人共同斟滿一杯酒放在桌子上,大家開始用飯。如果以整羊待客,則先由長者動刀。和客人一起吃飯的,必須是家庭主事人。
客人辭行,全家送別,有時老太太會用牛奶酹祝。
蒙古包的西北隅和灶口處是不能貿(mào)然去坐的。要沿房門西側(cè)坐在門里或被主人讓到正北延?xùn)|一排坐下。不論天氣多冷,不得在火盆 、鍋撐子上烤腳 、磕煙袋、吐痰和進出跨越。鞭子、棍子之類禁忌帶入室內(nèi)。
有些地方,蒙古人生孩子,總要在屋檐下掛個標(biāo)志,如果掛的是弓箭,說明生的是男孩;掛的是紅布,說明生的是女孩,即寓男用弓箭、女用針線之意。凡遇這些標(biāo)志,客人須注意,不要貿(mào)然闖進婦女坐月子的屋里。
禮獻整牛整羊
整羊整牛,也稱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貴賓的傳統(tǒng)禮儀。
自古以來,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馬奶酒和給遠征人攜帶綿羔羊熟肉條的習(xí)慣。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來客和祭禮神祗。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瑪、整羊三種,主要取其完整、齊全之意。
禮獻整牛,除了祭祀犧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說,為65歲以上年人祝壽,僅象征性地獻上牛烏查(蒙古族叫烏古查,即牛羊軟肋脊肉)。珠瑪,又分為 立式珠瑪,也就是最講究的整羊,其特點是褪毛、帶皮、烤制。整羊席不象珠瑪那樣精制,其特點是去皮、煮制。禮獻整羊也象獻整牛一樣,根據(jù)不同需要和對象, 采取不同方式。有時獻上完整的羊肉,有時獻羊的某一部分。春節(jié)時招待親朋好友和貴賓時,把熟羊頭放在大方木盤中間,周圍擺滿各種奶食品和點心端上,是隆重 禮儀。
整牛、整羊、珠瑪?shù)募庸し椒ǎ鞯夭槐M一致,但必須保證食品的完整,避免損壞皮肉。
整羊的擺法;羊頭必須向著主賓。 在宴會上用整羊招待客人時 ,一般要唱贊歌敬酒三巡 ,當(dāng)賓客們開始唱和時,再斟一杯酒,誦獻整羊的祝辭。專門向執(zhí)刀割肉、招待客人的人敬酒一杯之后,主人請席間長者先動刀。那位執(zhí)刀招待,蒙古語稱“渾都格 其”。長者接過蒙古刀,在羊頭的前額劃個“十”字,從羊的腦后、嘴角兩邊、兩個耳朵、兩個眼眶、脖頸、硬腭上割下幾塊肉,再把羊頭轉(zhuǎn)向主賓。主賓端起羊頭 回贈主人。主人端過一個空盤,接過羊頭和長者割下的部位肉,擺在佛龕前敬佛。接著用專用的蒙古刀,從羊烏查的右側(cè)、左側(cè)切出長條薄片,左右交換放置。割羊 烏查前半部時,刀刃向外。如此切割三次之后,分節(jié)卸下其它骨頭(過席的羊烏查只能切一刀),由陽面轉(zhuǎn)圈后,退回去放入肉湯里熱,然后上桌進餐。退下整羊 后,上肉湯。
禮獻整羊時,通常安排專人獻祝辭。誦祝前,要向祝辭人敬酒一杯。祝辭人用無名指蘸酒彈酹,然后舉杯祝辭。誦祝辭的姿勢:老年人坐著,中年人單腿跪著,年輕 人站著。祝辭內(nèi)容因人、因事、因地區(qū)不同而各異。比如有一則祝辭唱 道: “博格多成吉思可汗,迎娶花容光煥發(fā)月貌的孛爾貼只斤夫人。宰一只花臉的羯綿羊,裝在水晶盤里招待貴賓。
是成吉思汗定下的禮制,是蒙古人待客的傳統(tǒng),是忠厚和貞潔的標(biāo)志,是至誠心意的象征?!?/p>
大家斟一杯酒互相唱和 。誦祝辭人說一聲“結(jié)!”(請用刀)。并舉杯繼續(xù)祝福唱道:
“按著老規(guī)矩敬獻,請各位都來品嘗。
遵循舊風(fēng)俗奉獻,請各位都來舉觴?!?/p>
再斟一杯,眾人回敬唱和。之后,祝辭人接著說:“結(jié)!”
彝族風(fēng)俗習(xí)慣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蒙古待客文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