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同學們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整理人教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整理人教版1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考點一:物質(zhì)的變化
物理變化:,分子本身。
化學變化:,分子的與原子的。
區(qū)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依據(jù)是:。
1.常見的典型化學變化
(1)可燃物的燃燒;(2)金屬的銹蝕和冶煉;(3)食品的腐蝕與變質(zhì);
(4)光合作用和動植物的呼吸等。
2.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能量變化即吸熱或放熱
考點二:物質(zhì)的性質(zhì)
物理性質(zhì):。
例如:顏色、狀態(tài)、溶沸點、硬度、吸附性、導電性等。
化學性質(zhì):。
例如:可燃性、穩(wěn)定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等。
考點三:實驗操作
1.藥品的取用
藥品的取用原則:“三不”原則,最少量原則,環(huán)保原則
(1)固體藥品的取用
通常保存在中。取用塊狀藥品使用,操作方法為。目的是。取用小顆粒藥品或粉末狀藥品使用或,操作方法為。目的是。
(2)液體藥品的取用
通常盛放在里。取用時,,,拿起試劑瓶時,。緩慢傾倒,倒完液體后,應蓋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量筒量取液體時,應注意。
膠頭滴管吸取液體時,應。使用后應(滴瓶上的膠頭滴管)。
2.物質(zhì)的加熱
酒精燈的使用要求:禁止;禁止;用加熱,先;熄滅時,應,不能用嘴吹滅;盛酒精量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于1/4。
注意事項:加熱玻璃儀器時,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試管夾夾在;給盛有液體的試管加熱時,液體的量不可超過試管容積的;加熱時,用外焰加熱,先預熱試管;試管口應,不應朝著有人的方向;給試管里的固體藥品加熱時,試管口要,防止。很熱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沖洗,以免受熱不勻而破裂。
3.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
考點四:兩個實驗探究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蠟燭火焰分,溫度。證明方法:;蠟燭燃燒后有生成,證明方法:;蠟燭燃燒后有生成,證明方法:。
2.對空氣和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
驗證CO2的方法:,且CO2含量越高,。
驗證O2的方法:,且O2含量越高,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考點一:空氣的成分
1.空氣中各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
各物質(zhì)在空氣中所占的比為:N2,O2,稀有氣體,CO2,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
N2常溫下為無色無味氣體,于水,化學性質(zhì),可用作。
稀有氣體包括,直接由構成,化學性質(zhì),可做。
2.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實驗(如圖課本27頁)
(1)實驗現(xiàn)象:①;②。
(2)化學方程式:。
(3)實驗結論:。
(4)注意事項:如實驗結果為進入集氣瓶中液體體積遠不足1/5,則可能原因:①、;②、;③、。如實驗結果為進入集氣瓶的液體體積大于1/5,則可能的原因:①、。②、。
3.實驗中不用C或S燃燒的原因:;不用Fe燃燒的原因:;
不用Mg燃燒的原因:;不用蠟燭燃燒的原因:。
考點二:氧氣的性質(zhì)
1.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
氧氣在通常狀況下為,溶于水,密度空氣密度,液態(tài)和固態(tài)都是淡藍色。
2.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可與多種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常考的反應有: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整理人教版2
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qū)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5、在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6、相對原子質(zhì)量=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10、空氣是由幾種單質(zhì)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特征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
15、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zhì)等都是化學變化。
16、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是H2、C、CO。其中屬于單質(zhì)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0、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肯定變化的是物質(zhì)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21、2H2表示兩個氫分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2H+表示兩個氫離子。
22、能鑒別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水的試劑是石蕊試劑。
23、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難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重,能溶于水。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整理人教版3
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
“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
“四?!钡鹊绞覝貢r再停止通氫氣;
“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huán)境。
氧氣的制取
(1)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
(2)實驗室制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fā)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③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xù)時再收集;
④實驗結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元素
1.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符號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3.元素化合價口訣
正一鉀鈉銀氫氨,正二鈣銅鎂鋇鋅,
鋁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負一氧負二,
鐵變二三碳二四,硝酸鹽酸根負一,
碳酸硫酸根負二,二四六硫均齊全。
方程式
質(zhì)量守恒定律: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3.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加熱Cu+H2O
4.鎂還原氧化銅:Mg+CuO加熱Cu+MgO
金屬與氧氣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3.銅在空氣中受熱:2Cu+O2加熱2CuO
4.鋁在空氣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最新歸納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初三人教版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