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qū),承擔著“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榮使命和政治責任。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被譽為"西安后花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安康婚嫁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
婚嫁習俗
舊時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禮”之規(guī),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幾千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六禮”的表現(xiàn)形式在安康地區(qū)雖然發(fā)生了某些變化,但基本內(nèi)涵沒有大的改變。安康婚俗基本上沿襲此制。
訂親 又稱訂婚、訂媳婦,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訂親分為請媒人、拿八字、過門三道程序。
請媒人是男方有意某家女子時,便請媒人向女家提親,女家答應(yīng)議婚后,男方備禮前去求婚。舊時,安康各地的早婚現(xiàn)象比較普遍,尤其是在邊遠山區(qū)和農(nóng)村,一般當男孩長到十三四歲時,父親便開始操心其婚事?,F(xiàn)在大多是20歲左右。當?shù)胤Q媒人為“紅爺”或“紅娘”、“媒婆”。
拿八字是舊時“六禮”中的“問名”。求婚后男方托媒人前往女方詢問姑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時。這一程序在安康叫“放八字”,也稱“放口”。女方將姑娘的生辰八字庚貼,寫在紅紙上交給媒人,轉(zhuǎn)交對方。男方拿到“庚貼”后,連同兒子的生辰八字,請算命先生卜算,看男女生辰和屬相是相生還是相克,叫“合八字”,也稱“合相”或“合婚”。若相克,則不能“合婚”。
過門是提親后,八字又相合,由媒人引導(dǎo),父母、兄妹和親族叔伯等陪同姑娘前往男方“看家”,當?shù)亟小斑^門”、“踩門戶”。實際是女方對男方家庭狀況,如住房、家具、家境、貧富程度等的實地考察?!斑^門”之后,女方走時,男方要送一些禮物。如果女方接受,表明女方對男方家庭較為滿意;如女方推辭不受禮,則表明女方對男家不中意,婚事也就不便再提了?!斑^門”這一程序在有些地方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由媒人引導(dǎo),帶上“合婚禮”到女家去,女家以禮招待之后,姑娘與男方相見。見后,若男女雙方滿意,便讓姑娘給男方來的客人,一一敬茶,謂之“端茶”。之后,由男方母親親自給姑娘帶上耳環(huán),臨走再送給姑娘紅包和禮物。如男方看不中,便不給女方什么禮物。舊時,不少地方保持古老的“納吉”習俗,男女雙方不直接見面,姑娘只能躲在屋內(nèi)從門縫看女婿的長相;男子只能根據(jù)女方兄弟姐妹來推測姑娘的容貌。即所謂:“穿衣裳看袖子,說媳婦看舅子?!?/p>
認親是男女雙方同意之后,舉行訂婚儀式,然后男方帶禮物,在媒人的帶領(lǐng)下,去女方家拜認直系親屬,為“認親”。
接親 又稱接媳婦、娶親。是婚姻程序中極為重要的程序之一。它包括“過報日”、“過禮”、“迎親”、“發(fā)親”、“辦喜事”、“鬧房”、“拜客”、“回門”等程序。
報日,也稱“送日子”。正式訂婚之后,雙方便為兒女婚嫁做積極準備?;槠谝唤?jīng)擇日決定,經(jīng)女方同意后,便由男方以“喜貼”形式將結(jié)婚日期及彩禮,請媒人或親朋送往女家通報。彩禮舊時包括姑娘結(jié)婚時用的衣料、被褥、布料及四色水禮之類?!皥笕铡痹凇傲Y”中叫“請期”?!皥笕铡币话阍诨槠谇耙辉伦笥彝▓髮Ψ健?/p>
過禮是臨近婚期時,男方要在完婚前一天,即女方“花宴酒”之日向女方家送禮物。這種“過禮”,除送兩塊肉(俗稱“禮吊”),兩瓶酒、四色水禮而外,還有衣服、床單、首飾、化妝品和離娘帕子(一匹絲織黑帕,現(xiàn)在叫離娘布)等,裝入專供“過禮”用的“抬盒”內(nèi),用紅紙墊入盒底并用紅紙條封盒,一邊在紅紙上寫上“封盒大吉”,另一邊寫“開盒大吉”,由兩人將盒抬上,再由媒人和下書先生(選識字、懂禮、能說會道、熟悉民俗禮節(jié)的人擔任,也是男方的全權(quán)代表)帶上婚書、請貼以及紅包禮(開盒禮、填庚禮、餐廚禮等)前往女家。下書先生將寫有“滿門請”的請?zhí)图t包禮等交給女方家長,并請女方開盒(給開盒禮),擺出彩禮請女方親友過目。女方要找一位能言善辯的己親與下書先生“舌戰(zhàn)”,若女方的一些要求男方在“過禮”時未能滿足,缺這少那,第二天就不能按時發(fā)親,下書先生代表男方作一些讓步,并答應(yīng)立即彌補。如果下書先生能言善辯,許多問題也就代解了。女方招待男方“過禮”之客,并由女方填寫婚書的“庚書”(交填庚禮),由下書先生帶回男方。女方要將“過禮”的兩瓶酒留下一瓶,換上一瓶水,放入抬盒返回男方。
