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因美術語言運用的不同而產生的圖象給人感覺也不同;美術作品表現(xiàn)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種事物”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像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拿佬g教案五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美術的相關內容推薦↓↓↓
美術培訓班教學計劃范文5篇
做一名小學美術教師隨筆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的隨筆
小學美術畫感覺反思
美術活動設計方案
★美術教案1
一、教學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正規(guī)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制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tǒng)一化,給美術課的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fā)豐富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qū)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三、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并能用英語表示各種色彩,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發(fā)表體驗感受。
3、欣賞感受剪紙、撕紙、折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折紙造型表現(xiàn)的方法。
4、探索用線描的形式表現(xiàn)各種物體。
5、引導學生感知并發(fā)現(xiàn)食物之美,在教學中穿插雙語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
(二)難點:
1、學生對感受物體的發(fā)表,并用簡單的英語口語來表示。
2、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所見所聞。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個性,充分學生對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進行探究。
4、領會自然界中的事物與美術作品中的區(qū)別,讓小朋友們學習觀察藝術作品,對作品的造型、色彩、情節(jié)予以描述,說出自己的感受。
5、怎樣使雙語教學在美術課堂中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四、措施:
1、教師聯(lián)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guī)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游戲教學形式并滲透英語美術術語,在學生不知不覺游戲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松,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五、全冊課時安排:
第一周:大家一起畫
第二周:花花綠綠的糖紙
第三周:繞繞涂涂
第四周:有趣的拓印
第五周:我的太陽
第六周:奇妙的撕紙?zhí)懋?/p>
第七周:做拼音卡片
第八周:小鳥找家
第九周:鳥語花香
第十周:小動物蓋房子
第十一周:數字變變變
第十二周:會飛的娃娃
第十三周:猜猜我是誰
第十四周:變臉
第十五周:穿花衣的熱帶魚
第十六周:尋找美麗
第十七周:亮眼睛
第十八周:美麗的鉛筆頭
★美術教案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一年級六個班的美術課。這學期要對他們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現(xiàn)力作進一步加強,訓練他們對于美的事物有興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學生的年齡小耐性較差,因此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不夠仔細所以要培養(yǎng)他們作畫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一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本冊教學內容中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色彩:涂色練習《五彩的煙花》_滲色練習(《水彩游戲》)—平涂。形色結合(《繽紛花布》)—在復雜形內填色(《熱帶魚樂園》)——嘗試色彩搭配(《彩旗飄飄》)—。造型(設計):用線造型(《五彩的煙花》)——自然形(《水彩游戲》)—幾何形(《繽紛花布》〈彩旗飄飄〉——適合圖形《美麗的盤子》、《東西南北》、《紙拎袋——動物造型〈粘貼小動物〉、〈信封紙偶〉、〈熱帶魚樂園〉〈神氣的大公雞〉——植物造型〈“蘑菇”家園〉、,各種各樣的樹》—實用品造型〈船兒出航〉、〈紙拎袋〉、〈剪拉花〉、〈彩旗飄飄〉、〈面具〉—人物造型〈畫畫親近的人〉〈夏日〉。
本冊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內容涉及社會、自然、生活有關的方方面面。例如,社會節(jié)日慶典:《五彩的煙花》〈彩旗飄飄〉、〈面具〉。美化環(huán)境:〈“蘑菇”家園〉。親近自然:《熱帶魚樂園》〈神氣的大公雞〉〈夏日〉。美術游戲:《水彩游戲》、〈信封紙偶〉、《東西南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教育要點
(1)感知各種隨意形狀。
(2)認識和運用各種平面形、常用色。
(3)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4)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養(yǎng)成正確地繪畫、制作姿勢與習慣。
(5)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2、能力培養(yǎng)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xiàn)想象過渡到創(chuàng)造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
(4)提高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
3、審美教育要點
(1)培養(yǎng)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fā)兒童對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1、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讓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使兒童對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感到興趣。
4、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
五、教學措施
1、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養(yǎng)成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加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為重點,特別讓他們記住在準備工作,上課紀律,及作業(yè)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無法長時間端坐的特點可以結合游戲,講故事等方法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2、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guī)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3、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教案3
一、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由幼兒園轉入小學,習慣比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學生的繪畫習慣養(yǎng)成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3、美術課的課堂常規(gu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指導。
