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選修語文《八聲甘州》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選修語文《八聲甘州》教案
1.教學(xué)目的: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
2.了解慢詞及柳詞特點;
3.了解作者在詞史中的貢獻。
1.2.學(xué)習(xí)要點:
1.題解關(guān)鍵詞:
字耆卿;世稱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詞;白描鋪敘;《樂章集》。
2.內(nèi)容提示
這首詞抒寫了被蕭瑟秋景所觸發(fā)的羈旅之愁與思鄉(xiāng)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詞人矛盾痛苦的內(nèi)心,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中下層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
此詞為雙調(diào)。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寫景層層鋪敘,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細膩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
2.1.柳永生平:(按:柳永《宋史》無傳)
柳永(?-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但作品中時有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詩僅存數(shù)首,《煮海歌》描寫鹽民貧苦生活,甚痛切。有《樂章集》。
(《辭海》1989年版)
2.2.柳永生平的其他資料:
1.吳曾《能改齋漫錄》:
仁宗留意儒雅,務(wù)本向道,深斥浮艷虛華之文。初,進士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低吟淺唱?”及臨軒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引《藝苑雌黃》:
柳三變……喜作小詞,然薄于操行。當(dāng)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詞。”由是不得志,日與擐子縱游倡館酒樓間,無復(fù)檢約,自稱云:“奉旨填詞柳三變?!?/p>
3.張舜民《畫墁錄》:
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廟,吏部不放改官,三變不能堪,詣公府,晏公(按,即晏殊)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彩線慵拈伴伊坐?!绷焱恕?/p>
4.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
柳耆卿為舉子時,多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
(柳永)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求其后不得,乃出錢葬之。
柳詞評論:
3.1.歷代評論
1.[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柳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于羈旅行役。
2.[代]夏敬觀《手評樂章集》
耆卿詞,當(dāng)分雅俚二類。雅詞用六朝小品文賦作法,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俚詞襲五代淫詖之風(fēng)氣,開金、元曲子之先聲,比于里歌謠,亦復(fù)自成一格。耆卿寫景無不工,造句不事雕琢。清真效之。故學(xué)清真詞者,不可不讀柳詞。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一篇之中,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八聲甘州》譯文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jīng)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郎。凄涼的霜風(fēng)逐漸地迫近,關(guān)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xiāng),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xiāng)?想起美女,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dāng)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八聲甘州》賞析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dāng)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fēng)”句起,以一個“漸”字,領(lǐng)起四言三句十二字?!皾u”字承上句而言,當(dāng)此清秋復(fù)經(jīng)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tài)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fēng)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dāng)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dāng)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dāng)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痹~意由蒼莽悲壯,而轉(zhuǎn)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zhuǎn)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凹t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fēng)流蘊藉?!败圮邸保c“漸”字相為呼應(yīng)。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fù)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yīng)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jié)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dāng)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guān)聯(lián)、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fā);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jié)構(gòu)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xiāng)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fù)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選修語文《青玉案》教案
上一篇:選修語文《八聲甘州》教案
下一篇:選修語文《滿江紅》教案