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每個家庭都有家風,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家風有好也有壞。良好的家風能促使人成為一個好的人,壞家風卻是能夠讓人成為一個不好的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1
姥姥姥爺從小就教導我“承前祖德勤和儉”,讓我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
姥姥他們的教誨,我一直記在心頭,可卻一直沒有明白節(jié)儉是什么,總覺得它好像離我很遠。直到我9歲時發(fā)生的一件事,才讓我深刻地了解了節(jié)儉的含義。那天,媽媽叫我買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錢交給了售貨員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進我的衣兜里,還把找的一角錢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遞給媽媽,順手便把那找回來的一角錢丟進了垃圾桶。媽媽問我怎么那樣做,我說:“一角錢留著有什么用,什么都買不了,還是扔掉算了?!眿寢屨f:“那可不行,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它將來就會是一大筆錢。你要學會珍惜和節(jié)儉?!闭f著便把那一角錢撿起來,放進了一個小盒子里。從此,我便和媽媽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錢,我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好習慣。
節(jié)儉,總的來說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盡量讓它避免損壞。同學們,你們的家風是什么呢?是和我家一樣的勤儉持家,還是有其他良好的家風?不論是什么,都請你把這些優(yōu)良家風傳承下去吧!
“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規(guī)”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guī)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規(guī)?”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家規(guī)。每戶人家的規(guī)矩都不一樣。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后,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離桌。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guī)—事不過三。有一次晚飯后在公園里散步,由于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干凈,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說:“你這小孩子怎么這么沒教養(yǎng),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么一說,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著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愿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盡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家風就是家規(guī),有了好的規(guī)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會。
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2
最近,我讀了《浙江好家風》這本書,書里講述了各種不同的家風。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于我的老家——浦江的“江南第一家”了。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家風,我們決定去實地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踏上了回老家的路。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江南第一家”?!敖系谝患摇弊溆谄纸h鄭宅鎮(zhèn)。走過牌坊群,我們就看見了鄭氏規(guī)范,他們的家規(guī)主要是圍繞著“忠、孝、義”三個字來編寫的,共有一百六十八條。這是我見過的最多的家規(guī)了!再往里走,就看見了一口井,這就是著名的孝感泉。傳說這是鄭家老祖宗鄭綺因生病的母親沒水喝,難過地哭了三天三夜感動了天地,而在一夜間出現(xiàn)的。這至今仍清澈見底的孝感泉正是鄭綺孝心的最好見證。
看過了美麗的孝感泉,沿著青石板路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一座古老、高大的大宅院門口。只見上面寫著五個大字“江南第一家”。這讓我知道了進去之后就是鄭家祭祖、處理事務的宗祠了??缛氪箝T,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品”字井,這體現(xiàn)了鄭家祖訓對后人品德的要求。再往后走,我們又看見了一個巨大的鼓,這個鼓名叫“聽訓鼓”。鼓的對面放了一口大鐘,名叫“會膳鐘”。后面的有序堂里成列著一塊屏風,上面是鄭氏家族組織及管理分工總覽圖。
最后我們還看了他們祭祖的地方、以及后人對他們事跡的評價,在那里我真正了解到了“忠”、“孝”和“義”的意義。鄭家人不僅講究孝道,對于窮苦鄉(xiāng)親還很講義氣,鄉(xiāng)親有難,他們及時幫助。鄭家一共出過一百多位官員,可沒有一個貪贓枉法的。正是因為這樣,明太祖才會賜他們“孝義門”這三個字,他們的事跡才會流傳至今。
時間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們慢慢地走出了鄭宅,走出了這個古老又美麗的小山村。我邊走邊回想著,這時我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個疑問:“爸爸,鄭義門的家風是忠、孝、義。那我們家有家風嗎?”爸爸聽了,笑著說:“今天是中秋節(jié),我們要去看望爺爺奶奶和他們一起過節(jié),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啊!”“對對對!”媽媽也接著說,“節(jié)假日去看望老人正是體現(xiàn)了‘孝’的家風啊!”媽媽的話,讓我想到上半年奶奶生病住院,爸爸每天下班后盡管很累,但還是開車穿過半個城市去醫(yī)院陪奶奶,經常深夜才回到家。又想到媽媽常常和我說:要誠實做人,認真做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從上學開始,我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環(huán)境就是我自己整理的。雖然偶爾也會忘記帶課本,但是通過鍛煉增強了我做事的責任心,學會了對自己負責。我還聯(lián)想到爸爸經常對我說,做事貴在堅持,要有恒心。記得爸爸去年跑步鍛煉,一開始,他只能跑十分鐘,可是他每星期堅持跑4次,現(xiàn)在他都可以跑上一個小時了。
我終于明白了什么是家風,我們的家風又是什么。雖然我們沒有把家風寫下來,但是他卻時刻影響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已經刻在了我們的骨子里,融入到了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去了啊!
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3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p>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父親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xiàn)好,所以,父親準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但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間,父親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后,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后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并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母親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母親。母親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骸t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五年級,我因沉迷網絡,所以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丶衣飞希液芎ε履赣H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母親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為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比缓竽赣H和我分析原因,為我解答難題。經過母親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后來這幾年里,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fā)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于我們的祖先,不愧于是一個繼承人!
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4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古人有云:有家規(guī)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guī)、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長輩;勤勞節(jié)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這些家規(guī)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父親母親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guī)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父親母親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guī)矩,成就了現(xiàn)在的我。
父親母親總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教育著我要尊敬長輩。從我記事起,逢年過節(jié),父親母親總是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去自己的關懷,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無不體現(xiàn)我家尊敬長輩的家訓。當然,父親母親對我的教育也不只是在這,只要晚上得空,父親母親總會帶著我去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聊聊家常。在父親母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養(yǎng)成了這一好習慣。成家后,無論工作多忙,我會確保每個周末都回家看看父親母親,與爺爺奶奶嘮嘮嗑,和外公外婆談談心。我想,我也在傳承著我們家的家風。
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也是父親母親經常要求我做到的。不論是鄉(xiāng)下的家,還是鎮(zhèn)上的家,我們家總是能與周圍的鄰居和睦相處。母親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鬧僵。母親的這些話語我也時時記在心里。踏上工作崗位后,我與同事和諧共處,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我也相信我教過的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我對他們發(fā)自內心的關愛。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家風家訓的傳承者。
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5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guī)范的“調節(jié)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y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tǒng),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xù),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fā)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
我的家風是“發(fā)揚民主、平等協(xié)商”。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盡量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fā)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xié)商;在大人的正確引導之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開朗、樂觀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yǎng)、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xiàn)。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我覺得我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在小孩讀小學的時候,陪同孩子一起練習游泳和書法,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yǎng),同時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與校風共同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向著目標前進,擁有美好的品格。我們又以我們自身所擁有的美好品格對他人進行影響。家風校風,讓我們乘風破浪,乘“風”而長。
以校園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稿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以家風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
下一篇:以感恩為話題的演講比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