婚期前幾日,新郎帶厚禮(啟媒禮)到媒人家請媒人來男家款待,幫辦喜事,并由下書先生作陪,謂之“啟媒”。迎親前一日,宴請幫辦喜事的人員和己親厚友,名為“支客”?;槠谶@天,男方一切準備就緒之后,由下書先生攜紅包(迎親禮、祝神禮、梳妝禮、上轎禮等)和四色水禮,帶領(lǐng)抬嫁妝和迎親人員一同到女方家接親。
洞房鋪床,一般是婚期前兩天夜里,選一名兒女雙全、聰明能干、有福氣的中年婦女鋪床,邊鋪邊念詞:“鋪床,鋪床,枕頭鴛鴦;先生貴子,后生姑娘;今年生一個,明年生一雙;打開紅羅帳,一股桂花香;自從今年起,地久又天長。”床鋪好之后,在婚期的前一天晚上,還要選兩個有福、全命的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兒女的人)在新房睡覺,謂之“烘床”或“暖床”,象征新人有福、全命。
酬客,又叫辦喜事。結(jié)婚酬客叫過紅喜事,又稱辦酒席。結(jié)婚這天稱“正日子”,要設(shè)宴款待親朋和女方送親的上親。酬客多有講究,全過程由總管、支客(又叫執(zhí)客)張羅安排。
安康舊俗結(jié)婚三天喜事,結(jié)婚頭天請“支客”,為招待幫忙的和男方己親,不做席,飯菜比平時豐盛;結(jié)婚這天為“正日子”,即酬客,上親、己親厚友、朋客(朋親),酒席筵請,十分隆重;第三天為“圓飯席”,和正日子一樣豐盛,只招待上親、己親。一般朋客不再招待?,F(xiàn)在城鎮(zhèn)婚禮從簡,一般是一天喜事,不搞“圓飯席”。但在山區(qū)農(nóng)村,仍還有三天喜事辦“圓飯席”的。現(xiàn)時,城鎮(zhèn)多在飯館、賓館包席,發(fā)請?zhí)埧透把?。農(nóng)村仍請廚師在家里備辦酒席。
拜客,又叫“開拜”。舊時多在結(jié)婚的當天晚上進行,在堂屋正中設(shè)一香案,焚香燃燭,地上鋪一紅毯,由新郎新娘立于屋中,叩頭拜客。此禮由支客主持,受拜者是己親內(nèi)戚。受拜者坐于上方椅子上,除首受拜父母、祖父母之外,其余受拜的人要送給新郎新娘禮錢,名曰“受拜禮”,但新娘必須送給事前準備好的受拜者一件回禮,如鞋子、襪子之類。每拜一個,端盤子的就上前接禮,也用盤子將回敬禮端給受拜者。
娶親禮儀
秦巴山區(qū)的老戶人家十分重視嫁娶之道。男女聯(lián)姻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禮中禮數(shù)復(fù)雜。安康各地婚俗中,從提親到迎娶一般要經(jīng)過請媒、合相、訂婚、認親、報日、迎娶等多道程序。
一為請媒:男方需提四色禮到媒人家請求,一般媒人都是跟男女雙方很熟悉的人,便于說和。二為合相:請算命先生根據(jù)男女屬相、生辰八字,算一下兩人在一起生活能否相合,有無禁忌相克。三為訂婚:男方需選擇吉日,備好肉、糖、酒、米、面等共記八色禮,每樣禮物凈重數(shù)量需為雙數(shù),陪送到女方。四為認親:男方會根據(jù)女方提供的日期,同女方一起帶上禮物(雙數(shù))到女方的重要親戚家拜訪。五為報日:男方選擇好吉日后,備禮請媒人到女方家送去結(jié)婚日期,一般送報日的時間都在婚期的半年前左右。六為迎娶:男方備厚禮到女方家里,放鞭炮迎接新娘,抬女方嫁妝。新娘由其兄長背出門檻,若無兄長,可穿一雙舊鞋出門,不能回頭地走出一段路后才可換新鞋,并且有數(shù)人送親(人數(shù)為雙數(shù),一般是哥嫂或其他男女長輩,有著父母、姨不送以及姑不接的風俗)一同到男方家里。七為鬧房:男方家里熱熱鬧鬧,招待賓客,到晚上洞房夜燈火輝煌,親朋云集,無長幼之別。歡索酒果,通宵達旦。八為送房:夜深時鬧房者仍興猶未盡,主家便請一高壽老太,排開眾人,就床沿坐下了,宣布“請新人上新床”,將大伙趕出門外,便算送房成功了。
訂婚禮節(jié)
訂婚
請介紹人。求婚之家,欲擇某戶女子為婚,先請介紹人到家招待一番。說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紹人奔走雙方,發(fā)揮媒介作用。
見面
經(jīng)介紹人媒介同意聯(lián)姻者約定時間兩對象在男方或其親戚家見面,經(jīng)談話同意,即訂婚約。負面時,男方要簡單招待,雙方主要親戚要參加,參與意見,談話后,兩人要互贈禮品(男給女一身衣服和四樣禮,女給男方禮品稍輕)。如對方收禮,就表示同意,否則就有問題。
看屋
