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享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fēng)景旅游城市。作為江南吳文化的發(fā)祥地,蘇州有著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蘇州民間習(xí)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端午節(jié)習(xí)俗
1、佩掛香囊
端午節(jié),蘇州風(fēng)俗要戴香囊。吳中風(fēng)俗歷來競尚麗巧,舊時繡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jié)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妯娌們就要早做準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shè)計好新奇的文飾,再巧加刺繡。
2、懸掛菖蒲
菖蒲是有說法的哦,尖尖的菖蒲葉,喻為劍;上面綁個大蒜頭,喻為榔頭。大概的意思就是說,防止大鬼小鬼進屋里來。買回來的菖蒲,按照老蘇州寧的做法需要用一小塊紅紙包扎一下,然后用繩子掛在門口?,F(xiàn)在省事了,就直接拿紅色塑料繩捆住,掛門口。
3、穿五毒衣
蘇州的端午節(jié)有個很重要的習(xí)俗,就是給七歲以下的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圖案的“五毒衣”,同時還要掛上裝滿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頭鞋。由于端午節(jié)通常在農(nóng)歷五月份,而這時蘇州地區(qū)即將進入梅雨季節(jié),天氣濕熱,蚊蟲出沒,人也容易長一些痱子、癤等,而孩子抵抗力差,給他們穿戴這些衣服配飾,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體健康。
4、蘭湯沐浴
與穿五毒衣一樣,蘭湯沐浴也是一種寓意健康的習(xí)俗。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用艾草、菖蒲等幾十種花草和藥材,泡制后用湯水沐浴,洗過之后據(jù)說可以達到蚊蟲不侵的效果。這一習(xí)俗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只有在江南一帶,才被稱為“蘭湯沐浴”,體現(xiàn)出一種江南地菖蒲、艾草、野蓬,還有大蒜頭,區(qū)更為精致的文化特點。
民間習(xí)俗
軋神仙
傳說農(nóng)歷四月十四為八仙之一呂洞賓的仙誕,俗稱“神仙生日”。神仙廟在閶門虹橋下塘,即原福濟觀。舊時每逢四月十四日前往神仙廟進香膜拜者絡(luò)繹不絕,其中尤以妓家、醫(yī)家、藥業(yè)為最狂熱。傳是日呂洞賓混跡干熙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難愈者,往往有緣得到治療,故人群特別擁擠,大家都想碰碰運氣,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稱“軋神仙”。許多小商小販也紛紛前往閶門內(nèi)虹橋至皋橋一帶,出售泥人玩具、花草盆景、魚蟲花鳥等小商品。如今進香神仙廟的迷信活動已絕跡,但軋神仙的習(xí)俗卻相沿未易。每逢軋神仙之日,神仙廟附近仍然是人山人海,各類日用、觀賞的小商品應(yīng)有盡有?!败埳裣伞睂嶋H已成為一種民間的廟會活動。
石湖串月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蘇州舊有泛舟石湖賞月之俗,稱“石湖串月”,又稱“游石湖”。石湖在蘇州城西南,湖廣25里。在皎潔的月光下,湖光山色,塔影畫橋,風(fēng)帆漁舟,風(fēng)光旖旎,令人心馳神往。是夜,月光穿過石湖行春橋橋孔映入水中,也有說是月影穿過上方塔鐵鏈環(huán)孔,倒影恰成—串。蘇州人出游石湖,盛況空前,其時大小船只傾城而出,游船、燈船交織如梭,湖面上室歌喧闐,岸邊攤販林立。蔡云《吳故》詩日:“行春橋畔畫僥停,十里秋光紅寥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湖亭?!?/p>
雷齋素
