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而《桃花源記》便是陶淵明所向往的生活環(huán)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以下的內容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僅供參考。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一
本文乃東晉名士、一代隱士陶淵明先生的名作。陶先生耳聞目睹東晉黑暗動蕩的現(xiàn)實,憧憬著一個環(huán)境幽雅無戰(zhàn)火煩擾、平等、自由、安寧祥和的人間仙境。于是,借一位武陵漁人“忽逢桃花林”“欲窮其林”“從口入”“豁然開朗”,一個人間仙境就呈現(xiàn)在他面前。源中人大概擔心從此外人會紛至沓來,打擾他們清靜、幸福的生活,臨別之余,諄諄叮囑;可不曾想,漁人怎能按捺住內心的狂喜激動?口里唯唯諾諾,但早已留心,一路細致的留下記號,立馬回郡報告太守。太守一聽有這么個好地方,立刻派人隨漁人前去,卻如墮迷宮,再也找不著去路了。
這事馬上傳開了。一時間,全國各地人情振奮,人頭攢動,前來尋訪桃花源的人絡繹不絕,卻個個高興而來,失意而歸,根本就找不到所謂的桃林。南陽郡有一位名動天下的讀書人,名叫劉子驥,也聽說了這回事,心想:天降奇寶,唯有德者方可居之。此等仙境,豈是凡夫俗子人人可到的?于是躊躇滿志,想趕往桃花源。哪知這仙境如人間蒸發(fā)了一般,再也找不著了。劉公不甘心,潛心尋訪,但終究入境無門,郁郁而死。
列位看官,果真有這么一處“世外桃源”而世人遍尋不著嗎?非也,這本是陶老先生杜撰虛構的,當時何來這么好的寶地?倒是現(xiàn)如今,如這“桃花源中人”一般的生活享受,已比比皆是了。
陶先生于亂世中還有這番夢想,很難得。但這夢想,單靠你陶先生是“隱”不來的。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作結: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二
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這句話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別人幻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然而陶淵明把他的理想世界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是一個花繁葉茂的地方,那里沒有階級之分,每一個人的收獲都同他們的付出成正比,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切,雖是濃郁的魚鄉(xiāng)之氣,卻也飽含人情味。
這種唯美的社會風氣幾千年來都未形成,原因很多,而我也悟出其中一個,那就是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蛟S我這樣說太偏激了,畢竟我的社交圈只有這么點,我看到的只有這么多,其他的美麗或丑惡我都聞所未聞。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很淺顯地談。
我小的時候我自認為自己是個競爭欲和占有欲都很強的孩子。從來都是想什么就要什么,從和哥哥搶玩具到與同桌搶橡皮,從和老師爭答案正確與否到和家教吵得面紅耳赤。似乎從來都沒委屈過自己。然而那時候的對手都是那么地和善、友好,過去就算了,又恢復原有的平靜。隨著年齡漸長,這種競爭欲日漸減少,顯得與世無爭一般,而也正是這樣的日子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那些丑惡的欲望。原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種情況也是會在我的生活中上演的。那些表面友好,背地里手段狠辣的小人;那些仗著人高馬大就欺強凌弱的懦夫;那些自以為有錢
有勢就高高在上的偽君子……這一切自然并非我親眼所見,不然我會更憤世嫉俗些,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卻開始讓我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確實,往往我所看到的都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東西,因為我浮在表面,渾濁的水域讓一切都看不清楚,于是那些遙遠的臉總是顯得很親切,因為沒有人知道那究竟是不是一張面具,至于面具下面的嘴臉就更看不清了,而我也不想去探個究竟。浮在上面有浮在上面的好處,那些污穢、丑陋、不堪入目的東西就可以眼不見為凈。雖然我知道這是種軟弱的行為,但是當我要觸及它們的時候我并不能像想象的那樣,大義凜然地撕毀來者的面具,我怕看到我不愿意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只有逃,逃得越遠越好。
所以,當我看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出國留學網(wǎng)無法不被這種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樂業(yè)的人們、快樂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擁有享受自由與平等的權利,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這一切竟讓如今的我深深向往。雖是虛構的世界,卻給了我無限的暢想空間,似乎那些沉于水底的黑暗社會只是我做的一個惡夢,夢醒了,窗外依舊是生機盎然的大地美景。我再沒有任何奢望,只是請求:“主啊,讓我的夢快醒來吧。”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三
有一位千古文人叫做陶淵明。有一位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有一個地方叫做桃花源,有一個心愿叫做留下來。
你是否還有時間,可以再一次不厭其煩地容我講述一遍《桃花源記》的故事?漁人來到這亦真亦假的世界,來到這如夢如幻的地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中做,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痹谶@里,他過上了一種在那戰(zhàn)亂紛飛的境地,永遠無法奢望的理想生活。桃花隨風凌舞,一片片的花瓣輕點舞步,沾濕了他的肩頭,也沾濕了他的心房,只不過,他卻沒有發(fā)現(xiàn)。
只待離開,才開始醒悟。源中老人苦苦相勸,“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卻始終忍不住和其他人說,人們只當他發(fā)夢。在賦稅繁多,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人們早已失去了夢想,那樣美好的一個詞匯,只有被無情的點點啄碎。
南陽的一位高尚士人也隨他苦苦找尋,最終卻抱憾而終,死前的疑問,對他們兩人而言,何其痛苦,何其悲傷?