近年來興起了女方到男方家年看屋的規(guī)矩??次輹r,女方的主要親屬要陪同,男方要設(shè)像樣的宴席,要給女方比見面時更重的禮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將看屋的花費折成現(xiàn)金給女主,純屬一種禮之舉。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紹人即與雙方協(xié)定給女方扯衣服的數(shù)量、花色、時間、地點、以及動什么人行。這天,男方主婚人與介紹人同女方去的人進縣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買布料,現(xiàn)在以毛料、綢料為主。除衣料外,還的鞋、襪、圍巾、毛線、提包等。扯衣服完畢,一行人還要到飯館進餐,叫上十個八個菜,花上百元。農(nóng)村人常為扯衣服犯難。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過禮”,民間人貶之為“抄,抄,抄”,意謂“吃,吃,吃”,坐喝之禮儀非常隆重。這天,男方要殺豬、宰羊,備齊雞、鴨、魚、肉,請廚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場場,以示富有。男方親屬應(yīng)邀帶禮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門、鄉(xiāng)黨、親戚扶老攜幼來坐吃媒席,以表示贊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達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進門先喝茶,佐以糕點,干果,有四碟九盤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盤上架四小碟)。
2、吃先飯,以吃臊子面居多數(shù),專請村中巧婦操作,要達到:“溥如紙,細如線,下到鍋里蓮花轉(zhuǎn)”,臊子有豬肉、羊肉、雞絲等。
3、兩頓飯:先喝酒,再吃飯。喝酒時,開始出盤擺八個或四個菜,然后邊飲酒邊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門。飲中,男對象由女家一人領(lǐng)上女方客人逐一敬酒,叫認女婿,女對象則由男方一人領(lǐng)上給男家人敬酒,讓其認媳婦。酒過三巡。介紹人將男方為媳婦所備衣物和客人所贈之禮品,入在大盤內(nèi),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約定的婚禮現(xiàn)金,用紅紙封好)當面交付,如無意見,即完成訂婚(過禮)任務(wù),酒后吃飯,一般是一盤端,九個菜帶饃?,F(xiàn)行訂婚禮,大體分為“仁義親”240元,“ 普通親”360元,多于以上者為“高價親、。過禮后,每逢四時八節(jié),末婚男女要互送禮,男方之禮重于女方,女方來男家送節(jié)禮叫回門,男家盛情接待。
擇吉
即選擇吉期結(jié)婚,鄉(xiāng)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經(jīng)媒人說通女方后,請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屬相的“利月”、“敗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謠:“ 五、七迎雞免,二、八虎與猴,三、九蛇共豬,四、七龍與狗。牛羊五、十、一,六、臘鼠馬走?!逼浯?,選擇吉日、吉時,除一述講究之外,還忌諱擇吉時寡婦和四只眼(孕婦)的人接近,怕沖了“喜”等。今天此種陋習逐漸減少了。
完婚
也叫嫁娶,鄉(xiāng)下人稱娶媳婦,舊的婚禮很復(fù)雜、很講究,其主要項目有:
迎新準備請執(zhí)事:即請主持婚社儀式的人。
請禮筆:即請收禮先生,于前一日書寫喜聯(lián)(在門、洞房門),結(jié)婚之是收寫禮品名單。
請“賓相”:鄉(xiāng)下人叫請相客。男方請賓相,女家請扶女(或稱侍女)?!百e相”要選年齡與新郎相當,關(guān)系好,且家庭條件好(謂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提任,任務(wù)是陪伴新郎參加婚禮儀式。
請廚師(包括做菜的紅案師傅和蒸饃的白案師傅)。
請跑亂:即請族人、親友專司勤雜工作,如借家具、搭棚、買東西、燒水、招待等。請樂人;即叫“龜子”(民間樂隊),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
鐘鼓樂之,奏樂助興。憑轎:轎分紅轎(花轎)、綠轎(藍轎)兩種,皆木制,長方形,雙桿,頂如方蓋,廂長5尺,寬3.5 尺,高5尺,上有頂,底有平板,開前門有簾,轎內(nèi)設(shè)一坐,兩轎桿長1.2丈,四人抬。紅轎用紅布作帷,花轎為雕花彩帷,綠轎以綠布或藍布作帷。頂呈錐形,上雕“麒鱗送子”,四角吊紅色繡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巴基斯坦結(jié)婚風俗禮儀
上一篇:安康婚嫁習俗禮儀
下一篇:白族結(jié)婚風俗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