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是指引我們飛翔的翅膀,插上夢想的翅膀讓自己去飛翔。不管前方有多么泥濘,多么艱辛,我們都會為了我們最初的希望而勇敢地走下去。追逐明天升起的太陽,追逐翱翔在天空中的希望。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2019短篇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不要與成功擦肩而過
在一所拖車房屋中,住著一位以熨衣為生計的青年工人。他的周薪只有六十元。他的妻子上夜 班,不過即使夫妻倆拼命工作,賺到的錢也只能勉強糊口。由于他們的孩子耳朵發(fā)炎,他們只好連電話也拆掉,以省下錢去買抗生素為孩子治病。
這位熨衣工人希望成為作家,所以他在夜 間和周末不停地寫作,拖車房中打字機的噼啪聲經(jīng)常不絕于耳。他的余錢幾乎全部用來支付了郵費,人們時常看到他將厚厚的原稿寄給出版商或圖書經(jīng)紀人。
然而,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被退回了。退稿信往往很簡短,非常公式化,這使他很憤怒,甚至懷疑出版商和經(jīng)紀人究竟有沒有真的看過他的作品。
有一天,他讀到一部不錯的小說,令他記起了自己的某件作品。于是,他把自己一部作品的原稿寄給那部小說的出版商。這位出版商很負責,他把原稿交給了著名出版人皮爾·湯姆森。
幾個星期后,他收到了湯姆森的一封熱誠親切的回信,說原稿的瑕疵太多。不過湯姆森的確相信他有成為作家的希望,并鼓勵他繼續(xù)寫下去。
在此后的十八個月里,他又寄出去兩部作品的原稿,但依然都被退還 了。
一次次的打擊,加之生活上的窘迫逼人,終于使他開始放棄希望。一天夜 里,他把傾注自己無數(shù)心血的一沓沓原稿扔進了垃圾桶。
誰知在第二天,他的妻子把它們都撿了回來?!澳悴粦摪胪径鴱U,”她告訴他,“特別在你快要成功的時候?!?/p>
他瞪著那些稿紙發(fā)愣。也許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卻相信他會成功,還 有那位他從未見過面的紐約編輯湯姆森也相信他會成功。于是,他開始試寫第四部書稿,每天堅持寫一千五百字。
將這部作品寫完以后,他把小說原稿寄給了湯姆森。
他以為這次又準會失敗,可是他錯了。湯姆森的出版公司預付了兩千五百美元給他,史蒂芬·金的經(jīng)典恐怖小說《卡麗》于是誕生了。這本小說后來銷了五百萬冊,并攝制成電影,成為1976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這位出身貧寒又因工資菲薄走上寫作之路的美國人在三十二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而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危情十日》、《閃靈》等優(yōu)秀電影讓更多的觀眾記住和喜歡上了他。
勵志故事2:有了想法就行動
被稱為“電話之父”的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出身于教師之家,他的祖父和父親畢生都從事聾啞人的教育工作。由于家庭的影響,貝爾從小便對聲學和語言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后曾任美國波士頓大學語言學教授。
貝爾的興趣最初是在研究電報上。有一次,他在做電報實驗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塊鐵片在磁鐵前振動而發(fā)出了微弱的音響。這個聲音通過導線傳到了遠處。這件事給了貝爾很大的啟發(fā)。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讓鐵片振動,而在鐵片后面放著繞有導線的磁鐵,導線中的電流就會發(fā)生時大時小的變化;變化著的電流傳到對方后,又驅(qū)動電磁鐵前的鐵片作同樣的振動,不就可以把聲音從一處傳到另一處了嗎?
這就是當年貝爾制作電話機的最初構(gòu)想。
貝爾的這個設想得到了當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鼓勵。
貝爾在剛開始試制電話機時,感到自己對許多相關(guān)的技術(shù)問題還 沒有把握,便去向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請教。貝爾談了自己的設想,然后懇切地問:“先生有何見教?”
