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規(guī)范、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根據(jù)答題的方法和語序,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上日出現(xiàn)代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現(xiàn)代文閱讀答案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zhuǎn)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地,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候太陽躲進云里。陽光透過云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云,云還很厚。太陽升起來,人看不見它。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1.給畫線的字,選出正確的解釋。
亡羊補牢
A.養(yǎng)牲畜的圈
B.結(jié)實、堅固
C.監(jiān)牢
2.給畫線的字,選出正確的解釋。
奇觀
A.看
B.看到的景象
C.對事物的認識、看法
3.選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辭方法。
那兒露出了太陽的小半邊臉。
A.反問
B.設(shè)問
C.比喻
D.擬人
4.選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辭方法。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A.反問
B.設(shè)問
C.比喻
D.擬人
5.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燦爛的( )
A.光彩
B.光亮
C.亮光
6.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 )的金邊
A.亮光
B.光亮
C.光彩
7.給畫線的字,選出正確的解釋。
自不量力
A.限制
B.數(shù)目、數(shù)量
C.估計
8.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還是( ),轉(zhuǎn)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 ),紅霞的范圍( )。
日出時,天空中出現(xiàn)了( ),接著( ),到了最后( )。
1.正確答案:A
2.正確答案:B
3.正確答案:C
4.正確答案:A
5.正確答案:C
6.正確答案:B
7.正確答案:C
8.正確答案:一片淺藍 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 慢慢擴大 太陽的小半邊臉 使勁兒向上升 太陽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郭崇韜,代州雁門人也。為人明敏,以材干見稱,莊宗①為晉王,崇韜為中門使,甚見親信。
晉兵圍張文禮于鎮(zhèn)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韜曰:“契丹之來,非救文禮,為王都以利誘之耳,且晉新破梁軍,宜乘已振之勢,不可遽自退怯?!鼻f宗然之,果敗契丹。莊宗即位,拜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
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故人子弟或以為言,崇韜曰:“吾位兼將相,祿賜巨萬,豈少此邪?今藩鎮(zhèn)諸侯,多梁舊將,今一切拒之,豈無反側(cè)?且藏于私家,何異公帑②?”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獻其所藏,以佐賞給。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莊宗患宮中暑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崇韜對曰:“陛下昔以天下為心,今以一身為意,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愿陛下無忘創(chuàng)業(yè)之難。”莊宗默然。終遣允平起樓,崇韜果切諫?;鹿僭唬骸俺珥w之第,無異皇居,安知陛下之熱!”由是讒間愈入。
明年征蜀,議擇大將。乃以繼岌③為西南面行營都統(tǒng),崇韜為招討使,軍政皆決崇韜。崇韜素嫉宦官。繼岌監(jiān)軍李從襲等見崇韜專任軍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圖之。莊宗聞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勞軍,崇韜不郊迎。延嗣大怒,因與從襲等共構(gòu)之。延嗣還,因言蜀之寶貨皆入崇韜,且誣其有異志,將危魏王。莊宗怒,遣宦官馬彥圭至蜀,視崇韜去就。顏圭以告劉皇后,劉皇后教顏圭矯詔魏王殺之。
當崇韜用事,自宰相豆盧革、韋悅等皆傾附之,崇韜父諱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館為崇文館。以其姓郭,因以為子儀之后,崇韜遂以為然,其伐蜀也,過子儀墓,下馬號慟而去,聞?wù)哳H以為笑。然崇韜盡忠國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風諭南詔諸蠻,欲因以綏來之,可謂有志矣!(選自《晉書?郭崇韜傳》)
例. 把文言文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風諭南詔諸蠻,欲因以綏來之,可謂有志矣!
例題:1.這道題的重點是對“來”的理解,難點是對“綏”的理解,兩個“因”字也必須明確意義和用法,才能理順整個句子。
2.“來”的賓語是“之”,“之”代指南詔的少數(shù)民族,從用法結(jié)構(gòu)看,南詔的少數(shù)民族應(yīng)該是“來”的施事者,這里的語法特點是: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梢源_定:“來”是使動用法。
3.“綏”,平安。第一個“因”解釋為“于是”,副詞;第二個“因”解釋為“乘(機)”,介詞。
參考答案:他占領(lǐng)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南詔的少數(shù)民族,想借此安撫他們,使他們歸順,可以說是有遠大的志向了。
方法例析
1. 方法歸納:利用語法,賓語為主。
名詞、形容詞、不及物動詞有賓語,試讓賓語做主語,符合語境,十有七九是使動用法。
2使動用法的詞語一般翻譯成“使……___”,有時為了語句順暢,意譯時就可能把“使”字和諧掉,這是完全可以的。
2. 明確本講專題是“使動用法”,培養(yǎng)運用語法知識解決與使動用法相關(guān)問題的能力。
語文閱讀題的方法和技巧
1跳讀
跳讀就是不通讀讀物,有所舍棄,擇其所需而讀。掌握跳讀方法的關(guān)鍵是鍛煉視讀的捕捉力和大腦的選擇判斷力。跳讀時目光只反描最關(guān)鍵的詞句,一眼望去,無關(guān)的通通拋開,只取所需。此外,掌握一些規(guī)律對跳讀大有幫助。如議論文,總論點一般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分論點一般放在段落的開頭和結(jié)尾。當然也有少數(shù)例外,這往往是開頭一段交代背景,最后一段說說怎么辦,社論常常這樣寫。懂得這些常識,有助于議論文的跳讀。
2回讀來源
采用跳讀的方法對文章進行再次閱讀,把握全文及各個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并對文章中所寫的具體現(xiàn)象或具體事實進行概括,對文中的抽象內(nèi)容作出闡釋,理解文句中隱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tài)度,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在這一階段,也可適當合上書本,回憶并復(fù)述每個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識點的主要內(nèi)容,檢查記憶效果,初步鞏固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
3賞析
在記憶、理解、記憶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感情以及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面來作出分析和評價,鑒別其正確與錯誤,好與壞以及為什么好和為什么壞。在賞析藝術(shù)作品時,需要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也需要進行判斷和思考,即在正確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以獲得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
4將問題帶回文段中再次閱讀
在解答試題時,我們不妨將問題帶回文段中,在反復(fù)閱讀之后,答案有時會清晰可見。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原文加以做答,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原文的語言有時比我們自己組織的語言要簡練、明確、生動。因此,學會在文段中尋找有用信息,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當遇到考查“這”、“那”、“它”等代詞的指代作用時,我們可以用自己所尋找到的答案去替代這些代詞,看看文段是否說得通,銜接是否恰當,以此檢驗答案的正確性。同學們還可以用鉛筆將文段中提出問題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明確問題的所在,增強答題的針對性。另外,學會在文中抓中心句,抓關(guān)鍵詞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