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演講,基本上都是站著進行的,精彩的演講,也是在站立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采用站立演講的時候,手勢和站姿要怎么做,才能讓演講更加完美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演講比賽的手勢和站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演講站姿手勢的技巧
1、 不多余
演講的手勢是為了錦上添花,所以為了不給演講倒扣分一定要適度,適度的意思就是不要在演講臺上手舞足蹈,需要的時候才做出手勢,從你表達的內容上考慮,說到重點時可以抬起雙臂,有指向是用手指表示,但切記不要用中指,同時要看準時機不要話都說完了手還沒指出來。
2、 有特色
說起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特朗普的演講大家腦內就會浮現(xiàn)出他生動的肢體語言,有個人特色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但是特色指的是積極的一面,滑稽、不上臺面的就不要搬到臺上,否則會引起聽眾們的反感,特色是需要去挖掘的,照搬別人的也不可行,可以通過每次演講的實戰(zhàn)效果選取反應較好的作為自身的特色。
3、 要自然
僵硬的站在臺上肯定也不可能會有激動人心的演講,沒有人想看到一塊木頭站在臺上,再次自己也不舒服,所以首先考慮的就是舒適,選擇一個舒適的站姿,但是不能彎腰駝背,也不要兩手插口袋,這些都很不禮貌;再來要讓別人看得舒服,同手同腳讓別人看了也很別扭,最好就是一首握話筒另外一只手可以放在演講臺邊上或者自然下垂。
人都是視覺動物,演講時眼睛所接收到的信息占比也很大,手勢和站姿千萬不要忽略,通過演講與口才培訓可以學到關于演講的所有相關知識,教你在實戰(zhàn)中如何運用手勢。
站的注意事項
■切忌東倒西歪,無精打采,懶散地斜靠在墻邊或者講桌上。
■不要低著頭、歪著脖子、兩眼左右斜視或者含胸、端肩、駝背等現(xiàn)象。
■不要將身體的重心明顯地移到一側,只用一條腿支撐著身體。
■身體不要下意識地做小動作。
■不要將手叉在褲袋里面,也不要雙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者雙手叉腰。
■雙腳左右站開時,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比雙肩的距離還大。
■不要兩腿交叉站立。
正確的站姿要求
1、各部位的要求
頭部:抬頭,平視前方;頭部處于垂直地面的位置,不偏向左邊,也不偏向右邊。
胸腹部:伸直背肌,挺胸,收腹。
肩部:兩肩放松,雙臂自然下垂。
腿部:兩腿挺直,雙膝收緊。
2、整體上的要求
身姿要挺拔,要感覺頭頂好像有一根繩子,從你的頸椎處向上拉。
氣息下沉、精神飽滿,身體重心主要支撐于腳掌、腳弓上。
整體上要給人一種挺拔勁秀、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感覺,男士應該顯得瀟灑大方、舒展挺拔;女士應該顯得端莊秀雅、亭亭玉立。
站立時,豎看要有直立感,即鼻子為中線,頭頂、肚臍、腳跟成一直線;橫看要有開闊感,即肢體及身段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側看要有垂直感,即耳、肩、膝、腳跟成一直線,并給人一種挺、直、高的美感。
二、雙手的位置
站好之后,雙手應該放在哪里呢?放在什么地方才顯得自然又優(yōu)雅呢?根據(jù)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筆者認為常用的雙手擺放方式有如下七種:
1、兩側式
即雙手自然下垂,置于身體的兩側,雙手的中指剛好對準褲子兩側的褲縫。這種站姿很自然,是男女演講者最常用的站立方式。但是,這站姿勢比較古板,不夠瀟灑;造型也不好看,缺乏創(chuàng)意。
2、前叉式
即雙手相互交叉之后放在腹部。此時,一般是雙手掌交叉,右手握住左手的四個手指(包括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右手掌與左手背接觸,也可以是右手握住左手的手腕部??傊?,右手掌放在左手掌的上面,也就是右手掌壓住左手掌的意思,而左手的掌心剛好蓋住肚臍。為什么是右手掌壓住左手掌呢?因為針對一般人來說,右手比較靈活,放在上面,容易第一時間就施展出優(yōu)美的單手手勢。如果是左手掌壓住右手掌,需要做手勢的時候,就必須從下面抽出右手,那該多不方便啊!這種站姿比較有范,一般來說,男演講者很喜歡采用。
3、后叉式
即雙手相互交叉之后放在身后,此時,一般是右手握住左手的手腕部,也可以是右手握住左手的四個手指(包括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右手掌與左手背接觸,而右手的手背剛好貼在腰骶部的正中間。這種姿勢很有權威,有種給人以居高臨下的感覺,僅僅適合于領導采用,在演講中,面對聽眾時,很少采用這種站姿。除非是演講者想模仿某領導的講話,方可使用。
4、疊放式
疊放式跟上文介紹的前叉式差不多,它是雙手掌一上一下重疊在一起緊貼于腹部之上,雙手掌與腹部平行。此時,一般是右手掌放在左手掌的手背,雙手并沒有交叉,也沒有相握,而左手的掌心剛好蓋住肚臍。為什么是右手掌放在左手掌的上面呢,理由跟上文介紹的前叉式一樣。也是為了方便右手第一時間就能夠施展出優(yōu)美的單手手勢。這種姿勢也非常有范,很適合男演講者使用。
5、端放式
即左右兩手掌交叉,右手握住左手的四個手指(包括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兩掌的掌心相對、一上一下與地面平行、與腹部垂直,而放在腹部的前面。此時,是右手放在左手的上面的,好像是左手端著右手的樣子。而兩手的手掌跟腹部還有一定的距離。這種姿勢的造型相當端莊、相當優(yōu)雅,非常適合女演講者使用。
6、抓放式
它跟端放式差不多,也是左右兩手掌交叉,右手握住左手的四個手指(包括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但是,不同之處在于,此時是右手掌的掌心與左手掌的手背接觸。即右手抓住了左手,一上一下與地面平行、與腹部垂直,而放在腹部的前面。這種姿勢的造型同樣相當端莊、相當優(yōu)雅,非常適合女演講者使用。
7、前后式
即一只手掌放在體前,另一只手掌背在體后。此時,一般是右手掌平放在體前的腹部,右手的手掌心剛好蓋住肚臍。而左手放在身后的腰部,手背剛好貼住腰骶部的正中部位。在演講中,這種手勢很少使用,除非是演講者想模仿酒店的服務人員,才會采用這種站姿。
三、雙腳的位置
上文介紹了站好之后,常用的雙手擺放方式,一共有四種。但如果繼續(xù)問:站好之后,雙腿應該處于哪個位置呢?怎樣站立才顯得規(guī)范又得體呢?