“你既然有一個偉大發(fā)明的設想,那就干吧!”亨利鼓勵說。
貝爾不安地說:“可是,先生,我對電磁學的知識知道得很少呀!”
“那就學吧!”亨利又簡短地回答。
在亨利的鼓勵下,貝爾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就開始了設計電話的艱辛歷程。他對電磁學不大熟悉,就刻苦自學這方面的基礎知識。開始的時候,他們在兩個房間里裝了電話機,中間安裝了電線。但經(jīng)過一次次試驗,他們都沒有聽見對方的聲音。
1875年6月2日,貝爾往電池中加硫酸,一不小心,硫酸濺到他的腿上,頓時像被火燙了似的,疼痛異常。貝爾連忙喊:“沃森特,你快來呀!”誰知沃森特竟在電話機里聽到了貝爾的呼救聲,連忙奔過來。驚喜的他緊緊擁抱住貝爾,祝賀他試驗終于成功了!
“沃森特,你快來呀”這句極普通的話,從此就成為人類第一句通過電話機傳送的話音而載入史冊。艱苦的努力和正確的方法,終于使貝爾實現(xiàn)了依靠電流也能通話的設想。
電話機試制成功后,貝爾激動地說:“如果不是亨利先生那兩句鼓勵的話,我是不可能發(fā)明電話機的!”
勵志故事3:想做什么就大膽地做吧
2001年3月15日,一個名為“摩西奶奶在21世紀”的畫 展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shù)博物館舉行。該 展 覽除 展 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 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guān)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于眾,上面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谷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的門,哪怕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十歲?!?/p>
當時,摩西奶奶為什么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想從事他從小就喜歡的寫作職業(yè),可是大學畢業(yè)后,他一直在一家整容醫(yī)院里忙活,這讓他感到很別扭。馬上就到三十歲了,他不知道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的職業(yè),而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行當。于是,他就給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傾訴了自己心中的迷茫。
這封來自日本的信讓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在此之前她接到的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只有這封信謙虛地向她請教有關(guān)人生的問題。所以收到這封信后,摩西奶奶非常高興,雖然當時她已一百歲了,卻還 是立即回了信。
許多人認為, 展 出那張明信片是因為它屬于摩西奶奶生前最后的作品,其實了解摩西奶奶的人都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眾所周知,摩西奶奶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位農(nóng)婦,七十六歲時因關(guān)節(jié)炎放棄農(nóng)活,開始畫畫。八十歲時,到紐約舉辦畫 展 ,引起轟動。她活了一百零一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一千六百余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還 畫了四十多幅,那張明信片根本算不上她最后的遺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們異常關(guān)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寄那張明信片的春水上行,不是別人,而是今天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那張明信片是他在二十八歲時,寫給摩西奶奶的。
據(jù)說,渡邊淳一接到摩西奶奶的回信后,終于堅定了從事寫作生涯的決心,進而成為了著名作家,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么幾句話: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問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現(xiàn)在的工作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才是你人生的成功點,才是你生命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園。
勵志故事4:太陽照在我肩上
1822年,在英國樸茨茅斯 ,有一個中年男子因為還 不起巨額債務而被關(guān)進了債務監(jiān)獄。但是他的兒子卻多才多藝,從小能演會唱,常被父親帶到酒店表演節(jié)目。
這位父親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的時候,他的兒子剛剛十一歲。但因為父親被抓,家中無錢度日,十一歲的男孩被迫放棄學業(yè),到面包店里干雜工,后來又經(jīng)人介紹到一家炭粉店刷油漆。
年幼的男孩不得不承擔起繁重的家庭責任。他在皮鞋油作坊當學徒時,由于包裝熟練,曾被雇主放在櫥窗里當眾表演操作,作為廣告任人圍觀,這在他心里留下了永久的傷痕,從而產(chǎn)生了對不幸的兒童深厚的同情和堅決擺脫貧困的決心。
父子情深。這個男孩沒日沒夜 地工作,希望掙足錢好把父親保釋出來,讓一家人團聚。但到了2月22日——債務償還 期限的最后一天,男孩一家人仍沒有把錢湊齊,父親便被判為終身監(jiān)禁。
兒子痛苦極了,隔著鐵護欄看著父親淚如雨下。父親不想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在兒子心里留下陰影。于是他一臉平靜,對兒子笑笑,目光慈愛而堅毅,說了一句讓他的兒子終身難忘的話:“孩子不要哭,太陽將永遠照在我肩上!”
