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筆墨童年現(xiàn)代文閱讀題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筆墨童年現(xiàn)代文閱讀題答案
在山水蕭瑟、歲月荒寒的家鄉(xiāng),我度過了非常美麗的童年。
千般美麗中,有一半,竟與筆墨有關(guān)。
那個冬天太冷了,河結(jié)了冰,湖結(jié)了冰,連家里的水缸也結(jié)了冰。就在這樣的日子,小學要進行期末考試了。
破舊的教室里,每個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經(jīng)把毛筆在硯石上舔來舔去,準備答卷。那年月,鉛筆、鋼筆都還沒有傳到這個僻遠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門口有一個小水桶,孩子們平日上課時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結(jié)了冰,剛剛還是用半塊碎磚砸開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硯臺上的。孩子們都在擔心,考試到一半,如果硯臺結(jié)冰了,怎么辦?
這時,一位樂呵呵的男老師走進了教室。他從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給每個孩子的硯臺上都倒幾滴,說:“這就不會結(jié)冰了,放心寫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陣陣,答卷上也酒香陣陣。我們的毛筆字,從一開始就有了李白余韻。
其實豈止是李白。長大后才知道,就在我們小學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經(jīng)在蘸酒寫字了,領(lǐng)頭那個人叫王羲之,寫出的答卷叫《蘭亭集序》。
我上小學時只有四歲,自然成了老師們的重點保護對象。上課時都用毛筆記錄,我太小了,弄得兩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臉上。因此,每次下課,老師就會快速抱起我,沖到校門口的小河邊,把我的臉和手都洗干凈,然后,再快速抱著我回到座位,讓下一節(jié)課的老師看著舒服一點。但是,下一節(jié)課的老師又會重復做這樣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腳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書法入門課。如果我寫不好毛筆字,天理不容。
后來,學校里有了一個圖書館。由于書很少,老師規(guī)定,用一頁小楷,借一本書。不久又加碼,提高為兩頁小楷借一本書。就在那時,我初次聽到老師把毛筆字說成“書法”,因此立即產(chǎn)生誤會,以為“書法”就是“借書的方法”。這個誤會,倒是不錯。
學校外面,識字的人很少。但畢竟是黃宗羲的家鄉(xiāng),民間有一個規(guī)矩,路上見到一片寫過字的紙,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經(jīng)污損,也萬不可踩踏。過路的農(nóng)夫見了,都必須彎下腰去,恭恭敬敬撿起來,用手掌捧著,向吳山廟走去。廟門邊上,有一個石爐,上刻四個字:“敬惜字紙?!笔癄t里還有余燼,把字紙放下去,有時有一朵小火,有時沒有火,只見字紙慢慢焦黃,熔入灰燼。
我聽說,連土匪下山,見到路上字紙,也這樣做。
家鄉(xiāng)近海,有不少漁民。哪一季節(jié),如果發(fā)心要到遠海打魚,船主一定會步行幾里地,找到一個讀書人,用一籃雞蛋、一捆魚干,換得一疊字紙。他們相信,天下最重的,是這些黑森森的毛筆字。只有把一疊字紙壓在船艙中間底部,才敢破浪遠航。
那些在路上撿字紙的農(nóng)夫,以及把字紙壓在船艙的漁民,都不識字。
不識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們崇拜從未謀面的神明,是為世間之禮、天地之敬。
這是我的起點。
(節(jié)選自《中國文脈》)
《筆墨童年》閱讀題
1.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將文章所寫的主要事件補充完整。(2分)
(1) (2)老師抱我洗去墨跡。
(3) (4)鄉(xiāng)人敬惜字紙。
2.結(jié)合語境,根據(jù)提示,品析下列語句的表達效果。(5分)
(1)于是,那些奔跑的腳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書法入門課。(提示: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2)過路的農(nóng)夫見了,都必須彎下腰去,恭恭敬敬撿起來,用手掌捧著,向吳山廟走去。(提示:從詞語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撿字紙的農(nóng)夫,以及把字紙壓在船艙的漁民,都不識字”獨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分)
4.讀了本文,聯(lián)系作者的成就,談談對文章結(jié)尾“這是我的起點”這句話的'理解。(4分)
5.作者說“如果我寫不好毛筆字,天理不容”。請把“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寫好漢字是每個中國人的神圣使命”這句話認真抄寫在田字格中。(3分)
閱讀答案
1蘸酒寫字進行期末考試。 用小楷字借書。 (2分,每空1分)
2.(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選取典型的細節(jié),寫出了老師對我的關(guān)愛,體現(xiàn)了書法對我的文化啟蒙和激勵作用。(答出修辭手法1分,分析表達效果2分,共3分)
(2)用“彎”“撿”“捧”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鄉(xiāng)人對字紙的恭敬之情。(2分)
3. 補充強調(diào)農(nóng)夫和漁民都不識字,突出鄉(xiāng)人對字紙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人對作者家鄉(xiāng)濃郁的文化氛圍留下深刻印象。(4分)
4. 童年時老師的關(guān)愛,激發(fā)了“我”對書法的熱愛,打下了“我”書法的功底;鄉(xiāng)人對字紙的敬惜,以及家鄉(xiāng)濃郁的文化氛圍,啟蒙了我對文學和文化的熱愛。這一切為作者日后成為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4分)
5. 說明:根據(jù)書寫的規(guī)范與美觀程度適當賦分,滿分3分。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步驟
一、瀏覽問題和背景,整體把握很從容
在考場上一般都是時間緊,題量大。不可能像平時精品細讀,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摩。這樣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高閱讀效率就是一個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時就要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把寫作業(yè)當成答卷子。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zhì)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nèi)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則要注意其人物、情節(jié)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jù)、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shù)了。
二、確定區(qū)域定目標,圈點勾畫細推敲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yǎng)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和哪些語句有關(guān)。確定某一答題區(qū)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jié)省不少寶貴時間。
三、回答問題要精練,摘取原文是關(guān)鍵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shù)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四、閱讀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記
我們平時寫文章,很多時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訴別人的東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結(jié)束的時候,使文章升華。這些都是文章的題眼。同樣,別人寫文章也會采用這樣的方法來表情達意。因此在閱讀理解題中往往有對文章的理解的問題。這一類問題的回答就要著重看開頭和結(jié)尾,或者是一個段落的開頭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寫出原句的,學會概括和談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這樣答的點就會全面深入。這一點非常重要,過江龍常常犯這樣的毛病。
議論文閱讀明確論證方法w
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jù)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shù)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老辦法不管用了現(xiàn)代文閱讀答案
下一篇:宋史符彥卿傳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