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了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1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清代小說家,安徽全椒人,是這本書的作者,他完美諷刺了當(dāng)時的社會,是當(dāng)時社會的一面當(dāng)時封建的照妖鏡,他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fēng)氣等等。這本書是當(dāng)時諷刺的精品,同時也奠定了后來諷刺文體的發(fā)展
魯迅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這是一本很棒的書,這本書的意圖清晰,人物刻畫的深動形象,無不顯示出了他們最深處的黑暗心情。就如王冕棄官隱居,匡超人的背棄遺訓(xùn)混官場,周進對于仕途的情有獨鐘,范進中舉等等。
王冕是個農(nóng)民出身的放牛娃,他憑借聰明好學(xué),但他從未踏入仕途,不被功名利祿所煩惱,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孝敬母親自食其力,當(dāng)他得知朝廷要他做官時,他逃進了會稽山隱居,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什么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動,只能做一名沒有靈魂的奴才了。他最終成了一個磊落瀟灑的人。
這個故事就非常顯而意見諷刺了當(dāng)時封建社會的黑暗氣氛,做官就沒了靈魂,變成了會動的行尸走肉,這里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可以請人考試,可以行賄,可以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寫。
這本書,直接暗示了清朝要滅亡的局勢,在文字獄的鎖定下,吳敬梓仍然發(fā)表了這本書,相信這本書會流傳更久。
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2
在《儒林外史》里,九十多個人紛紛登場又紛紛離去,他的描寫冷靜客觀,就像一個旁觀者,冷眼看著這蕓蕓眾生。
他對妻子王氏的兩個兄弟出手闊綽,他哥哥嚴貢生惹了官司,是他出錢打點周旋……看完第五十五回,我認為嚴監(jiān)生非但不吝嗇,反而慷慨大方得很。就因為節(jié)選片段里臨死前那兩個指頭,我們便認為他是古今中外數(shù)一數(shù)二的“吝嗇鬼”,豈不冤枉了嚴監(jiān)生?“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這也可以看做是節(jié)約吧?
嚴監(jiān)生并不吝嗇,真正吝嗇的是他的哥哥嚴貢生。嚴貢生為了賴掉船家的船錢,佯裝暈病,把普通的云片糕說成是治療暈病的靈丹妙藥,故意讓船家吃下去,反要船家陪他銀子。他甚至還在嚴監(jiān)生死后強占嚴監(jiān)生的偌大家產(chǎn),那嘴臉真讓人不知下何結(jié)論。
臨死前恐費了燈油不肯斷氣的嚴監(jiān)生,和天天大魚大肉坐吃山空的嚴貢生,到底誰更吝嗇?我以為吝嗇是指對待別人而言,若一個人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哪里能說是吝嗇呢?
毫無疑問,在儒林之中尚有一股清流存在。開篇王冕自不必說,杜少卿也是作著墨較多的。我查過吳敬梓生平,發(fā)現(xiàn)他本人幾乎與杜少卿如出一轍??途忧鼗春优?,仗義疏財,辭官不就。吳敬梓是在杜少卿身上寄寓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吧——萬貫家財散盡,功名富貴不求,可這是鮮少人能做到的。
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3
我最早接觸《儒林外史》還是在很小的時候,那時聽老師說過《儒林外史》是一本很具有時代意義的書,并且建議我們?nèi)プx它。但是那時太小了,有許多內(nèi)容還不能夠理解,所以我長大了之后就開始讀它。
當(dāng)我讀了他的書,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所寫的東西,全部都來源于他的生活中。書中最為典型的是周進和范進兩個人物。
周進,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始終沒有成功,于是他就跟著商人,替他們管賬,相當(dāng)于一個賬房先生。有一次,他經(jīng)過考場,突然想到自己平生的遭遇,就嚎啕大哭,哭得死去活來,他的朋友看見了,實在于心不忍,替他捐了一個官。范進,一個考到胡子花白都沒有考取功名的一個讀書人。常常受到自己岳父胡屠夫的白眼。一次偶然,周進看見范進這么大年紀還在考場里考試,就問他的原因,范進說出了自己的遭遇,周進聽了之后,覺得兩人的經(jīng)歷十分相同,于是非常同情他。周進作為主考官,在審閱范進的試卷時,特別關(guān)注了他,周進第一次讀范進的文章,覺得他并沒有什么才華,但是又想到了兩個人相遇非常相似的身世,于是就看了第二遍,看第二遍之后,他覺得他寫的還不錯,于是就看了第三遍,第三遍之后,他拍手叫好,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范進的確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可是之前的考官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才華,這就說明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腐朽的統(tǒng)治和官僚機制的腐敗。
在整個小說中吳敬梓先生,都用非常鮮明的諷刺手法,表現(xiàn)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以及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同時吳敬梓先生的語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采用了許多全椒地方方言。在這個小說中,我看到了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dāng)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小說熱情地情歌頌了少數(shù)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白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xué)的佳作,該書代表著中國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chuàng)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xiàn)實生活的范例。
我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不要過于重視錢財這些身外物,不一味追求名利富貴,要放開自我,追求思想自由。雖沒有人仗著學(xué)識換來的權(quán)勢蠻橫鄉(xiāng)里,不要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財富。周恩來曾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xué)習(xí)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
