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是按照實物陳列的順序或畫面推移的順序、時間順序編寫的。那么好的解說詞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例文,希望你喜歡。
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1
【導 語】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
五百年來,在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xiàn)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
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fā)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 序 】
絕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陸地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國正處在明朝統(tǒng)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與歐、亞、非大陸繼續(xù)著商業(yè)往來,但他們的活動范圍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這是當時歐洲人筆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塊大陸——歐洲、亞洲和非洲,分別由三個信奉--的國王統(tǒng)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開。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兩百年間,歐洲繪圖人筆下的幾大塊陸地宛如正在成長的胚胎,逐漸由模糊的團狀,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見的模樣。
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經由地理大發(fā)現(xiàn)而引發(fā)的國家競爭,拉開了不同的文明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注視,同時也相互對抗和爭斗的歷史大幕。
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們相繼成為稱雄全球的霸主,勢力范圍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動小小的伊比利亞半島征服海洋、進而主宰世界長達一個多世紀呢?
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2
征服是從被征服開始的。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1世紀的兩千多年中,伊比利亞半島上戰(zhàn)火連綿不斷,這塊土地曾先后被羅馬人、日耳曼人和摩爾人征服。正如一個個奮不顧身的斗牛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爭,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種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的豪情。
漫長的兩千多年,眼淚、創(chuàng)痛和犧牲終于換來了寶貴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葡萄牙,在光復領土的戰(zhàn)爭中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承認,這是歐洲大陸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
葡萄牙歷史學家 J?H?薩拉依瓦:
12和13世紀葡萄牙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封建割據(jù)的國家,而是人民的王國,葡萄牙的國王不僅受到貴族、也就是他的臣屬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擁戴。
強大的王權使葡萄牙人有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但實現(xiàn)國家的強盛卻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萬平方公里的發(fā)展空間,資源十分匱乏,東面近鄰的綿綿戰(zhàn)火,又不斷侵擾著這塊貧瘠的土地,獨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國在經歷了兩個世紀之后,也依然是危機四伏、風雨飄搖。
這個率先建立的民族國家究竟能夠持續(xù)多久?強大的君主制將會給它帶來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來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撈謀生的人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稱作“死亡綠?!钡拇笪餮?。
這個船型的紀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為紀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寫著:“獻給恩里克和發(fā)現(xiàn)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擺脫了貧窮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帶領下,葡萄牙啟動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
當時的歐洲正從蒙昧的中世紀走出,發(fā)軔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學和人文的思想一點、一點地照亮了歐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歲的時候,1406年,一本塵封了一千兩百多年的書籍的出版,引發(fā)了一場地理知識和觀念的革命,這就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學指南》。
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若爾金?麥哲倫:
這本書和希臘其他學者的許多作品一樣,在當時一度被世人遺忘。其間,在亞洲,這本書并沒有被遺忘。而在西歐,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關注,從15世紀末期開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較為廣泛的流傳。
盡管從今天看,托勒密繪制的世界地圖謬誤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極緊緊相連,除歐洲、亞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無邊際的海洋,赤道沒有動植物生存等等,但在當時,它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神話和道聽途說的游記,仍然提供了許多較為可靠的地理信息。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著歐洲大陸,也燃燒著癡迷于地理學和航海戰(zhàn)略的恩里克王子。
與此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變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歷史的前臺,撬動歷史的主角就是這些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3
今天,連歐洲人自己也很難理解,他們的祖先為什么會對香料如此依賴!
西班牙皇家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員 卡洛斯?馬拉穆德:
在當時,14、15世紀的時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賴香料,因為當時沒有冰箱。所以歐洲人對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歐洲市場的價格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壟斷,接著,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歐洲急于擺脫困境,不論是神圣的宗教,還是世俗的商業(yè),都希望能找到強有力的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在陸地上的軍事突圍失敗之后,焦躁不安的歐洲人開始到海洋尋求出路。
歐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薩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個小漁村,直到今天,這里仍然荒涼無比。
根據(jù)葡萄牙編年史的記載,15世紀時,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這里曾經建立過人類歷史上第一所國立航海學校,曾經有過為航海而建的天文臺和圖書館,這座建于15世紀的燈塔,經歷了近六百年的風霜雪雨,依然驕傲地矗立著。
葡萄牙宗教學 教授 娜塔麗亞?科雷雅?格德斯:
根據(jù)當時史料的記載,尤其是傳記作家費爾南?洛佩斯的記載,堂?恩里克王子是一個非常慎重、果斷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善于同其身邊的出色幕僚相處。
我們無從知道看起來面容古板的恩里克王子是因為具有雄才大略而包容,還是因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猶太人、摩爾人,不同種族、甚至不同信仰的專家、學者,聚集在他的麾下。他們改進了中國指南針,把只配備一幅四角風帆的傳統(tǒng)歐洲海船,改造成配備兩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這些20多米長、60到80噸重的三角帆船最終成就了葡萄牙探險者的雄心;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由數(shù)學家組成的委員會,把數(shù)學、天文學的理論應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4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風情的季節(jié)。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風雪席卷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這一天的莫斯科城沒有風情,有的只是無盡的悲哀。
就在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數(shù)萬名工人、農民、士兵排著長隊,來向他們的領袖告別。蘇維埃政權的締造者——列寧,已經為這個新生的政權耗盡了最后一絲精力。
來自西伯利亞的狂風怒吼著,如同隨風飛舞的雪花,每個吊唁者的臉上都充滿了失落和彷徨,蘇維埃的明天怎么辦?誰來帶領大家完成這段未竟的旅途?