根據(jù)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常用的雙腿站立方式同樣有如下四種:
1、平行步
即兩腳伸直、自然分開,身體的重心剛好放在兩腳的中間。此時,兩腳接近平行的狀態(tài),雙腳腳掌的夾角大約在10度左右。而雙腳之間的距離一般與肩部同寬。這種姿勢比較自然,造型中規(guī)中矩,缺乏創(chuàng)意。不過,它卻是男女演講者經(jīng)常采用的站姿。
2、小V字步
即兩腳伸直、雙膝并攏,雙腳跟靠近,兩腳尖分開,剛好組成一個“V”字。此時,兩腳跟之間的距離為0-3 cm,兩腳尖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0cm,兩腳掌之間的夾角大約為45°。這種姿勢比較優(yōu)雅,造型嚴肅莊重,英氣逼人。它也是男女演講者經(jīng)常采用的站姿。
3、小丁字步
丁字步是中國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腳位。即兩腳伸直、并步站立,一只腳的腳尖正對著前方,另一腳的腳尖正對著側方,正對側方的那只腳的腳跟靠近于另一只腳的二分之一處,兩腳不能分開,兩腳掌剛好組成一個“丁”字。而此時,雙腳掌相互垂直,一前一后;前腳(腳尖正對著側方的那只腳)的腳跟剛好輕輕靠近后腳的腳弓。如果此時,左腳尖對側方者,則稱為“左丁字步”;右腳尖對側方者,則稱“右丁字步”。這種姿勢非常端莊和優(yōu)雅,造型非常好看,很有范。它一般是知性女演講者的最佳選擇。
4、稍息步
在平行步的基礎上,一只腳自然站立,另一只腳(一般是右腳)向前邁出半步,兩腳之間相距大約12cm左右(即前腳的腳跟與后腳的腳尖之間的距離)。而此時,兩腳腳掌的夾角大約在10度左右。這種姿勢,一般適合于男女演講者在變換站姿時或者演講內容需要表演時使用。
四、四種基本站姿
上文已經(jīng)介紹了站姿里面雙手的擺放方式有七種,雙腿的站立方式有四種,現(xiàn)在把雙手的擺放方式、雙腳的站立方式綜合在一起,得出如下常見的男士四種基本坐姿和女士的四種基本坐姿。
1、自然式
即雙手采用雙側式,雙腳采用平行步。也就是雙手自然下垂,置于身體兩側;而兩腳自然分開,兩腳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大約為20厘米。由于這種姿勢的造型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多數(shù)演講者在舞臺上站定之后,一般都不采用這種站姿。除非是一些沒有舞臺經(jīng)驗者,才會使用它。
2、前進式
即雙手采用端放式,雙腳采用小丁字步。也就是雙手一上一下重疊,端放在腹部前,而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前腳腳尖指向正前方或稍斜向外側,兩腳掌延長線的夾角大約為90度,兩腳跟距離大約為15cm。這種站姿最靈活,因為這種姿勢重心沒有固定,可以隨著上身前傾與后移的變化而分別定在前腳跟與后腳上,也不會因時間長、身體無變化而不美觀。另外,前進式能使手勢動作靈活多變,能表達出不同的感情,所以,它是演講中最常用的站姿。
3、立正式
即雙手采用前叉式或者疊放式,雙腳采用小V字步。也就是雙手交叉或者重疊放在體前腹部,而雙腳跟靠攏,兩腳尖分開,成“V”字型。由于這種姿勢比較穩(wěn)重,所以,一些上了年紀的演講嘉賓,都比較喜歡采用它。
4、稍息式
即雙手采用前叉式,兩腳采用稍息式。也就是雙手交叉放在體前,而一腳自然站立,另一只腳向前邁出半步,兩腳跟之間相距約12cm左右,兩腳之間夾角大約為10度左右。這種姿態(tài),由于形象比較單一,會給人一種不嚴肅之感,所以一般不長時間單獨使用,只有在演講者需要更換姿勢的時候才用到它。
輝煌與夢想相關的演講比賽稿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演講比賽的手勢和站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