相傳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雷尊,即雷公,是神話中專司打雷的神。吃“雷齋素”,就是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據(jù)說,吃了雷齋素可以消災(zāi)避疫保平安。過去蘇州市民吃“雷齋素”者,一般從六月初一開始至雷尊生日止,將近一個月。開葷這一天,觀前街上的松鶴樓菜館此時特別推出時令面點——鹵鴨面,用新肥鴨烹制,鮮潔可口,因此,蘇州有句歇后語:“雷齋素開葷——鹵鴨面?!?/p>
曝書翻經(jīng)
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xí)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于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jīng)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xiāng)村老婦開“翻經(jīng)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jīng)曝曬,宣稱“翻經(jīng)十遍,再世可轉(zhuǎn)男身”。又有民諺云:“六月六,狗腐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將狗、貓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蘇州喇叭
喇叭,一種常見樂器。民間有關(guān)喇叭的歇后語還真不少,其中最為熟悉的有兩句:窗戶口吹喇叭——名(鳴)聲在外;畫上的喇叭--沒法想(響)!誰能想到,這兩句歇后語竟會應(yīng)驗在同一人身上。
蘇州話中的“喇叭”,不單指樂器中的喇叭,還有特殊含義。譬如:指把事情搞糟、耽誤事情、耽誤時間等情況,統(tǒng)稱為喇叭,或喇叭腔。還譬如:事情一開始挺好,后來越弄越僵,越弄越不靈光,蘇州人就會說:“開頭蠻好,弄弄就要喇叭腔了?!?/p>
相傳,江蘇昆山陸家浜的吹鼓手早在南宋時代就名揚江南。當(dāng)時,陸家浜鼓手中,有個非常出名的人叫阿福,擅長吹喇叭。他不但會吹長喇叭、短喇叭,而且更擅長吹彎喇叭。
由于阿福吹喇叭出了名,在蘇州一帶,人們都叫他鼓手阿福,后來索性叫他“彎喇叭”。 “彎喇叭”功夫確實到家,他練就—囗穩(wěn)氣功夫,可以邊吹邊吸氣,使喇叭響聲經(jīng)久不息。近代江南笛王陸春齡也有這本事,就是呼和吸放在一起,其實就是擅長透氣。
這年,太倉縣雙鳳鎮(zhèn)廟會,來請陸家浜鼓手前去助興,“彎喇叭”當(dāng)然也去了。班子一到雙鳳鎮(zhèn),竟碰上了好幾班鼓手,要唱對臺戲。陸家浜鼓手不甘示弱,要顯露鋒芒,比苗頭,打擂臺,不好輸給別人。所以陸家浜鼓手看著阿福,意思阿福是班子里最厲害的人,今天就看你的了。 “彎喇叭”來了勁兒,胸脯一拍:“待會兒看我的。”等行鄉(xiāng)開始了,鼓手班子各自坐上一條船,順著搖船擺蕩的節(jié)拍,拿出看家本事吹奏起來。 果然“彎喇叭”最吸引人,從東市梢吹起,一直吹到西市梢,喇叭聲音沒停過,氣口掌握的好,指法又是奧妙,吹出來的喇叭強而不吵、實而不虛、快而不亂、慢而不斷。 雙鳳鎮(zhèn)南北兩岸,人山人海,人們都跟著陸家浜鼓手船,還喊著:“‘彎喇叭’真有道理!”“‘彎喇叭,吹得最好!”“阿福靈光格!”
這時,阿福得意洋洋,屏氣屏得面孔通紅,喇叭吹得更加響亮。雙鳳鎮(zhèn)有三里多長,再加船多搖得緩慢,鼓手船足足一個多時辰才停下?!皬澙取碑?dāng)然也吹了―個多時辰,喇叭聲也—直沒停,響了一個多時辰。 哪里知道,船剛想靠岸,“彎喇叭”阿福一下倒在船艙里,立不起身來了,囗噴鮮血,不要說再也沒法吹響喇叭了,當(dāng)即竟閉上眼睛死了。
你們想想,吹喇叭是從喉嚨里用力氣吹響的,又不是現(xiàn)在的電喇叭,阿福一連吹了一個多時辰,盡管他有穩(wěn)氣之功,但終因疲勞過度,力盡精竭而亡了。 “彎喇叭”要面子,結(jié)果命也送掉了?!皬澙取币凰?,蘇州一帶老百姓十分震驚,在民間相互傳說著“彎喇叭”是窒息死的。 從此,人們把一切不順利的事,都說成了“窒死彎喇叭”。蘇州人有時還說:“三年不接客,接到一個彎喇叭?!笔侵傅昀习彘_門做生意,結(jié)果顧客挑來挑去也沒買,生意也沒做成功。
因此,蘇州人嘴中的“喇叭”,不僅指樂器,對辦不好的事情、耽誤了事情或者事情的結(jié)果不好,就稱“喇叭”、“喇叭腔”、“彎喇叭”、“窒死彎喇叭”、“三年不接客,接到一個彎喇叭”,非常有趣
感恩節(jié)風(fēng)俗習(xí)慣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蘇州民間習(xí)俗禮儀
下一篇:元宵風(fēng)俗文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