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再走了。與其離開后無盡的悔恨,果斷的選擇留下來,在如此純美的地方,可以擁有一畝田地,一處宅院,捕魚為生。
有些際遇,其實一生真的只有一次。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四
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這個故事?它就是出自這篇課文。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在最痛苦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我最喜歡的就是二三段,因為它描述出了一個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桃源里的人都很勤勞、好客。里面的人都很孝順父母,疼愛孩子,使孩子和老人都很快樂,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也很難做到的一點,很多中年父母都不懂得尊重老人,不撫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上父母自己撫養(yǎng),有些大人還將成績或體弱多病的孩子交給老人帶,卻不支付一點錢給老人。更有些大人還把小孩送去做童工。桃花源里的人遇到遠方的客人,他們“沒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皆出酒食”他們都會用最好的食物去接待客人,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人做不到的一點,經(jīng)常來了客人就是一般般的對待。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當時具有的鮮明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并且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
通過《桃花源記》,作者描繪了一個沒有戰(zhàn)亂,滑剝削,共同勞動,風俗淳樸,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時對當時的黑暗實實也是一種批判和否定。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五
小時候偶爾聽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對詳細內容并不知曉。只是對那美好的景象有一種若隱若現(xiàn)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向往。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國東晉時期杰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中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已經(jīng)成為世代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短一ㄔ从洝肥且黄适滦院軓姷乃囆g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他寫這個虛構的故事是為了寄托他對當時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是個歸隱之士,在寫這篇詩作的時候已經(jīng)離開塵世過隱居農村生活十余年了。他出生寒門,少時雖有抱負,卻壯志未酬。他從懂事起就經(jīng)歷了很多的社會和政治上的變遷和紛擾,社會的偽詐、污穢、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憤懣。他性格耿直,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氣攀附權貴,因而與污濁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格格不入,后來辭官歸隱田園,過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簡樸生活。
在陶淵明的筆下,”桃花源”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作者的手筆簡練易讀,妙筆生花。簡單的幾句話,就生動的描繪了桃源恬靜、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心曠神怡的景象,長長的綠水,夾岸的桃林,紛飛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賞心悅目,無限的向往。《桃花源記》的主體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亂”這一歷史事實來抒發(fā)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并由此產生的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作者通過形象地描寫,神話式的虛構故事和美的激情,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最后,作者更用懸念的手法,暗示這樣一個完美無瑕的理想境界,是虛無的,只是作者對自由和極樂世界的追求。
所以,當我看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無法不被這種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樂業(yè)的人們、快樂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擁有享受自由與平等的權利,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這一切竟讓如今的我深深向往。雖是虛構的世界,卻給了我無限的暢想空間……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六
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后,我的靈魂會情不自禁地跟著他走進那個人間仙境。那里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有的只是快樂和諧的生活。我經(jīng)?;孟胫菢拥娜碎g仙境。
但這僅僅是幻想,當回過神來,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因為現(xiàn)實中的世界距離那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遠。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明白了關愛森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guī)е艿艿绞彝馍⒉?,我們沿著荷花塘走過,微風拂面,淡淡的荷葉清香中夾著柏油的氣味,原本令我心曠神怡的舒適感一掃而光。這時我想到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還存在,那么還可以聞到竹葉的清香呢??墒?,現(xiàn)在大部分的氣味都被塵土的氣息所代替了。當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工廠越來越多,排放的氣體嚴重污染了環(huán)境,還有各種車輛排放的尾氣,使原本就污染嚴重的環(huán)境雪上加霜,想起這些,心里一陣遺憾。
夜幕如期降臨,我和弟弟沿著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腳步,我問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彼钢恢淮蜣D的鳥兒說:“姐姐你看,是小鳥,好可愛呀,也在做游戲嗎?”我說:“可能是吧?!彼肓艘粫?,看著我說:“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鳥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媽媽,找不到家了?晚上會害怕嗎?”面對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觀望四周,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來為了造路、建房,竹林變成了柏油路與居民區(qū),或許這只鳥兒正如我弟弟所說的那樣失去了家園,無家可歸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園的何止是這一只小鳥呢,有多少小動物無家可歸,有多少動物瀕臨滅絕或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這都是人類所賜。
漸漸地我開始進入夢鄉(xiāng),我仿佛變成了剛才所見到的那只鳥兒,來到了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晴空萬里、山清水秀、我在這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享受著陽光的溫暖,往下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的氣候,在陽光的照耀下,花兒顯得分外鮮艷。這里的生活非常和諧,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勞作,享受著勞動與大自然的喜悅。
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七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外桃源”。桃花源是與現(xiàn)實世界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誕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辭去縣令歸隱(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陶淵明歸隱生活的寫照。其實,桃花源是當時人們逃避現(xiàn)實社會的“避難所”。詩人把它描繪成一個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國,形成了與現(xiàn)實社會并存的,又相對立的與世隔絕的理想樂園。這不能不說這是陶淵明的偉大創(chuàng)舉,詩人描繪出人類理想社會的雛形。它有點類似于英國作家莫爾筆下的“烏托邦”(莫爾的《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書》寫于1515-1516出使歐洲時期),但要比“烏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齡比,陶淵明是莫爾的爺爺?shù)臓敔斄?,所以,可以說陶淵明是人類理想王國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現(xiàn)在許多人向往不已。這樣的藝術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chuàng)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chuàng)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快樂的幸福生活。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之所在!人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第二、在人類社會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終存在剝削、壓迫、侵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等等背離人性的行為。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就在所難免?!皬娬邽橥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則死!俗話說: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種意境,是一種理想,是一個美夢,是一個精神樂園。未必要苦苦尋求!只要心中有“佛”,與世無爭,天下為公,樂在其中!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免有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突,當你對現(xiàn)實感到無奈的時候,就會想跳出這個圈子,尋求自己的理想王國。這也許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產主義實現(xiàn)之前,桃花源也許永遠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標!
五年級作文暑假趣事有感300字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有關桃花源記讀后感300字
下一篇:五年級放暑假了作文有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