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習方法總結(jié)(很全面) 學習物理重要,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更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最新匯總,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最新匯總
第六章 電壓 電阻
一、電壓知識點1——電壓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水壓是使水發(fā)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的原因;電壓是使自由電荷生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的原因。(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2)電壓與電流的區(qū)別:①電壓對電路中兩點間才有意義,而電流和電路中某處或某點對應,一般說成某處的電流,某用電器兩端的電壓。②電壓是原因,電流是結(jié)果。
●電壓的單位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簡稱伏(V),此外常見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1)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對外供電時,電源通過用電器把電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見電源的電壓值:①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1.5V;
②一個蓄電池的電壓為2V;把每節(jié)電池的正、負極依次相連,組成的電池組叫串聯(lián)電池組,它可以滿足用電器對直流電壓的不同需求。因為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U1相同,n節(jié)電池串聯(lián)后,電池組的總電壓U=nU1。
③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超過36V;④家庭電路中電壓為220V(照明電路)⑤發(fā)生閃電的云層間電壓可達10kV.
●常見電壓值的劃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電壓; (2)1000V以下的叫低壓;(3)1000V以上的叫高壓。
知識點2——電壓表 33-3-6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儀器 電流用電流表測量,電壓用電壓表測量,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是 。
在電路中,電源或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可以直接用電壓表測量。
表盤上的V表示直流電壓表,用于測量電池等電源的直流電路電壓。
實驗室中,常用的雙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一般情況下“—”接線柱共用,另外兩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字樣,它們與“—”接線柱一起分別組成0~3V和0~15V兩個量程。
選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選用0~3V量程時,分度值為0.1V,讀數(shù)時應以刻度盤下方的刻度線為準;選用0~15V量程時,分度值為0.5V,讀數(shù)時應以刻度盤上方的刻度線為準。
●電壓表讀數(shù) 1)使用電壓表測電壓,讀數(shù)時首先分清電壓表用的量程是多少,從而確認電壓表相應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電壓值。示數(shù)=分度值+小格數(shù)。
(2)指針偏向哪個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讀數(shù),不必估讀,指針向兩刻度線中間時,按哪一刻度讀數(shù)都行,此時讀數(shù)有兩個正確值。 ●電壓表使用規(guī)則(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則要用螺絲刀旋轉(zhuǎn)表盤上的調(diào)零螺絲,將指針調(diào)至零位。
(2)電壓表必須和被測用電器并聯(lián)。(3)連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入“—”出。(4)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5)在不能預知被測電壓的范圍時,先試用大量程,并采用試觸的方法,如電壓表示數(shù)在小量程范圍內(nèi),則改用小量程,提高測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
知識點1——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見實驗教學)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即U=U1+U2+ ?? +Un
知識點2——并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U1=U2=??=Un=U
三、電阻 四、變阻器知識點1——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
舉例: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堿、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橡膠、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絕緣體;硅、鍺是半導體。 不同材料的導電性能不同。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
原來不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也可能成為導體。例如:常態(tài)下玻璃是良好的絕緣體,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tài),它就變成導體了;純凈的水是絕緣體,但含有雜質(zhì)的水卻容易導電,是導體;干燥的木棒是絕緣體,潮濕的木棒是導體。
導電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導體;絕緣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好的絕緣體。良導體和良好的絕緣體都是良好的電工材料。如:銅制導線中,銅絲是良導體,外包絕緣皮是良好的絕緣體。
●影響半導體導電性能的因素:溫度、光照和摻雜物。
在半導體中摻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導電性能會得到很大改善,從而可以把它們制成:
光敏電阻:有無光照電阻值差異很大。熱敏電阻:溫度略有變化,電阻值變化很明顯。 壓敏電阻:電壓變化,電阻值明顯變化。 二極管:具有單向?qū)щ娦?。三極管:具有將電信號放大的作用。
半導體元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儀器的重要元件。
知識點2——電阻 ●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他的大小與是否接入電路,及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壓大小無關(guān)。
第七章 力
7.1力(F)
1、定義:力是 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
注意(1)一個力的產(chǎn)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 存在。
(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發(fā)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fā)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
(4)相互作用力的關(guān)系是 、 、 、 。
2、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 力可以改變 。(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 。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力的單位: (N)。托起一個雞蛋的力大約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 。
5、力的表示方法:畫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示法叫力的示意圖。
7.2、彈力
1、 :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 而產(chǎn)生的力。(如 、 、 )
3、產(chǎn)生條件:發(fā)生 。
4、實驗室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
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
5、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A、觀察彈簧測力計的 和 ,不能超過它的 。(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B、使用前指針要 ;
C、被測力的方向要與軸線的方向 ;
D、視線要與刻度面 。
7.3重力
1、定義:由于 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用字母 表示。
2、重力的大?。?/p>
①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它的 。
②計算公式: 其中g(shù)是 ,g= 。
g物理意義:質(zhì)量為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頓。
③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地理位置有關(guān),即質(zhì)量越大,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兩極,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
3、施力物體: 。
4、重力方向: 。應用:重垂線
①原理:是利用 的性質(zhì)制成的。
②作用:檢查墻壁是否 ,桌面是否 。
5、作用點: (質(zhì)地 的形狀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 。)
6、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 。
第八章 運動和力
8.1牛頓第一定律(又叫 )
1、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 。
2、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高度 滑下(控制變量法),是為了使小車滑到 時有相同的 。
實驗結(jié)論: 。
科學推理: 。
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
4、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事實和科學推理得出的,它不能用實驗來直接驗證。
5、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 的特性叫慣性。
⑵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任何時候、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⑶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 有關(guān),與物體的形狀、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 。
⑷防止慣性的現(xiàn)象:汽車安裝安全氣襄, 汽車安裝安全帶
⑸利用慣性的現(xiàn)象:跳遠助跑可提高成績, 拍打衣服可除塵
⑹解釋慣性現(xiàn)象步驟:① ② ③ ④
例: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為何向汽車行駛的方向傾倒?
答:汽車剎車前,乘客與汽車一起向前運動,當剎車時,乘客的腳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隨汽車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繼續(xù)向汽車行駛的方向運動,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 或 運動狀態(tài)時,稱為平衡狀態(tài)。
2、平衡力:物體處于 狀態(tài)時,受到的力叫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為 。
3、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 上的兩個力,如果 、 、作用在 ,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線)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⑴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①當物體不受任何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 或 狀態(tài)。
②當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 或 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
③當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
⑵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① 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 或 。
注意:在判斷物體受平衡力時,要注意先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還是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tài),然后才能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當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加速或減速運動、方向改變)時,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力是 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義:兩個相互 的物體,當它們發(fā)生 時,就產(chǎn)生一種 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產(chǎn)生條件:A、物體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B、 發(fā)生相對運動或?qū)⒁l(fā)生相對運動 。
3、種類: A、 B、 C、
4、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 的大小和 。
5、方向:與物體 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測量摩擦力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沿 拉物體做 ,使摩擦力的大小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
原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 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 。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B、 。
8、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 B、 ;
第八章《運動和力》
一、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tài),到底處于哪種狀態(tài),由原來的狀態(tài)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guān)。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qū)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后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并不是“產(chǎn)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xiàn)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于什么樣的運動狀態(tài)。
③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于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八個字概括“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zhì)的力。
2021高考物理實用技巧匯總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提高物理成績有效的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