這個孩子就是狄更斯 ,日后寫出了《雙城記》和《孤星血淚》等世界名著,并被譽為英國近代文學史上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亞相媲美的大作家。
父親知道,厄運對他來說并非黑暗,而是一道陽光,照亮黑暗的陽光。他知道厄運難免,又不想讓兒子的幼小心靈被凄風苦雨所折磨,于是強壓內(nèi)心的痛苦,以陽光般明朗的達觀無畏,為兒子注入一種堅強的信念和勇氣。
多年后,狄更斯 在一本傳記中寫道:“當時我有一種強烈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和與眾不同的人,這個想法在我的心里翻騰,把我的心都要撐炸了”
勵志故事5:我還有一個蘋果
斯 坦利·庫尼茨是一個對沙漠探險情有獨鐘的瑞典醫(yī)生。年輕的時候,他曾試圖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進入沙漠腹地的當天晚上,一場鋪天蓋地的風暴使斯 坦利·庫尼茨變得一無所有,向?qū)Р灰娏?,滿載著水和食物的駱駝也不見了。死亡的恐懼瞬間籠罩了他。
在絕望的瞬間,斯 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意外地摸到了一只蘋果。這只蘋果使斯 坦利從絕望中清醒,他慶幸自己竟然還 有一只蘋果。
幾天后,奄奄一息的斯 坦利被當?shù)氐耐林司绕?。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坦利緊緊地攥著一只完整卻干癟的蘋果,而且攥得非常緊,以至于誰也無法從他手中將蘋果拿走。
上個世紀初,這位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斯 坦利去世了。彌留之際,他為自己寫了這樣一句墓志銘:我還有一個蘋果。
勵志故事6:羸弱女子獨闖異國
有一個墨西哥女人,她跟隨丈夫,帶著孩子一起移民到美國。當他們抵達得克薩斯 州邊界的小城艾爾巴索的時候,她丈夫不知為何不辭而別,離她而去,留下她六神無主地面對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雖然口袋里只剩下幾塊錢,但二十二歲的她還 是毅然買下車票前往加州,在一家墨西哥人開的餐館里打工。
她每天從大半夜 工作到早晨6點鐘,收入只有區(qū)區(qū)幾美元。然而她省吃儉用,努力儲蓄,她要將每一美分都存下來。
她要實現(xiàn)一個夢想——自己開一家墨西哥小吃店,專賣墨西哥肉餅。
終于有一天,她拿著辛苦攢下來的一筆錢,跑到銀行向銀行經(jīng)理申請貸款。
她說:“我想買下一間房子,經(jīng)營墨西哥小吃。如果你肯借給我?guī)浊涝?,那么我的這個愿望就能夠?qū)崿F(xiàn)?!币粋€陌生的外國女人,沒有財產(chǎn)抵押,沒有擔保人,她自己也不知能否成功。
不過幸運的是,銀行家佩服她的膽識,決定冒險貸款給她。
她從二十五歲起開始經(jīng)營自己的墨西哥肉餅店,經(jīng)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這家小吃店終于發(fā) 展 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發(fā)店。
她就是拉夢娜·巴努宜洛斯 女士,后來還 擔任過美國財政部副部長。
10-12歲兒童勵志故事分享5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2019短篇勵志故事精選6則
下一篇:10分鐘青年勵志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