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個大禮?;刈謇先顺30呀o兒子舉行婚禮、完婚叫“卸擔兒”,認為這是“終身大事”,是老人的責任?;刈鍖槎Y特別重視和講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國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回族婚禮儀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回族婚禮儀式
1通婚范圍
回族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同時,一般實行嚴格的單向民族內(nèi)婚,即回族男性可娶其他族女子為妻,回族女性決不能與其他族的男性通婚。
如娶妻,要經(jīng)過請媒人提親,送禮,寫婚書,擇吉日成婚等程序。據(jù)《固原州志》說,過去固原地區(qū)議婚,“先請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議妥納茶果”等,之后還要“擇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麥、清油等”。新婚之夜,還要請阿訇念《古蘭經(jīng)》,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婦要洗大凈?!督椷h歸綏縣志》載:“回俗須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議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為信,不立婚約,不親迎,無鼓樂。新婦下轎,由其兄弟抱人洞房。不見親友,待阿訇來為之誦經(jīng)贊圣。及夕,新郎詢問新婦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禮?!薄逗邶埥尽愤€載:“新婦人洞房,坐炕上面墻,謂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婦食長壽面。翌晨,仍宴親友,新婦依次拜謁,親友尊長,皆有賜予,錢物不一”。寧夏的回民一是請媒,二是定茶,三是納聘禮,四是迎娶。無論是從史書記載,還是從現(xiàn)實的調(diào)查看,回族的婚禮習俗,各地大同小異,概括起來經(jīng)過以下幾道主要程序:請媒人提親,看人看家道,說色倆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
2結婚流程
(一)提親
回族當中有句俗話:“一家女兒百家奔?!碑敾刈骞媚镩L到十六七時,就有人上門提親。提親一般都是男方家通過各種途徑看準女方家的姑娘后,請媒人去提親?;孛裾埫饺艘话阋獌蓚€以上,一個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個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親時,要帶上茶、糖等四色禮,并通報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經(jīng)濟狀況和教派等情況,有的還詳細介紹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藝等,女方家長聽后覺得大體合適,便給男方家媒人給話。女方家也請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雙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親戚朋友家見面,看男女雙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見面后如無反對意見,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帶上四色禮,小伙子還要帶上見面錢,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見面。姑娘一般由姑媽或嫂嫂領著當面看女婿,媒人此時問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時給姑娘見面錢,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則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見面錢后還給小伙子回贈小禮品。過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說婚姻事,不敢張口說同意不同意。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或媒人就觀察表情,如果低頭微笑,就說明同意;如果沉臉、哭泣或發(fā)脾氣,則說明不同意,就不強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辦的婚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現(xiàn)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巳認識,彼此也了解,互有愛慕之心,但還要請媒人給雙方家庭說明情況,走個過場,否則會受到諷刺?;孛駬衽疾弧昂习俗帧?/p>
不管是自由戀愛的,還是經(jīng)人介紹的,只要雙方表示同意,則要盡快準備“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說色倆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選擇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準備回民喜歡喝的花茶、綠茶、陜青茶、龍井、毛尖等各種高中檔茶葉,還要準備一些紅糖、白糖、桂圓肉、核桃仁、葡萄干、紅棗、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別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個小包上放一條紅紙,表示是喜慶的事。另外,還給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體、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雞、宰羊,以糖茶、宴席熱情款待。吃完宴席,雙方當著眾親戚朋友的面,互道“色倆目”,表示這門婚姻大事已經(jīng)定下和許諾,今后一般不再變更和許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時,還要給男方家以適當?shù)幕刭浂Y,表示意志堅定,決不反悔。
婚禮習俗
回族男女青年一旦決定相愛一生
男方家長便會托請族內(nèi)德高望重的長輩
或阿訇(主持清真寺教務和授經(jīng)的長者)
為媒,向?qū)Ψ郊议L求親撮合
若對方應允親事后,便選擇吉日
(一般選主麻日)約定訂婚結成親家
和漢族四處印發(fā)派送請?zhí)煌?/p>
回族確定結婚日子后
將請?zhí)愿媸镜男问綇堎N在三亞市
各大清真寺內(nèi)的告示板上
邀請阿訇、鄉(xiāng)老和村民前來參加婚禮
由于村民每周都會去清真寺做禮拜
所以大家都不會錯過婚禮邀請
這種邀請方式有些像古時候貼皇榜
將自家婚事昭告天下
給人一種莊重而神圣的感覺
婚禮禮儀
呼和浩特地區(qū),回族娶親不看“黃道吉日”,通常都選“主麻日”(即星期五),娶親當日上午,新郎、新娘要洗“務蘇里”(大凈),新娘要請老年婦女為其“開臉”。臨近中午,男方派幾位親友在媒人的陪同下娶親?;刈宓慕Y婚是“等親”,新郎不能親自到女方家中迎娶,而是在家坐等。女方要把陪送的箱柜、日用品及衣物等一同帶過去,供賀喜的親友觀看,俗稱“看嫁妝”?;刈寤槎Y儀式叫做“寫伊扎布”,并邀請二到四位阿訇做證婚人。儀式開始之前,由阿訇誦讀《古蘭經(jīng)》,己念過世的亡人,并為家人求祈平安,為新人祝福。接下來有阿訇主持“寫伊扎布”,首先由新人的雙方父親“轉手”,意為:相互道喜,贊圣穆圣。接下來阿訇誦讀經(jīng)文,大意是:結婚是從幼年邁入成人階段,是夫婦做人的開始。后由新郎、新娘宣讀“清真言”“作證詞”隨后,阿訇誦讀“祝賀詞”,并提醒新郎在入洞房時應向新娘交還“卡拜銀子”,并宣讀:“從今天起你倆結為夫婦”,同時,一對新人及兩位男親家和阿訇一同簽“婚約證書”,并把準備好的核桃、紅棗、花生、糖果投向新人,意為:感謝真主賜給我的良緣,也把糖果等灑向眾人,表示喜慶的施舍,眾人從地上搶著撿,這叫做“撒喜”。至此,儀式結束。接下來由新人的父母帶著新郎、新娘給前來道喜的客人夾菜倒茶,表示感謝。第二天回門,新娘要認婆家大小,家人們把準備好的禮物或錢贈給新媳婦,新郎、新娘帶點心等禮品去娘家“回門”,這一天,娘家的親戚朋友也要“耍笑”女婿。進門后首先認娘家的親戚,之后,岳父便請媒人陪同以豐盛的宴席款待新婿。第三天會客,娶、聘兩家的女性長輩和嫂子,姊妹舉行宴請,共同見證一個新家庭的誕生。
這種本民族特有的婚俗習慣,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古老的婚俗細節(jié)漸漸逝去,逐漸被現(xiàn)代婚禮形式代替,年輕一輩淡漠舊思想也成了保護與傳承的一大障礙。我們通過申報大力宣傳回族婚禮習俗,光揚回族民族文化,為傳承回族文化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