4、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所學技能與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方面。本學期美術共20課,教材的內容充分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創(chuàng)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求新、求異為目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從而使學生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簡單、具體的形象。本學期在繪畫的具體形象上有所要求,學習一些簡單的簡筆畫,把基礎打實。
1、全冊教學目標要求: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2、知識教育要點:
(1)認識和運用各種平面形、常用色。
(2)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3)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養(yǎng)成正確地繪畫、制作姿勢與習慣。
(4)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3、能力培養(yǎng)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xiàn)想象過渡到創(chuàng)造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
(4)提高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
4、審美教育要點:
(1)培養(yǎng)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fā)兒童對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興趣。
5、全冊重難點:
學習有關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chuàng)造能力等。
(一)重點:
1、用蠟筆或油畫棒的形式進行平涂作畫,描繪觀察、記憶、想象中的動植物,
2、線條流暢,色彩均勻豐富,造型大膽、夸張、生動活潑,富有一種童趣;
3、傳授版畫的方法和步驟,并進行一系列練習;
4、用撕紙拼貼方法進行簡單畫面制作;
5、欣賞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和中外兒童優(yōu)秀美術作品。
(二)難點:
1、在繪畫訓練中,要求線條自然流暢,色彩鮮艷豐富,造型大膽生動,富有兒童趣。
2、在工藝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養(yǎng)按步驟操作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3、在欣賞過程中,提高欣賞能力,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鑒賞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與方法:
1、教師聯(lián)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guī)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松,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美術教案4
一、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中形式構成的基本要素(圖象)(美術語言等),以及根據圖象的特點而劃分的三大類別: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掌握這三種圖象類型的特征。理解三種美術作品的內涵并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美術語言;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了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三類美術作品的內涵并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難點:如何運用邏輯語言講授藝術語言。根據美術作品的圖象特征來劃分三種美術形態(tài)(具象、意象、抽象美術);從形象人手來理解三種美術形態(tài)的特點。
三、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內容是圖象的三種分類: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
四、設計思路:1、以圖象與眼睛的關系(視覺藝術)的理解導入,然后直接分析、討論圖象通過那三種類型反映物象。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強調語言特色。其實不懂“美術語言”,就難看懂圖象的三種分類(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的內涵。所以先以弄懂美術語言為先導,再了解圖象的三種分類;教師可以自己現(xiàn)場表演某一分類,增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五、課時:一課時
六、新課教學:
1、導入:對比:委拉斯開支(1650)《宮女》畢加索(1957)《宮女》
因兩幅畫所用美術語言等不同,所以我們對畢加索的畫難以看懂。
揭題第二課圖象與眼睛
A、美術語言——特殊語言
“人有人言鳥有鳥語”海軍通信兵(旗語)啞巴(啞語)
比較:文學、音樂、舞蹈、戲劇
藝術語言的分類:形體、明暗、色彩、空間、材質、肌理。
①形體:點線面體,表現(xiàn)輪廓結構。例:《花果冊頁》、《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現(xiàn)體積。例:《側椅的人體》、
③色彩:固有色、條件色、表現(xiàn)性色彩、裝飾性色彩;體現(xiàn)色彩表現(xiàn)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來籬圖》《草垛》
④空間: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創(chuàng)造或再現(xiàn)空間關系。焦點透視、散點透視。
例:《圣亞布拉恩教堂》《寒江獨釣圖》
⑤材質、肌理:材質、質地、表面紋理;體現(xiàn)材質美感、加強表現(xiàn)效果。例:大理石
小結:幾張圖片,讓學生討論分析,自主學習,嘗試應用。
4、圖象通過三種類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體而精確的再現(xiàn),逼真、寫實。(提問:印象、特點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劉春華)、靜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爾)
意象——直覺想象、幻覺等構成表象、理性、怪誕(提問:手法、特點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爾的作品(教師可以自己現(xiàn)場表演)
抽象——對自然對象省略、舍棄、視覺刺激、趨向音樂性、
意蘊的含混性;平面化、視覺沖擊力(提問:形式、特點如何)
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裝生活用品的應用)
中國的書法作品
實戰(zhàn)演習:
十多幅圖片學生分組選擇回答屬于那種類型圖象
小結:美術作品因美術語言運用的不同而產生的圖象給人感覺也不同;美術作品表現(xiàn)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種事物”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像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欣賞它們。
備用資料
圖象與眼睛“色盲表”、馬格里特《錯誤的鏡子》
眼睛——心靈的窗戶
“西方的微笑”《蒙娜麗莎》、“東方的微笑”《麥積山菩薩》
古人云:“神在雙目情在口眉”
“仰視心恭,俯視心慈,平視心直,側視心快。”
2、美術形象與自然中真實原型是否有區(qū)別
照片“長城”與吳冠中的創(chuàng)作“長城”對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傳神、氣勢、氣韻、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種境界、
選擇、提煉、概括、改造、藝術加工
創(chuàng)造藝術典型
教皇英諾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
生活中是否有藝術典型?