俄羅斯高爾基文學院 院長 謝·葉辛:
俄羅斯人是非常適應非個性的社會生活,因此我們也就有了社會主義。當我們聯(lián)合起來的時候,我們就非常強大。當我們?yōu)榱艘环N思想或者圍繞著一個人團結起來的時候,你明白我們非常需要英雄,為了這個英雄,我們可以戰(zhàn)斗到最后。
俄羅斯是一個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時也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在歷史上,政治家的個性氣質曾決定性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國和當時歐洲強國的距離;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獨立思考的俄羅斯知識分子;而列寧對革命的執(zhí)著,則使這片土地勇敢地承擔起為人類開拓新航道的歷史重任。
在列寧登上歷史舞臺之前,俄國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共產主義小組。其中,一個名叫維拉·扎蘇里奇的女共產主義者給馬克思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問道:馬克思提出的與大工業(yè)、工人階級緊密聯(lián)系的社會主義,是否可以在俄羅斯實現(xiàn)?馬克思回答說,應該首先在歐洲發(fā)達國家實現(xiàn)。
當時,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信仰者都認同: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自下而上的革命,應該首先在工業(yè)基礎發(fā)達的英國、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fā)軔,工業(yè)基礎薄弱的俄羅斯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深刻了解俄國現(xiàn)實的列寧則認為: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萬貴族,這些在自己的地區(qū)、各自行使警察權的封建領主,便能維持幾個世紀,為什么我們不能依靠擁有13萬忠誠的活動分子的黨,堅持幾十年呢?”。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俄國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卻發(fā)生了,因為這個國家崩潰了,那就是它為什么發(fā)生的原因。它發(fā)生了,不是因為列寧計劃了,而是因為列寧抓住了提供給他的布爾什維克的機會,來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布爾什維克改造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決心和信心,人們相信,在列寧的領導下,蘇維埃俄國將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將行使權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剝削。然而,建立新社會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歐美發(fā)達國家的封鎖和包圍下生存下來,并剛剛平息了國內叛亂的蘇維埃政權,遭遇了一場自下而上,突如其來的風暴。
這是畫家弗·塞羅夫創(chuàng)作于1921年的一幅油畫,它所反映的內容正是那場席卷全國的風暴。
1921年春,蘇俄發(fā)生大面積的災荒,三千多萬老百姓掙扎在饑餓的邊緣。由于在剛剛結束的保衛(wèi)新政權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顯現(xiàn)出極大的威力,蘇維埃政權決定繼續(xù)推行對農民余糧的無償征集政策。然而,這個政策引起了農民的不滿,一些富農甚至借機拿起了武器。連十月革命中布爾什維克的堅強堡壘——喀瑯施塔得的水兵們,也支持農民的要求。
大國崛起解說詞大全5
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徐天新:
因為我們都知道,(蘇聯(lián))國內戰(zhàn)爭打退了外國武裝干涉,把外國資本家趕走了,那么現(xiàn)在勝利之后呢,列寧又同意外國資本家回到俄國,來經營一些當時蘇聯(lián)沒有力量經營的一些項目。特別像在西伯利亞開發(fā)礦產,采伐森林等等。這個做法是非常英明的,非常有遠見的。
10月28日,第一份給外國人特許權的合同在這里正式簽署,哈默獲得了一所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同時,在列寧的支持下,哈默成為二、三十年代美蘇貿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國企業(yè)界游說,聯(lián)絡了30多家美國大公司,組成美國聯(lián)合公司,將美國的產品運到蘇俄,換取蘇俄的物產,美蘇的易貨貿易由此開始。
但是,蘇俄并不想單純從國外進口產品。列寧對哈默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美國的資本和技術,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車輪再次轉動起來。”
嘎斯車是蘇聯(lián)時代的代表性符號之一。而最早在蘇聯(lián)生產“嘎斯”車的,是美國的汽車制造業(yè)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蘇維埃看做“勢不兩立的敵人”,聲稱除非蘇聯(lián)的意識形態(tài)變得適合他的口味,否則他“不會運一個螺帽去那兒”。哈默勸他說:“要是這樣,你會有太長的時間沒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個巨大的市場?!?/p>
事后證明,福特對這筆與蘇聯(lián)的交易十分滿意。
在高爾基市,福特與蘇聯(lián)建立了汽車聯(lián)合企業(yè),從1932年起,每年有十萬輛嘎斯牌客車和卡車下線,在蘇聯(lián)的道路上奔跑。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蘇聯(lián)經濟得到了恢復。列寧對此感到很欣慰,他說:“在戰(zhàn)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xiàn)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
中國中央編譯局 研究員 鄭異凡:
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市場,實際上就等于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1923年11月20日,列寧在蘇維埃全會上說:“社會主義現(xiàn)在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將來,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經濟政策的俄國將變成社會主義的俄國。”
這是列寧的最后一次公開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