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啊兜谄咛臁纷x后感想”,以供大家參考!
《第七天》讀后感想1
相信很多人都是看過這本書的,而我最近也用三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給讀完了。但是在讀完以后,我的心是久久不能平靜的。
因為里面的故事實在是太讓我壓抑了,甚至現(xiàn)在都沒有緩過來,但是不可否認這本書是一本好書,是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的書。
這本書在人去世以后揭示了人的幸福生活和不幸的生活,揭露了這個世界的殘酷,很人與人之間的無情和貪婪。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親人。
但是在這本書中也會讓我感動的時候,比如說父愛的偉大,友誼的美好都是讓我感動的?;蛟S是因為在作者的筆下這個世界是那么的殘酷,所以這些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太注意的東西現(xiàn)在卻那么的立體吧。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真的是太大了,讓我去感動,讓我去流淚,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深刻的就是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她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的事情,她想要用死亡來解決自己的一生。
在這個時候她是有多么的無助,多么希望別人去幫忙。但是并沒有一個人去阻止,甚至有的人給她想出了各種死亡的方式。
而他們的做法讓我想到了鍵盤俠,他們有的時候在網(wǎng)上隨便的打打字就可以讓一個人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做法真的是太可惡了。
《第七天》讀后感想2
讀完第七天,覺得酣暢淋漓,好像自己經(jīng)歷了這七天,從生至死,一生,好長也好短。楊飛成長的故事是讓我覺得最最溫暖的。對于生養(yǎng)的問題,究竟是生親,還是養(yǎng)親。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所說的理論性或者普遍性的觀點,都純屬虛構(gòu)。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不算個問題,生的沒養(yǎng)怎么親?人是冷血動物,你只有對他好的時候,他會反過來報答你,對你好;你若不理睬,不重視,得到的結(jié)果也是一樣。顯而易見,這是個弱智的問題。
楊金彪二十一歲的時候收養(yǎng)了一個從火車上生下的孩子,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我禁不住會去想他是如何笨拙地給孩子換尿布,在漆黑的夜晚火車的轟鳴中安撫著哭泣的孩子,如何把奶充好放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讓奶保持和自己心臟同樣的溫度,把孩子拴在自己腳上讓他在方圓幾米內(nèi)活動,在自己青春悸動的日子里用所有的精力看護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拋棄孩子時候的惶恐和后悔,我愛這個父親,遺憾的是,為什么沒有碰到一個好姑娘,能夠接受他和他的兒子。
在那兒說那里就是我們這兒,鼠妹和7號,小敏的爸媽,譚家鑫一家,李月珍和27個死嬰,楊飛,李青,楊金彪,他們都在一個死無葬身之地里重逢,猶如重生,又獲得永生。
這本書有更深刻的感情,還需要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才能領(lǐng)會。
《第七天》讀后感想3
想讀這本書,是因為語文試卷上出現(xiàn)過。
老一輩說,人死后會有七天。楊飛的七天,緩慢敘述來,以一條不太明晰的線將許多人的生命流逝過程串起。讓人感動地是養(yǎng)父對楊飛的愛,連臨終時都在后悔曾拋棄過他,去追尋那塊微青色的大石頭。李月華的善良,我和李青的相戀分離,鼠妹和伍超對貧窮的抗爭和不被磨滅的愛情,被稱為“醫(yī)療垃圾”的二十七個棄嬰……既有讓人動容的真情,也有讓人詫異仇恨的官場黑暗,機制腐敗。
和以前看的《天藍色的彼岸》寫作手法類似,只是前者因為是外國作品,也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自己看見死后的世界,干凈而溫和。我永遠記得到小孩很難過的說,原來我死后大家難過的只是一會兒,很快就把我忘掉了。后者是以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成年人敘述,更加貼切生活和反映社會。
書的最后描述了一個類似“桃花源”的地方,那里石頭對你微笑,微風輕拂,溪水在唱歌,那里碩果累累,人們熱情而善良,那里,也叫,死無葬身之地。
《第七天》讀后感想4
第一次看到余華當今時代的書,仍跳不出傷痕文學(xué)的特征,讓人悲痛,憤慨,卻又無能為力。在交通發(fā)達和通訊飛速的21世紀,一個剛剛死去的孤魂野鬼在頭七中四處漂蕩,遇到了許多與他生命有交集的熟人,回憶了他簡短的一生及所在城市里荒唐的時事。記憶里的人有多溫暖,回憶時就有多傷感,這本書里最動人的還是關(guān)于親情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或過分拔高的文學(xué)形象,用樸實的文字平鋪直敘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卻讓人淚如雨下。有些人批評余華將各種時事熱點集合在同一作品之中,沒有應(yīng)有的文學(xué)素養(yǎng)。我無力反駁作者,因為這些事都曾真真切切在現(xiàn)實中上演,也無力吐槽他們故意找茬,普通人的挫折在熱點的轟炸之下顯得如此驚心動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不斷輪回,是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還是我們習以為常麻木不仁?不會再寫余華傷痕文學(xué)的書評了,這世間本就如此,哪里還有一塊凈土,哪里還有什么死無葬身之地?
史鐵生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更好的活著。
《第七天》讀后感想5
昨天晚上一口氣讀完了《第七天》??赐炅诵睦镉悬c憋得慌。
想知道一本小說講什么,不能不了解作者。余華祖籍山東,浙江長大,做過牙醫(yī),后棄醫(yī)從文,北京生活過十幾年。擅長構(gòu)建奇異、怪誕的框架。但他認為這是極力接近真實。
《第七天》也是他構(gòu)建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亡者的。里面有人們生前的回憶,有墓地者得安息,無墓地者可以永生。有點類似墨西哥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亡靈的世界。里面的情節(jié)也很緊湊,每個故事靠著巧合的時間串聯(lián)起來,不至于太突兀,但是連起來看又讓人覺得悲涼。
前天十月初一,約等于北方人的清明節(jié)。這一天里,人們會到逝去親人的墳頭畫個圈,燒些紙錢,讓親人在另一個世界過的好些,也希望親人能保佑這個世界的人生活順利些。
下班的時候,看見十字路口,好多人都在燒紙錢。大約是新北京人吧,老家的墳頭太遠,回不去,只好在路口燒些錢,表達一下思念。
《小王子》讀書感悟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第七天》讀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