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初中備考物理必背重要知識點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學習物理時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tǒng)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起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初中物理會考必備重要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中物理會考必備重要知識點歸納1

質量百分比濃度

【質量百分比濃度】溶液的濃度用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叫做質量百分比濃度(簡稱百分比濃度),其公式表示如下:

例如,農(nóng)村選種常用濃度為16%的食鹽溶液,就是每100克的溶液里含有16克食鹽和84克的水。由于能從百分比濃度的表中直接看出溶質的多少,使用簡明,所以廣泛用于工農(nóng)業(yè)中(參看一定百分比濃度溶液的配制)。

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任何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guī)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

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x10-26千克,則(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shù)相比后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shù)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其他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計算的。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一般為其中子數(shù)與質子數(shù)之和,相對原子質量是有單位的,其單位為“1”,通常省略不寫。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它的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根據(jù)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計算而得的平均值,計算方法為,A=A1·a1%+A2·a2%+......+An·an%,(A是相對原子質量,A1,A2......是該元素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1%,a2%......是各種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種同位素,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別為75%和25%,則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x75%+37x25%=35.5.

幾種常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元素名稱氫碳氮氧鈉鎂鋁硅磷硫氯鉀鈣鐵銅鋅元素符號HCNONaMgAl Si PS ClKCaFeCuZn相對原子質量112141623242728313235.539405663.565

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如固態(tài)的冰受熱融化成水,液態(tài)的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態(tài)變化中只是外形和狀態(tài)變化了。并沒有新的物質產(chǎn)生出來,所以屬于物理變化。又如擴散、聚集、膨脹、壓縮、揮發(fā)、升華、摩擦生熱、鐵變磁鐵、通電升溫發(fā)光、活性炭吸附氯氣等都是物理變化。

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就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因為它變成了另外一種單質。

物理變化前后,物質的種類不變、組成不變、化學性質也不變。這類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聚集狀態(tài) (間隔距離、運動速度等)發(fā)生了改變,導致物質的外形或狀態(tài)隨之改變。物理變化表現(xiàn)該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變化跟化學變化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參看化學變化)。

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通常用觀察法和測量法來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如可以觀察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光澤和溶解性;可以聞氣味,嘗味道(實驗室里的藥品多數(shù)有毒一般不能用口嘗);也可以用儀器測量物質的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應注意物理變化和物理性質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如燈泡中的鎢絲通電時發(fā)光、發(fā)熱是物理變化,通過這一變化表現(xiàn)出了金屬鎢具有能夠導電、熔點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質。人們掌握了物質的物理性質就便于對它們進行識別和應用。如可根據(jù)鋁和銅具有不同顏色和密度而將它們加以識別。又可根據(jù)它們都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而把它們做成導線用來傳輸電流。

物質的結晶

【物質的結晶】晶體在溶液中形成的過程稱為結晶。

結晶的方法一般有2種:一種是蒸發(fā)溶劑法,它適用于溫度對溶解度影響不大的物質。沿海地區(qū)“曬鹽”就是利用的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冷卻熱飽和溶液法。此法適用于溫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質。如北方地區(qū)的鹽湖,夏天溫度高,湖面上無晶體出現(xiàn);每到冬季,氣溫降低,純堿(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質就從鹽湖里析出來。在實驗室里為獲得較大的完整晶體,常使用緩慢降低溫度,減慢結晶速度的方法。

人們不能同時看到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和結晶的宏觀現(xiàn)象。但是卻同時存在著組成物質微粒在溶液中溶解與結晶的兩種可逆的運動。通過改變溫度或減少溶劑的辦法,可以使某一溫度下溶質微粒的結晶速度大于溶解的速度,這樣溶質便會從溶液中結晶析出。

電子

【電子】帶負電荷的一種基本粒子。常用符號e 表示。是構成原子的一種微粒,電子在原子內圍繞著原子核作復雜的高速運動。

電子帶電量為1.602189×10-19庫侖,是電量的最小單元。電子的質量為9.1095×10-31千克,約為質子質量的1/1836。電子極小,半徑為2.8179×10-15米。一般情況下可視作點電荷。原子中的電子數(shù)如等于質子數(shù),整個原子為電中性;如電子數(shù)少于質子數(shù),則微粒帶正電,為陽離子;如電子數(shù)多于質子數(shù),則微粒帶負電,為陰離子。例如,鈉原子的電子數(shù)和質子數(shù)都是11,鈉陽離子的電子數(shù)(10)少于質子數(shù)(11)。

電子是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在1897 年研究陰極射線時發(fā)現(xiàn)的。

電離

【電離】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例如:

離子化合物(NaCl、KOH、K2SO4等)和某些共價化合物(共用電子對偏移程度大的如HCl、H2SO4等)溶于水中或在熔融狀態(tài)下都能發(fā)生電離。要注意:電離是在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自動發(fā)生的。

初中物理會考必備重要知識點歸納2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量; V:體積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xiàn)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shù))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串聯(lián)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lián)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lián)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lián)電路 電阻R(Ω) R=R1+R2+……

并聯(lián)電路 電流I(A) I=I1+I2+…… 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并聯(lián)電路 電壓U(V) U=U1=U2=……

并聯(lián)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于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shù)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初中物理會考必備重要知識點歸納3

電路

1.物體帶電:物體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3.自然界存在正、負兩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正電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

5.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 ( 玻正橡負 )

6.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7.1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610 -19庫侖。

8.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現(xiàn)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體不帶電)。

9.驗電器: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根據(jù)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法二、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帶電。

11.判斷物體帶電性質(帶什么電)的方法:把物體靠近(不要接觸)已知帶正電的輕質小球或驗電器金屬球,如果排斥(張開)則帶正電,如果吸引(張角減小)則帶負電。(如果靠近帶負電物體時,情況恰好相反)

12.物體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通常情況下質子和電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 荷,則原子對外不顯電性(中性)。

13.摩擦起電的原因:在摩擦過程中,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多余的電子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上等量的正電荷。

14.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15.電流的方向: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方向。(而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和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相反,即與電流方向相反)。

16.電源:能提供持續(xù)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17.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fā)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8.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19.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20.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21.導體和絕緣體的主要區(qū)別是:導體內有大量自由移動的電荷,而絕緣體內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但導體和絕緣體是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2.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它移動的方向與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相反。

23.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24.電路有三種狀態(tài):(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25.電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26.串聯(lián):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lián)。(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27.并聯(lián):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叫并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中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精選圖文

221381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