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有著豐富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模型,了解這些現(xiàn)象,掌握這些物理模型需要勤思多練不斷積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九年級最新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九年級最新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jié)1
機(jī)械能和內(nèi)能
1、分子動理論的內(nèi)容是:(1)物質(zhì)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質(zhì)子帶正電,電子帶負(fù)電。
3、湯姆遜發(fā)現(xiàn)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fā)現(xiàn)質(zhì)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夸克設(shè)想(1961年)。
4、機(jī)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tǒng)稱。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動能就越大。物體質(zhì)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5、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6、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jī)械能有風(fēng)能和水能。
8、內(nèi)能:物體內(nèi)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nèi)能。(內(nèi)能也稱熱能)
9、物體的內(nèi)能與溫度有關(guān):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nèi)能就越大。
10、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是等效的。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nèi)能減小,溫度降低;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
13、熱量的計算:①Q(mào)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zhì)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后來的溫度。
②Q放=cm(t0-t)=cm△t降1.熱值(q):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熱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Q放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熱值,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zhì)量,單位是:千克。
14、光直線傳播的應(yīng)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xué)現(xiàn)象:激光準(zhǔn)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機(jī)械和功
1.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qū)懽鳎篎1L1=F2L2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的杠桿原理。
2.三種杠桿:(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fā)剪刀,鑷子,筷子,掃地用具等)(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3.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zhì)是個等臂杠桿)
4.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5.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詳見公式總結(jié))
6.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7.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jī)械都不省功。
9.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W/t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九年級最新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jié)2
【電學(xué)部分】
1、電流強(qiáng)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適公式)(2)、Q=UIt=Pt=UQ電量=U2t/R(純電阻公式)
5、串聯(lián)電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壓公式)(5)、P1/P2=R1/R2
6、并聯(lián)電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7定值電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
8電功:
(1)、W=UIt=Pt=UQ(普適公式)
(2)、W=I2Rt=U2t/R(純電阻公式)
9電功率:
(1)、P=W/t=UI(普適公式)
(2)、P=I2R=U2/R(純電阻公式)
V排÷V物=P物÷P液(F浮=G)
V露÷V排=P液-P物÷P物
V露÷V物=P液-P物÷P液
V排=V物時,G÷F浮=P物÷P液
九年級最新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jié)3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zhì)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連續(xù)相鄰相等時間(T)內(nèi)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guān)內(nèi)容:質(zhì)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物理復(fù)習(xí)資料分享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九年級下冊知識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