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4
因為今年寒假老師推薦我們看《儒林外史》這部著作。所以我很有幸地拜讀了清朝小說家吳敬梓所著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吳敬梓是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隨之明清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小說這一文學(xué)形式開始盛行,至清代已相當(dāng)成熟,與《紅樓夢》一樣,《儒林外史》代表著古典小說的一個高峰。吳敬梓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具有諷刺性小說,是我國古代時期吳敬梓他根據(jù)封建時代各層人物的品質(zhì)進行形象塑造,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fēng)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最讓我難忘的一個人物是吝嗇鬼嚴監(jiān)生的故事。嚴監(jiān)生是個名副其實的“鐵公雞”。他花錢一毛不拔,不到非不得以絕不花冤枉錢,要錢不要命。嚴監(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終于臨終之際,他伸著兩個指頭就是不肯斷氣,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媽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勸,但都沒有說中,最后還是趙氏走上前道:“老爺,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怕浪費了燈油。”直到趙氏挑掉一根燈草,他方才點點頭,咽了氣。兩莖燈草,無論多么窮苦潦倒的人都買的起,而嚴監(jiān)生卻是一位家財萬貫的富豪,兩莖燈草的錢對他來說是微不足道,一個快要去極樂世界的人因為兩莖燈草,心中念念不忘,咽不下那口氣,這細節(jié)說明了嚴監(jiān)生對自己的精打細算。當(dāng)然,我們也應(yīng)認識到嚴監(jiān)生性格的復(fù)雜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嗇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憐的一面,還有慷慨與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錢作為護身符,來消災(zāi)弭難,茍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請名醫(yī),煎服人參,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著靈床子又哭了一場”,這不是“逢場做戲”的眼淚,這里寫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沒有家族優(yōu)勢,至死也怕嚴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窩囊。至于對財產(chǎn)的聚斂,主要靠兩種方式:一是靠剝削來占有;二是靠慘淡經(jīng)營,精打細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來減少開支。他愛財、聚財,但有時慷慨。他并不甘心屈從別人,這種心態(tài)在他臨終托孤于內(nèi)兄的沉痛遺言中充分地揭示出來了,他說:“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顧你外甥長大,教他讀讀書,只有讀好書,才能出人頭地,免得像我一樣,終日受大房的氣。”臨終前的一席話,可謂是他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總之,他是一個在統(tǒng)治階級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作者將他吝嗇、薄情、慷慨,不乏人情味的一面描繪地淋漓盡致。對嚴監(jiān)生這個人物的畸形靈魂多層面的描寫,使是我感受到作者深邃的用心與婉轉(zhuǎn)多姿的筆力。
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5
看了《儒林外史》的第十四回,我又看到了一個和前十二回完全不一樣的騙局。
馬鈍是一個名士,一向視功名如糞土,兩袖清風(fēng),無牽無掛,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一次,他受人之托,來到了杭州的文翰樓改卷。到了杭州,馬鈍就乘機游覽起了西湖,江南的許多美景,讓他流連忘返。走著,走著,他來到了一個洞中,剛要抽簽的時候,突然身邊出現(xiàn)了一個老頭,馬鈍見他留著又長又白的胡子,真像年畫里的神仙,于是,就問他:“敢問仙名仙壽?”“回馬二先生,賤名姓洪,今年已有三百多歲了?!瘪R鈍聽后大吃一驚,心想難道他真是一個神仙,不然他怎么會知道我的姓名?“你已遇老仙,那就不用抽簽卜算自己的命運了,請你跟我來吧!”馬鈍跟著那自稱仙人的洪先生走了,他倆來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洪“仙人”對他說:“這就是我的家。”二人走進了屋子,只見那“仙人”用紙包了十幾塊黑炭給他,對馬鈍說:“你把這個黑炭用火點燃,就會燒出紋銀來的?!瘪R鈍一聽,馬上回到住處用火燒了起來,沒想到,居然真的燒出了十幾錠紋銀。不久,馬鈍聽說了洪“仙人”死去了的消息,馬鈍急忙前去吊唁,他悲痛地對著死去的洪“仙人”說:“您是一個神仙,神仙怎么會死的呢?”“誰說他是神仙,他今年才六十多歲。”洪“仙人”的家人說。馬鈍心想,他們準是在騙我,洪“仙人”曾經(jīng)給過我十幾塊黑炭讓我去燒,白花花的銀子被燒了出來,這還會有假嗎?”殊不知,那是洪先生為了得到一個神仙的虛名,不惜自己的錢財把銀子故意裹在了黑炭里,故事看到這里,我為一個身為名士的馬鈍,居然不知這個世上本無神仙的道理,感到可悲!我也為一個做夢都想有一個神仙虛名的洪先生,感到可嘆!
從這個故事里,我既看出了馬鈍的無知,又看出了洪“仙人”的愚蠢。馬鈍枉為一個名士,如此笨拙的一個騙局,他居然信以為真,令人可笑。而洪“仙人”的裝神扮仙,卻是為了度一個虛名而去不惜損失自已的金錢,更是讓人啼笑皆非??戳诉@則故事,想想身邊時有所聞和時有所見的人和事,比如那些成群結(jié)隊地到處看相算命,燒香拜佛,他們的舉動和馬鈍的無知有什么兩樣呢?有多少個又象洪“仙人”這樣的人,比如很多中考和高考的學(xué)生,由于成績不好,考分不上線,為了能被學(xué)校錄取,不惜用錢去買名校,這樣的做法與洪“仙人”的愚蠢又有什么不同呢?
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心得
上一篇:最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閱讀感想
下一篇:2022年《目送》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