創(chuàng)作方法:
①再現(xiàn)性偏重于寫實
才烏克西斯巴爾哈西烏斯
特點:文學性內容、典型化靠攏、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篩谷的婦女》
②表現(xiàn)性主觀世界的真實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實描寫
特點:趨于抽象,拋開解剖、比例、結構、空間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吶喊》
★美術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我國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質以及分類、初步掌握云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分組探討理解在宗教盛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人的精神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熱愛家鄉(xiāng)雕塑建設,愛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具有保護古建筑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四大石窟、云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難點】
能夠簡單評析云岡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學方法
欣賞教學法、情境法、體驗感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個?(佛教、基督、伊斯蘭教)
b、中國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學們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記、敦煌壁畫、佛像等)。(接下來看影片《飛天舞蹈》提升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直觀感知
1.佛教的產生。(播放PPT誕生圖)
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5世紀時古印度的一個小國。釋迦摩尼的母親一天晚上夢見一頭通體發(fā)光的六齒白象飛進了她體內,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誕生一個嬰兒,就是后來的釋迦摩尼,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佛教的教義講求轉世輪回說,教化人們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間一切苦難,來世便會有好的結果,過上好的生活。
2、佛教傳入中國
提問:佛教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佛教是經過古代的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到中國的。人間眾生的苦難是多種多樣的,眾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佛能夠看到并且?guī)椭姸嗍芸嗍茈y的人,并且滿足不同人的愿望。
(三)具體分析
1、提問:中國四大佛教石窟?通過PPT分別播放四大石窟圖片。
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大同云岡石窟
2、討論佛像的一般造型特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肉髻,螺發(fā),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達寬博,造型平穩(wěn)厚實。體現(xiàn)了當時高潮的雕塑技術。同時體現(xiàn)了當時佛教在人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影音欣賞佛像圖片《金剛經》)
3、云岡石窟大佛欣賞。(重點欣賞第20窟大佛)
A、教師簡介云岡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鑿窟,東西綿延一公里,創(chuàng)建于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達到高峰。云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現(xiàn)存洞窟53個,窟龕約1100個,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岡石窟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游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有的二十石窟。
B、提問雕塑的分類?
----圓雕、浮雕。
C、雕塑的材質?
-----石、陶、木、銅
D、欣賞云岡石窟佛像后討論藝術特色·
-----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四)情感升華
討論:在你旅游時應該怎樣自覺保護歷史文物?
(五)小結拓展
1、本課總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宗教是人們解決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法寶,是進行心靈慰藉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強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統(tǒng)治者作為統(tǒng)治國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無論怎樣,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宗教美術作品,能夠讓我們直接面對宗教的神圣與威嚴,宗教到現(xiàn)在仍然是凈化人們心靈的文化產物。
1、拓展:播放PPT配樂欣賞敦煌飛天壁畫圖片。
提問:為什么云岡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稱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聞名于世?
六、板書設計
凈化心靈的文化產物----云岡石窟
一我國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類,材質
三云岡石窟佛像藝術特色-----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七、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