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要想成績提高,多記多看多做題是錯不了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語文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三語文必考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初三語文五單元重要知識點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詞語積累
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統(tǒng)稱。
綃(xiāo):生絲織的綢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狀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結(jié)的辦法去了結(jié)。
鉆牛角尖: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里沒有貶義,是說認真鉆研的精神。
絳(jiàng):深紅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華之后剩下的東西。
龜(jūn)裂:呈現(xiàn)許多裂紋。
勞民傷財:既使人民勞苦,又耗費錢財?,F(xiàn)多指濫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
花期:植物開花的時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軸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兩大類。前者如聚傘花序,后者如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形花序。
闕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開封。闕,本來是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又泛指帝王的宮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員:領土面積。幅,寬度;員,周圍。
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采取適當?shù)?u>措施。
啖(dàn):吃。
萌蘗(niè):指植物長出新芽。萌,生萌,發(fā)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
二、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寧縣人。當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編輯。他創(chuàng)作、編寫、翻譯了29部生物學著作?,F(xiàn)任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副理事長。科學專著有《鳥類研究》《普通鳥類》《鳥類概論》《世界禽鳥物語》《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韌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學碎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選自該書。
三、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一)主要說明荔枝果實的形態(tài)特點。(1-10)
1.從對小學時學過的《荔枝圖序》質(zhì)疑寫起,引出下文。(1)
2.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2-5)
A.荔枝外殼構(gòu)造
B.荔枝外殼的顏色
C.荔枝的形狀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荔枝的內(nèi)部構(gòu)造(6-9)
A.荔枝的殼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貯藏
D.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二)主要介紹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11-13)
1.荔枝的產(chǎn)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書譜
3.荔枝的生長習性及生長北限
(三)提出建議:大力發(fā)展荔枝生產(chǎn),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14)
本文的說明順序為先主(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后次(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及建議),而介紹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時是按由表(外部形態(tài))及里(內(nèi)部構(gòu)造)的順序。
這樣來寫,條理清晰,內(nèi)容全面、主次鮮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tài)特征,又介紹了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
四、簡明精確,科學性強。
本文在介紹荔枝的科學知識時,十分注意簡明精確,科學性強。它處處使用確鑿的事實和具體數(shù)字來加以說明,并且不斷糾正古代有關知識不確切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詩中說“殼如紅繒”,作者說這是詩人的比喻,繒是絲織物,光亮滑潤,而其實荔枝殼是“粗糙”的。白居易說“膜如紫綃”,作者指出是把殼內(nèi)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又指出《詠荔枝膜》的詩句只是詩人的夸張說法。在講到荔枝肉時,又從植物學觀點指出,這不是果肉,而是“假種皮”,真正的果肉是丟棄的那層膜。作者通過調(diào)查、觀察、考證,用科學的態(tài)度,不斷糾正古人有關記載荔枝的知識上不確切或錯誤之處,使之更符合事實,保證了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用具體數(shù)字說明事物,是說明文中常用的一種說明方法。本文說到荔枝的大小和重量時,用了具體的數(shù)字,其中關于四川合江產(chǎn)的楠木葉的重量,兩本書上記載相差很大,作者不妄下結(jié)論。在講到載培歷史時,都有具體數(shù)字,使讀者明確我國荔枝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
初三語文知識點整理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是魯迅,這是一篇駁論文,全文為了駁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一錯誤論點,提出了“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個正面論點。在批駁錯誤論點時,作者從公開的文字的三個階段談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國聯(lián)”,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接著,作者又歷數(shù)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為事實論據(jù),證明他們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這樣,就間接地反駁了敵論點。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課文通過對楊志押運生辰綱失敗經(jīng)過的描寫,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下復雜的階級矛盾,表現(xiàn)了起義英雄在反抗斗爭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說刻畫了一個精明、謹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蠻橫的楊志。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該書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選文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jīng)過和原因。表現(xiàn)了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的性格特點,也表現(xiàn)了曹操既十分.詐,又能深謀遠慮的復雜性格。全文共寫了七件事:雞肋事伯、園門闊事件、一盒酥事件、夢中殺人事件、告發(fā)藏吳質(zhì)事件、試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范進中舉》節(jié)選自《儒林外史》,該書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僚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課文運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生動描寫了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過刻畫他喜極而瘋的丑態(tài),以及胡屠戶、張鄉(xiāng)紳、眾鄉(xiāng)鄰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抨擊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及各階層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當時社會道德風氣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諷刺了世態(tài)炎涼。
《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該書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庭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清代小說家。課文詳細敘述了黛玉指點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及香菱苦心寫詩的經(jīng)過,刻畫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業(yè)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課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這一場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鮮明地揭示了它的實質(zhì)——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tǒng)治的農(nóng).動。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該書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為十二策。課文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國的原因。頌揚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精神。文中刻畫了唐雎有膽有識,沉著、鎮(zhèn)定、堅強、無畏;秦王的驕橫、狂妄、陰險狡詐和前倨后恭性格。
初三語文必背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歸納
★ 初中語文必背知識點
★ 初中中考語文必記必背知識點
★ 初中中考語文必考必背知識點
★ 中考語文必背??贾R點大全
★ 初中語文語法必背必知知識點
★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匯編
新版九年級語文知識點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初三語文必背的知識點
下一篇:湘教版九年級語文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